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亚洲特快:为什么怂会引来灾难?“威慑理论”告诉你
那咱们说回50年代,当时,美苏就开始先研究怎么用核武器,拿这玩意炸哪儿,怎么炸——研究着研究着呢,就有一些专家提出,如果大家都有核武器,那么因为核武器威力太大,让战争变得得不偿失了——比如说,为了争夺欧洲,美国本土被核弹炸了,那美国也是亏了啊。
所以他们逐步形成了一种基于这一逻辑的推理,虽然核讹诈,核遏制,这些都已经破产了,但大国之间可以通过威慑,达成一定的平衡,从而都不敢使用核武器。
这个理论的直接运用就是艾森豪威尔的“大规模报复”理论,按照这个理论的概念,如果苏联敢于对美国及其盟友发起攻击,美国就会对苏联直接进行大规模核报复,用核威慑作为”强制和平“的手段。
但是实际上这个理论并不成功,因为如果苏联实施规模较小的挑衅和行动,美国不可能都用核武器来报复——也就是大家看《是,首相》里提到的“切香肠战术”——西柏林起火了,东柏林的消防队员来帮助灭火,用核武器反击嘛?按照“大规模报复理论”,就应该这么做,马上发射核武器,同归于尽……
切香肠战术
但是实际上当然不可能,这种缺乏可执行性的威慑理论,实际上意义非常有限。
这个时期的核威慑的理论模型,其实就是“小鸡游戏”。这个“小鸡游戏”呢,就是美国黑帮早年间经常搞的一种决斗,两人开着车互相对头冲过去,然后谁先打方向避开,就是输了,这正是古巴导弹危机的过程。
小鸡游戏
那么“小鸡游戏”要赢,就得在气势上超过对手,你的车比对手大,比对手结实,你加速的动作比对手快,比对手猛,你的眼神比对手坚定——用一切手段给对手施加压力,那么你就更可能吓倒对手,从而获胜。
当然古巴导弹危机的过程也是让美苏都冷汗琳琳,毕竟苏联的核潜艇差一点就向美国舰队发射核鱼雷了。
古巴导弹危机
那么为了避免核战争,肯尼迪政府又发展了一套“灵活反应战略”,当然它的基础仍然是“确保互相毁灭”战略,只不过它不会用核武器去对付“边缘”冲突——那么这个新战略的结果,就是越南战争。苏联后来也有类似的提法,就是我们到现在都经常能听到的“核威慑背景下的局部战争”战略。
这也是核威慑理论的一个发展,即把核武器的作用定位在“威慑“,而常规武器才是真正用于”防御“的武器,大家看各国的国防白皮书,对于本国的核武器和常规武器基本都是这样描述的。根据这个理论,大家不再把战术核武器视为使用权可以下放到前线指挥官手里的武器,而是将所有核武器的使用权都集中在最高政府首脑的手里了。
之后,在“确保互相毁灭”概念之下,又出现了第一次核打击、第二次核打击理论、三位一体核武器投送手段等现在大家都熟悉的理论。
那么之后呢,随着中国拥有核武器,又开始出现非对称核威慑理论,虽然相关论述并不是很多,美国的国际战略学肯尼迪·沃尔兹《现实主义与国际政治》中说,70年代美国理论界曾论证中国有摧毁苏联25%工业和25%城市人口的能力,但实际上不论中国有没有这个能力,它只需要看起来有能力这么做就可以了。因为没有一种政治、军事上的目标值得苏联拿符拉迪沃斯托克、新西伯利亚,甚至莫斯科来冒险。
而他的这个论述也是后来很多国家,尤其是诸如朝鲜这样的国家能够直接使用自己小规模的核武库,甚至只是“可能拥有的核武器”来对美国实施核威慑的理论依据。
但是在两个核大国之间,根据60年代发展起来的“第二波”核威慑理论,或者叫“黄金时代”的核威慑理论,虽然拥有少量核武器就可以阻止对方的军事冒险,但对于美苏而言却不能满足于此,因为他们的核威慑的目标是压倒对手,当时的核威慑理论研究认为,核实力与威慑力正相关,所以核武器越多,威慑力越大,如果你威慑力够大,对手即使遭到你的第一波打击,它可能慑于你后续的打击能力,而放弃核反击,承认失败。
这就导致了双方不断加码核武器,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双方的核力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各自拥有上万枚核武器瞄准对方。
在双方核威慑如此剑拔弩张的情况下,国际关系专家们也对核威慑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
这个时候核威慑理论的第一个重大发现,或者说重大修正是核威慑的效果是无法量化分析的。这一点到现在我们国内网络上大家讨论的时候还经常在用类似美苏黄金时代讨论核威慑的时候,计算有多少城市,多少工厂,多少人口,多少设施,要用多少核弹多少当量,何种方式来加以摧毁。
然而实际上,美苏两国当时已经拥有远远超过这些计算所得出核武器数量和当量的的情况下,仍然不能够达到通过威慑挫败对方的目的。相反的,这种疯狂扩张核武库的做法反而触发了对方更加疯狂的扩张,最后使得平衡变得更加的脆弱——所以量化分析核威慑效果,这事儿是很有商榷余地的。
其次,是非理性因素一定会影响决策过程,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国内政治互相拆台,对对手意图和能力的误判等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决策者做出不符合理性判断的决策。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就算你第一波灭了对手的大部分核力量,但它出于非理性因素影响,不论如何一定会将手头剩下的所有核武器向你发射过来,而不是放弃核反击,就这么认了。
也就是说,当你的核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继续增加核实力,增加的威慑力却很少,呈现出明显的边际效应。所以,没有必要追求过多的核武器。
第三,反过来说,非理性因素有时候反而促进安全。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比如当对手对于冲突的恐惧超出理性范畴,不论你做出如何过分的行为,它仍不敢反击——那即使他们拥有大量的核武器,仍然可能被颠覆甚至灭亡。
这三条结论,现在来看都得到了验证——不过在上世纪80年代那阵儿,国际关系专家们得出的结论可能和各位看到这三条论述时把它套入实际的冷战结束前后那些事情的想法不太一样。
70-80年代的时候,国际关系专家们提出的理论是”恐怖螺旋“理论。
恐怖螺旋理论就是说,在追求实施核威慑压倒对手的时候,对手一定也会加强威慑,双方就会陷入不断螺旋上升的陷阱。
而这个“恐怖螺旋”理论的解决方法呢——其实用“囚徒困境”的描述就比较容易理解。
所谓囚徒困境就博弈论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两个囚犯,如果他们都咬死不招,那由于证据不足,只能关押他们一年;但如果他们之中一个人不招,另一个招了,那么招了的这个可以直接成为证人不用坐牢,而没有招的那个要坐牢10年;还有第三种可能,两个人都招了,那么他们都要坐8年牢。
那么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这两个囚徒互相串供,谈判,达成互相信任,那么最可能的结果是双方妥协,都不招,这样总体来看两个人付出的代价最少,是双赢。但是如果他们不互相信任,也无法串供沟通,那么最大的可能是争先恐后的招供,最后两个人加在一起要坐16年牢,损失最大,双输。
那么同样道理,如果军备竞赛双方能够进行谈判,互相信任,最后达成协议,那么就可能将双方的核武库都维持在较低的限度,达成威慑目的而又不必进入“恐怖螺旋”,达到双赢的结果。
而这一理论,也正是促使美苏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中导条约,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等一系列谈判的基础。
核裁军
当然最后冷战的结果是苏联自己崩溃了,在这个过程中,戈尔巴乔夫的非理性的恐慌最终导致苏联最后什么也没有做——在这个过程中苏联的核威慑和庞大的常规军队甚至一点作用都没起到。
第三波威慑理论研究提倡了半天的双赢,最后变成了美国赢两次,苏联完蛋了。
当然我这里没有说这一波的和威慑理论,以及冷战之后开始兴起的“第四波”核威慑理论是美国的迷魂药,烟雾弹或者战略忽悠,但客观上,这些理论的愿望是美好的,但实践的结果,却与他们的期望相去甚远,这就和西方经济学家们的“休克疗法”差不多。
标签 军事- 责任编辑: 潘立潇 
-
这回,美国州长“踩雷”了
2020-08-14 17:24 美国一梦 -
拜登呼吁强制戴口罩,特朗普:美国人必须拥有自由
2020-08-14 17:08 观网看片 -
为圆亡妻“豪宅梦”,印度男子定制蜡像摆在新家
2020-08-14 15:16 观网看片 -
彭斯:不允许民主党让美国人少吃肉
2020-08-14 15:09 美国大选2020 -
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特朗普应提名诺贝尔奖
2020-08-14 14:55 特朗普 -
特朗普开始阴谋论:她出生身份有问题,是不是没资格当副总统?
2020-08-14 14:49 美国大选2020 -
“后悔向美国民众撒谎吗?”“下一个!”
2020-08-14 13:13 特朗普 -
阿联酋与以色列将建交,特朗普:本来想叫特朗普协议的
2020-08-14 09:29 -
看你美:以共和党“初代目总统”之名,拉特朗普下台!
2020-08-13 17:59 美国大选2020 -
特朗普发布“开火车”竞选广告,评论区“真翻车”了
2020-08-13 17:56 观网看片 -
哈里斯被“挖坟”,调侃美国年轻人“愚蠢”
2020-08-13 17:44 观网看片 -
奇怪的开学理由增加了:上网课让人脑萎缩
2020-08-13 16:03 观网看片 -
福克斯名嘴念错卡马拉名字还嘴硬:那又怎样?
2020-08-13 15:49 观网看片 -
美主播预言拜登“要出事”,同事赶忙救场
2020-08-13 14:59 美国大选2020 -
神逻辑!黑人运动领袖声援芝加哥抢劫者:这算补偿,商店都有保险的
2020-08-13 13:35 观网看片 -
“哈登”首秀,“靶心”果然是…
2020-08-13 11:04 美国大选2020 -
特朗普:拜登和哈里斯都是“社会主义者”
2020-08-13 10:23 美国一梦 -
搞出国产芯片 总有一批中国人不服输
2020-08-13 07:57 -
看你美:双重buff、野心勃勃,美国大选唯一女主姗姗来迟
2020-08-12 21:27 美国大选2020 -
骁话一下:民众上街新冠肆虐俄国碰瓷,白俄罗斯还好吗?
2020-08-12 20:23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评论 86“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164“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104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41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杀得兴起”,欧洲想“刀下抢人”
-
特朗普:我老婆觉得可爱
-
多地多层级启动“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集中在这5个方面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江苏、湖北等多地公告:发射火箭弹
-
特朗普政府:移民自愿遣返,奖1000美元
-
“非洲民间兴起人民币支付网络,减少美元依赖”
-
就中俄关系,普京最新表态
-
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
“经济好的归我,坏的全怪拜登”
-
罗马尼亚大选重选:85后“极右翼”领先,反对援乌
-
文旅局局长回应“游客住家里”
-
大米、铁锅、足球……中国使馆为南苏丹2.2万流离失所者提供援助
-
针对贸易保护主义,中日韩东盟一致发声
-
护士论文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通报来了
-
野外烧烤遇卡式炉爆炸!7人受伤画面上热搜,回应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