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逸语道破:菲律宾是美国放在南海的“阳谋陷阱”,中国怎么破?
最后更新: 2024-08-02 11:11:58在政治上,美国驻菲律宾大使在社交媒体上第一时间发文,对菲律宾的行动表示支持。这种表态显得异常滑稽,后续的发展也让人感到啼笑皆非。菲律宾的政府部门和总统办公室没有将那天发生的事定义成异常“冲突”或“对峙”,而声称是一场“事故”和“意外”。由于这是事故,所以不触发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菲律宾国防部长甚至说,他们知道中国在等他们开第一枪,但他们抵制住了诱惑,没有开枪。这种说法用中国网络空间的话来说,就是“用最硬的语气说最软的话”,或者用成语来说,就是“前倨后恭”,思之令人发笑,总之表现得非常难看。
菲律总统发言人称,不考虑触发美菲防务协定
最近几天,菲律宾方面再次做出表态,表示要重新回到君子协议的合作框架中,提供人道主义补给,并事先向中方通报。尽管他们声称不存在君子协定,但事实上又回到了这个框架中。然而,军方后来推翻了这一立场,继续坚持强硬态度,虽然目前还没有看到新的行动。这意味着后续菲律宾军方的行动得到了美方一定的支持,美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挽回面子。
但事情并未结束,菲律宾的船只仍在仙宾礁,似乎准备再次采取行动,后续一定还会有新的博弈。从第一个阶段来看,以中国《海警法》的生效和6月17日的海上拦截及登船检查为标志,我们发现,尽管美方事先进行了大规模的煽动,并通过各种信号进行明示或暗示的挑唆,菲律宾也采取了冲撞性的行动。但中方通过海警和海军的混合力量,在战略层面对美国进行了有效威慑,在战术层面对违规的菲律宾船只和人员,依据《海警法》,进行了有力、有理、有节的强势处置。
这种处置既维护了核心利益,宣示了我们的立场和政策定位,同时保持了分寸和节奏,维持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从效果来看,东盟国家没有一个为菲律宾站台,没有影响中国周边的地区和总体的安全环境。这种极其得体的处置,可能成为一个新阶段的起点,一个标志性的案例。
当然,后续不排除出现更加戏剧性的变化,比如更加明确的驱离。对于已经搁浅的船只,我们可以设想各种处置方式。例如,将尝试赖在那儿不走的船只,类似于处理指挥船的方法,用几根绳套将其拖走。事先提出警告,限时离开,如果不离开并违反相应规则,我们将采取强势的执法措施。如果对方不惜擦枪走火,我们也会进行适当强度的回应,给予决定性的惩戒和教训。
事实上这种博弈并非严格意义上中菲两国的事,而是中美在这一地区的一种微妙且重要的博弈。未来的局面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从溢出效应来看,这次事件的影响显著且直白,这直接影响到了台湾。岛内许多人清楚地看到,美国在挑唆菲律宾侵害中国利益,但当菲律宾被中国收拾时选择了退却。美国本可以强势表态并采取各种方式介入,但最终选择了最软弱的应对。这显示出,当前的美国并不具备在台海和南海地区与中国正面冲突的实力。特别是在俄乌战争、巴以冲突以及红海局势白热化的背景下,2024年面临选举压力的美国政府,显得更加无力。
虽然美国在实力上有所欠缺,但在面子、话语和认知领域,仍会以各种方式“挽尊”。这种“找补”行为反映在多个方面,例如发表一些强势的措辞、进行外交上的所谓谴责,甚至唆使菲律宾军方再出来发声,以挽回面子。
“台独”对此慌不慌?当然慌,“台独”把美国的“介入”视作最粗的一条大腿,而现在这条腿也抱不住了。台湾媒体多次报道解放军在多个方向上已对台湾形成包夹态势,包括战斗机、舰载直升机、无人机以及金夏水域的常态化执法。目前,金门水域四艘海警船四个方向下锚停泊。台湾方面声称进行了驱离,但所谓的驱离只是不停喊话。然后喊了两个半小时,大陆海警船执勤时间到了,下班走了。台湾媒体人提出,如果这些海警船下次待上24小时或48小时,台湾方面又将如何应对呢?下次喊话还能把大陆海警船喊走吗?
此外,如果大陆也对台湾的能源运输进行登船检查,展示海上执法力量,美国将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中菲海上博弈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战略行为的转变。随着中国经济体量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动用的政策工具越来越多元化,这将创造出更多的博弈场景。
这种博弈场景对中国的意义在于有效突破美国为中国设定的一个个陷阱。有人认为美国诱导中国去打台湾,提前推动统一进程,以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这可能是一个陷阱,旨在打乱中国的发展节奏。再如,挑动中国打菲律宾,引导我们恶化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这可能是另一个陷阱。这些陷阱基本上是明牌,是阳谋,各种盘算都摊在桌面上。应对这些陷阱,我们有不同的策略,有更多的选择权。
比较糟糕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看到陷阱就绕着走,没有任何能力和方式破局。这时,对方只需在前进的道路上挖满陷阱,把路全部堵上,即使不掉进陷阱,也达到了阻止我们的目的。另一种是掉进陷阱,被对方坑了,显然这也不好。因此,我们要选择第三种方式,即既不绕着走,也不莽撞掉进去,而是创造性地破局。既维护自身利益,又不掉入陷阱,避免付出更大、额外且不匹配的代价。
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实力,其次是运用这种实力的能力,或者说是战略智慧。从菲律宾的事件可以看出,中国以技巧性、智慧的方式破解了美国设下的各种战略陷阱。这种能力正在实现长足进步,因此我们有理由对未来局势发展保持乐观。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岳冠东 
-
美国如何用“伏特台风”篡改证据抹黑中国?
2024-07-11 07:53 -
理想L系列,真的是“廉颇老矣”吗?
2024-02-29 19:32 -
智己城市NOA上海首秀!优缺点都有啥?
2024-01-29 17:59 观方车讯 -
试驾极越01:谁说智能和操控是矛盾体?
2023-12-05 21:24 -
当“汽车”变身“机器人”,算不算拥有了灵魂?
2023-10-25 17:36 观方车讯 -
铁西区带给我的,是皮糙肉厚
2023-08-13 14:05 -
布林肯来了,“史上最低谷”的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往前走?
2023-06-20 08:05 中美关系 -
阳逻,走访大蓝图上的一座智慧小城
2023-05-31 14:26 数字化转型 -
在上海车展感受车界变化,德国专家怎么说?
2023-05-22 10:23 观方车讯 -
110万辆!特斯拉中国近年卖出的车,几乎全部召回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再砸一万亿日元,丰田“死磕”电动车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保时捷国产提上日程?最新回应来了
2023-05-10 17:56 观方车讯 -
国六b即将全面实施,约百万库存车受影响
2023-05-10 17:55 观方车讯 -
广汽月度产销快报,三菱不配有姓名了?
2023-05-08 18:43 观方车讯 -
巴菲特:不太可能投通用和福特这种车企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汽车价格战持续,吉利、上汽“卷起来了”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360八年来首亏,哪吒汽车成“元凶”
2023-05-06 18:14 观方车讯 -
德产特斯拉,用上了比亚迪电池
2023-05-06 18:13 观方车讯 -
新能源车、海外市场“双双”破百万,这家中国车企创造历史
2023-04-28 17:50 观方车讯 -
外地车轻微交通违法,多地“五一”期间不处罚
2023-04-28 17:11 观方车讯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威胁俄罗斯有没有用?“到头来还要看中印” 评论 12他还没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评论 136“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评论 164“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评论 216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评论 203最新闻 Hot
-
加拿大人也不买了
-
“DOGE让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
-
特朗普威胁俄罗斯有没有用?“到头来还要看中印”
-
“乌克兰计划夏天大选,前提是...”
-
勒庞被定罪,不能竞选法国总统了
-
他还没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
日本再发警告:若发生,或致近30万人遇难
-
“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
美科技巨头重仓这一领域,“但中国已经领先”
-
日本:最后的堡垒,也开始塌了
-
“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
格陵兰岛回怼特朗普:美国不会得到,我们不属于任何人
-
丘成桐:中国已准备好培养自己的顶尖数学家
-
“俄美已开始讨论稀土合作”,但…
-
美部长:还能塞得下特朗普的脸
-
“普京主义在美国获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