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春节档|施洋:硬核到保密的电影也不能乱吹口琴
即便路人,也不合理
除去万事依靠CQB的路径依赖,影片中对于未来军事科技先进程度的想象,也确实超出了普通军迷知识储备,达到了某种“反常识”的先进程度。
海中环境相比陆地环境的特殊性之一,便是深海中低光照带来的低能见度,以及海水对于电磁波的屏蔽带来的封闭性,这些都是阻碍水下活动与沟通的重要因素。作为水下作战为主的电影,如何克服这两点,或者说如何利用这些特点推动剧情,是此类题材的挑战与魅力所在。
在《蛟龙行动》中,片方对于这两个困难的态度基本可以归结为完全无视。尽管并未交代使用了什么技术,但片中无论我军还是外军的微型潜艇、潜水员和潜航器在水下都拥有极佳的可见光视野,能够很远观测到对方的潜艇、水下基地乃至水中光学信标。
尽管有着并不明确的距离限制,但片中的几款潜艇之前确实在水下无线缆连接的情况下实现了实时语音通信和指挥。这在陆上特种作战里并不稀奇,但在海中则不然。电影中似乎并未有特别明确的交代潜艇是依靠什么先进技术实现了通讯而不是因为制作方忘记了海陆环境的差别。
同样过度先进的还有海洋中作战的一系列武器和技术。核潜艇在发射线导鱼雷的同时可以进行剧烈的水下机动;发射的超空泡鱼雷在拥有巨大水中噪声的同时还能进行水下制导和索敌;双方潜艇功能俱全,以至于在行动中全程不需要空中或者水面力量进行任何支援……尽管电影本身并非完全的现实主义,各种先进到科幻的技术出现并不奇怪,但如果以“硬核”为目标进行电影宣发,这些超现实的技术内容无疑难逃追求硬核的观影人的吐槽。
俄罗斯“暴风”超空泡鱼雷没有导引头 网络
撇开这些所谓硬核的、小众的、技术向的值得商榷之处,电影对于普通人而言讲好一个故事了吗?很遗憾,即使以常识来观影,影片中很多情节的逻辑也颇为奇怪。
比如电影一开场,外军雇佣兵就擅闯我国海上平台,扣押我国工人,向我军人员开火,其潜艇还向我军潜艇发射战雷,我军都已经进入了自卫还击的层面,结果下一轮遭遇,面对同样的外军潜艇,我军指挥人员却没有选择直接将其击沉,而是因为“听到了艇上发生叛乱的求助信息”就决定中止原有任务,转派蛟龙突击队前往救援。
且不论技术上的可行性,在前述大背景下这一决策的做出就让人充满疑惑,尽管谁都知道这是要让蛟龙突击队获得下一步目标的剧情杀,这么直白生硬地接戏是否是唯一的出路,作为观众笔者是高度怀疑的。
更加令人无语的则是剧情中几次为了给影片“上价值”而设计的干拔桥段。影片中程,“龙鲸”号核潜艇为了避险外军潜艇发射的鱼雷而擦碰海底遭遇重创,一度进入艏舱起火,舯部进水,反应堆泄露堆芯温度上升的危急局面。结果在这关键时刻,张涵予扮演的艇长选择拿出了口琴,通过艇上广播向全艇官兵吹奏了一曲《中国海军核潜艇之歌》,让处在抢修中的艇上官兵心潮澎湃、士气高涨,通过奋力抢险使潜艇转危为安。
作为前面要严格控制艇上噪声的水下作战环境,此时在潜艇上开展歌咏大赛属于用意明确但完全不合理的情节,哪怕是抢修告一段落后吹口琴舒缓情绪都要比这科学一些。更不用说作为艇上灵魂人物的艇长的形象刻画,在这一刻是完全跑偏了……
电影不少设置并不合理 视频截图
等到进入电影最后的高潮,蛟龙突击队攻入两座外军水下基地阻止水下核爆炸的时候,似乎是单纯的枪战不够氛围,反派出动了两只难以摧毁,同时火力强大的机器狗。用机器狗作为当今高科技的噱头很好理解,但两只机器狗在水下基地里疯狂发射爆炸弹药,完全不在意基地是不是会被自己给炸没了,让人对最后的战斗感觉莫名其妙。
最后正邪双方全然抛弃枪械开展徒手刀斧格斗也同样莫名:反派不用枪说是担心损坏核弹设备,蛟龙突击队明明是进来摧毁这个设备的,但也很有默契的放下枪支拳脚相接,就实在是太过凑戏了。
春节电影不能只吃饺子
影片结尾,为了收束前面展开的剧情,黄轩和于适饰演两名突击队员在吃饺子中放下了他们全片中看不出作用的父辈仇恨,影片也在两个半小时后迎来终场。
作为一部春节档电影,热闹的情节、刺激的画面和吃饺子似乎都是应该出现的内容,但如果一部剧情和逻辑混乱,影片设定又完全超越时代的作品想要自称是硬核军事大片,只能说中国电影在经历了2023年的萧条后,至少不是所有人都搞明白了“观众们要看什么样的电影”这一最为关键的问题答案是什么。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我想拍中式超级英雄,但……
2025-01-27 08:22 新潮观鱼 -
访谈︱浦嘉骐、林黎: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之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失于我身——赵堡太极拳的文化传承
2025-01-23 20:59 -
被指“抄袭”的《漂白》为啥那么“硬气”?
2025-01-23 19:42 新潮观鱼 -
《漂白》陷“漂白”争议,影视行业成“洗稿重灾区”?
2025-01-21 22:11 新潮观鱼 -
“原来他们精神状态领先好多年……”
2025-01-20 09:56 新潮观鱼 -
据说,这是小红书现状……
2025-01-17 11:38 新潮观鱼 -
74岁空腹在高原狂奔找饭店,她震惊了年轻人
2025-01-15 12:05 新潮观鱼 -
连续爆……综艺最大赢家是它?
2025-01-14 08:45 新潮观鱼 -
2025,你还会看“长剧”吗?
2025-01-09 10:38 新潮观鱼 -
2024年末,八问中国电影
2024-12-26 15:21 新潮观鱼 -
广西恭城发现岭南地区最早城址
2024-12-25 16:27 考古 -
“片名问题尤为严重”,广电总局出手
2024-12-21 16:42 -
“聊主编”来啦!
2024-12-19 13:29 -
《封神二》首发预告,“班味表情包”先出圈了
2024-12-19 00:07 新潮观鱼 -
我们为什么爱在剧里“重回八九十年代”?
2024-12-12 16:26 中国电视剧 -
琼瑶,并不完美的人影响了一个时代
2024-12-05 07:27 新潮观鱼 -
-
这个我国“最炫”运动会落幕,舆论盛赞:值得永远开展
2024-12-04 02:36 -
广告收入近3亿,《白夜破晓》成功了吗?
2024-12-03 10:18 新潮观鱼 -
首位电影导演入职阿里大文娱,别剧异格工作室今日成立
2024-11-26 17:12 观网财经-互联网
相关推荐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04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评论 97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评论 343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评论 242最新闻 Hot
-
“不能太依赖美国,欧洲得买点俄气”
-
“仅靠美国?休想”
-
“抛售美债是对美国经济政策丧失信心”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
“哈马斯愿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但有个前提”
-
“印度这行业要玩完了”
-
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
“豁免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不豁免更是机会”
-
“离了中国货,清凉一夏都难…”
-
“还跟我提投资?等美国稳定了再说吧”
-
俄副外长: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供应多少
-
英国反华议员赴香港探亲被拒入境
-
石破茂对美发出“迄今最强烈警告”
-
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
关税成本暴涨40多倍,美企CEO叫苦:这是末日
-
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