-
宋鲁郑:应对中国,美国的盟友策略失败了吗?
再次,美国对其盟友阵营有清晰的划分。
美国在崛起过程中,不断扩大盟友圈,但并不是所有的盟友地位都平等一致。其盟友圈大致可以分为核心盟友和非核心盟友;在没有希望或者成本巨大无法承受时,美国会选择优先放弃那些非核心盟友。
美国的核心盟友是大致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以色列。除以色列外,其他几国都是种族、文化相同。在这个层面,这几国之间不仅分享情报,甚至还提供核武器。当然核心盟友由于国力和作用不同,相关“待遇”也有差异,比如英国早就有了美国的核潜艇和技术,澳大利亚今天才刚刚起步。
核心盟友和美国捆得很紧,相互影响也大。比如孟晚舟事件,也就是加拿大能硬着头皮、宁愿付出巨大代价也要配合美国。而当中国对加拿大重手回击之时,美国最后的妥协也不排除照顾加拿大利益的可能。
第二类盟友就是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老欧洲以及东亚的日本、韩国。
它们是美国的重要盟友,但不是美国的核心盟友,而且双方经常会有冲突。比如2003年法国就和德国一起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在利益需要的时候也会选择牺牲这些盟友的利益。
可以说,美国对于其欧洲盟友并不完全相信,利用起来也很麻烦,不顺手。这也是为什么不管是奥巴马时代还是特朗普时代,都会监听欧洲盟国领导人手机的原因。
第三类盟友则是阶段性的、投机性的盟友,会随着形势变化而选择亲近或抛弃。其中包括南越、阿富汗、巴基斯坦、埃及、中国台湾等某些国家、地区。冷战时和中国的关系也属于此类。
正是由于美国对盟友采用不同等级分类,所以一些时刻对某些盟友的背叛或抛弃,并不影响其全球战略布局,其盟友体系也能仍旧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最后一点,即美国建立盟友和协调盟友的手段多样,富有实用性和灵活性。
美国建立盟友的手段既有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也有形而下的共同利益——除了共同的经济利益,也包括设定共同的敌人和威胁。同时这些手段非常灵活,不拘泥于特定规则。
比如冷战时为了对抗苏联,美国不惜和意识形态完全相反的中国结盟,扶持菲律宾、韩国、智利等军事统治的政权,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援助也包括西班牙法西斯独裁政权。
协调的手段除了常规的外交以外,主要通过建立国际机构组织,如G7、北约、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G20,也包括刚成立的美英澳新安全同盟、美印日澳四国集团等。在什么时候成立什么集团,基本上是随着美国的当下需要而调整和创新。
美国的条约盟友,地位最高的是北约,它有两个独特之处:一是没有免责条款,即缔约国在特定条件下可以放弃履行条约义务,这和《美韩共同防御条约》、《澳新美安全条约》、《美洲国家组织宪章》、《美日安保条约》等有所不同;二是忠诚条款,即缔约方不得参加有悖于该公约宗旨的其他条约。
与此相对的是,美国在1989年还发明了“主要的非北约盟友”(a major non-NATO ally)概念。
这一范畴最初包括澳大利亚、埃及、以色列、日本和韩国,后来也包括约旦、新西兰、阿根廷、巴林、菲律宾、泰国、科威特、摩洛哥、巴基斯坦、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乌克兰、突尼斯、巴西、中国台湾以及过去的阿富汗等国家和地区。
这些成员可获得军事和金融援助,也享有北约成员武器输出控制法案的豁免权。美国总统在通知国会后30天内就可以将一个国家或地区指定为“主要非北约盟友”。
这手法,要比前苏联的盟友政策高明很多,成效也不一样。苏联盟友政策的后果是成员国离心离德,苏联不得不两次动武去维持,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道义和经济代价。同时这些盟国还成为苏联沉重的负担,双方在一起并没有起到1+1>2的效果。即使是中国这样重要的盟友,苏联竟然也能在冷战最激烈的时候丢掉。
当然,美国是依靠战争崛起的,所以军事手段也成为其建立盟友和维持盟友的重要方式。比如美军在役兵力约140万,海外军事基地大大小小一共有374个,遍布140多个国家,常年驻军30万人上下。一个主权国家一般是不会允许外国在其领土上驻军的,如果允许,往往体现了它和美国的密切关系。
位于日本冲绳县的嘉手纳空军基地,是美军在远东地区最大的空军基地(资料图/维基百科)
虽然美国的盟友战略是富有成效的,但它也有一个难以解决的缺陷,即国内政治。美国国内政治对其盟友战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选举有可能选出“不靠谱”的领导人。随意“退群”的特朗普即是典型案例。
二是民众对外交的影响。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十分悠久。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民意就一直反对参战;今天的拜登对于重返奥巴马时期推出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保持谨慎态度,部分原因也是出于对这种社会思潮的顾虑。
整体而言,虽然美国的盟友政策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比较来看,美国的盟友战略还是相当成功的。它有清晰明确的盟友意图,有灵活的手段,有成熟的机制,基本上参与者也都能从中受益。
相信在未来的中美战略博弈中,美国的盟友依旧会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这点,我们要有更多的重视和对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白俄一架安-12运输机在俄坠毁,至少7人遇难
2021-11-04 07:47 航空安全 -
美国新增确诊93358例、死亡1883例
2021-11-04 07:3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联大一委通过中方决议呼吁捍卫各国和平利用权利
2021-11-04 07:25 欢乐联合国 -
伊朗副外长:伊核协议维也纳会谈将于11月29日重启
2021-11-04 07:13 伊朗局势 -
CNN夸北京冬奥,“拉踩”日本
2021-11-03 22:55 北京冬奥会 -
RCEP将于明年1月1日生效
2021-11-03 22:09 -
中方这一政策能否惠及印度?外交部回应
2021-11-03 21:27 中国外交 -
中国未加入美欧发起的“甲烷减排承诺”,外交部回应
2021-11-03 21:22 中国外交 -
白俄一架安-12运输机在俄伊尔库茨克机场附近坠毁
2021-11-03 21:11 俄罗斯之声 -
“通贝里狂热症”
2021-11-03 20:22 -
卫星图显示俄军又集结在乌克兰边境?俄罗斯否认
2021-11-03 19:45 乌克兰之殇 -
伊朗:成功阻止美国在阿曼湾“劫持”油轮
2021-11-03 19:27 伊朗局势 -
美媒:阿富汗多名前军警已转投IS
2021-11-03 19:02 阿富汗 -
COP26达成首个“里程碑“协议
2021-11-03 18:5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汪文斌:美国气候出资不到应尽份额的20%
2021-11-03 18:02 美国一梦 -
上月新增10万例,李显龙:再确诊20万才能安全开放
2021-11-03 17:51 观察者头条 -
“提人阵”剑指首都,埃塞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2021-11-03 17:51 非洲之窗 -
尼日利亚一在建高层楼房倒塌,已致20人死亡
2021-11-03 17:00 非洲之窗 -
外交部:美方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两国人民感情
2021-11-03 16:34 中美关系 -
墨西哥两知名记者48小时内相继遇害,官方:国家问题
2021-11-03 16:22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