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逸语道破:菲律宾是美国放在南海的“阳谋陷阱”,中国怎么破?
最后更新: 2024-08-02 11:11:58【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大家好,欢迎来到本期的《逸语道破》。今天我们聊聊菲律宾,《海警法》生效之后,最近中国在南海对菲律宾船只采取了强制措施,进行登临检查。消息一出,后续的互动引发了各方关注。我们借这个时机把这件事整体梳理一下。
这次讨论的核心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此次菲律宾事件本身。其次,我们需要关注菲律宾为何敢在国家体量完全不对等的情况下,对中国采取挑衅性的,咄咄逼人态势,并最终遭到中国的强势反击。最后,我们还需要讨论这一事件的影响和意义,尤其是对两岸问题即中国未来统一进程的影响。
先聊聊菲律宾本身的情况。在《海警法》生效之前,菲律宾在中业岛、仙宾礁、黄岩岛等地采取了一系列挑衅性举措,不断冲撞中方的底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在双方已经达成默契和一些君子协定的情况下,单方面撕毁这些协定,采取紧迫战术,极具挑衅性地通过违规方式提供补给,试图非法提供建筑材料,加固搁浅的船只。
菲律宾海军马德雷山号非法“坐滩”中国仁爱礁,图为中国海警在仁爱礁海域进行执法
菲律宾敢于如此嚣张,背后离不开美国的支持、挑唆甚至煽动,这可以看作是美国霸权的一个印证。美国利用其霸权,推动盟友制造麻烦,然后在背后对中国进行所谓的“威慑”。
中方明确认识到自己前面有一个美国人设置的陷阱。美国挑动菲律宾对抗中国,打的如意盘算是,如果中国大打出手,导致菲律宾方面死伤惨重,美国就通过舆论炒作说中国的反击超过了菲律宾行动的限度,以此在国际上对中国形成政治上的压力。在地缘政治上,美国会以菲律宾遭受中国严厉打击这件事,挑唆所有的东盟国家,让东盟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站出来,对中国进行道义、政治、外交上的压制。这种压制会导致我们的周边环境急速恶化,我们的“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规划可能遭遇重大挫折。
但如果我们完全克制,不采取任何反制。那么大家都会看到,一个实力极其弱小的国家对中国宣称的“重大国家利益”进行了实质性侵犯,而我们无所作为。这不仅会在国内形成巨大的政治压力,同时还会给国际社会和周边所有试图搭上美国霸权快车谋取利益的人,形成一个负面的示范。这种软弱的姿态,最终会在中国周边形成一个群狼饲虎的局面,各种势力都会想方设法地侵犯中国的利益,让中国在整体上陷入被动局面。
在美国看来,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计划。无论结局如何,对美国来说都是有利的。而且美国不需要投入太多实质性的成本,就能让中国陷入尴尬的局面。
面对这一局面,中国如何化解?中国的应对方式非常巧妙。我们在外交道义谴责和全面军事反制之间,找到了一种“灰色地带”的策略。这一策略在国际政治中非常流行,它不直接使用国家正规的军事力量,但使用部分强制性力量,包括部分正规的军事力量,在不直接使用武力的情况下进行力量投射。
所以大家看到,当全世界其他地方都在进行激烈冲突时,尤其是沙漠里的胡塞“拖鞋军”,用无人机和弹道导弹追着艾森豪威尔航母编队大打出手的时候。无论是之前的中印边境冲突,还是这次的中菲海上对峙,都展现了冷兵器时代的作战方针,这其实就是“灰色地带”行动的一个经典体现。中国做好了充分的程序正义的准备。首先我们制定国内法律,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行为的模式和边界,使得中国的行为变得可以预期。这是应对美国对中国挑战的第一个反应。
美国试图将中国塑造成一个喜怒无常、不可预测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国家,希望让其他国家认为中国构成了对国际安全和地区稳定的威胁。要打破这种局面,我们要自己设定一套规范和规则体系,明确在对方触犯红线时中方会采取的反应及每一步的对应措施。其次,我们应选择恰如其分且比例适当的力量,即使用海警。海警在世界范围内被称为第二海军。我们主动让海警冲在前面,既保证了我们的强制力量介入,又向外界表明,我们进行的是执法行动而非军事行动。我们是在执行国内制定的法律,保障在划定区域内的国家利益,尺度和边界的匹配非常恰当。对方采取的行动是冲撞行为,并没有实际使用武力,因此我们也以非直接使用武力的方式应对。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岳冠东 
-
美国如何用“伏特台风”篡改证据抹黑中国?
2024-07-11 07:53 -
理想L系列,真的是“廉颇老矣”吗?
2024-02-29 19:32 -
智己城市NOA上海首秀!优缺点都有啥?
2024-01-29 17:59 观方车讯 -
试驾极越01:谁说智能和操控是矛盾体?
2023-12-05 21:24 -
当“汽车”变身“机器人”,算不算拥有了灵魂?
2023-10-25 17:36 观方车讯 -
铁西区带给我的,是皮糙肉厚
2023-08-13 14:05 -
布林肯来了,“史上最低谷”的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往前走?
2023-06-20 08:05 中美关系 -
阳逻,走访大蓝图上的一座智慧小城
2023-05-31 14:26 数字化转型 -
在上海车展感受车界变化,德国专家怎么说?
2023-05-22 10:23 观方车讯 -
110万辆!特斯拉中国近年卖出的车,几乎全部召回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再砸一万亿日元,丰田“死磕”电动车
2023-05-16 18:08 观方车讯 -
保时捷国产提上日程?最新回应来了
2023-05-10 17:56 观方车讯 -
国六b即将全面实施,约百万库存车受影响
2023-05-10 17:55 观方车讯 -
广汽月度产销快报,三菱不配有姓名了?
2023-05-08 18:43 观方车讯 -
巴菲特:不太可能投通用和福特这种车企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汽车价格战持续,吉利、上汽“卷起来了”
2023-05-08 18:42 观方车讯 -
360八年来首亏,哪吒汽车成“元凶”
2023-05-06 18:14 观方车讯 -
德产特斯拉,用上了比亚迪电池
2023-05-06 18:13 观方车讯 -
新能源车、海外市场“双双”破百万,这家中国车企创造历史
2023-04-28 17:50 观方车讯 -
外地车轻微交通违法,多地“五一”期间不处罚
2023-04-28 17:11 观方车讯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
特朗普:我把自己P成了教皇
-
中国限制,稀土价格涨三倍
-
白宫宣布阅兵,正好是特朗普生日
-
耐克等美鞋企致信白宫:活不下去了,快豁免
-
砍1630亿美元!但“马斯克和SpaceX是赢家”
-
“145%关税是站不住脚的”,他们选择放弃美国市场
-
推迟谈判后,伊朗最新表态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