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料理人:说西方人不吃内脏的,怕是不知道肥肠
关键字: 肥肠做法《动物世界》《圆桌派》陈晓卿【文/ 卫奕奕】
肥肠是一种最具戏剧性的食物。有关肥肠,到处都是段子。
肥肠,“不正经”的人最正经的惦记
美食家陈晓卿有一个著名的事迹,在汶川地震救灾遭遇余震,四下食客狼奔豚突的情况下,心平静气坐在空无一人的小馆里,吃完了碗里的肥肠。没别的,舍不得。
人们最熟悉的肥肠爱好者,大概要算德云班主郭德纲台上总念叨的,于谦老师的父亲——王老爷子。怹老人家的最爱,是著名的炖吊子和大肠刺身。那么有钱的老爷子,就是钟爱这口登不上大雅之堂、骚气十足的平民美食。
炖吊子
喜爱肥肠的名人还有很多,最硬核大概要算陕西作家贾平凹。
贾平凹喜欢用西安本地美食葫芦头待客,包括女访客。葫芦头是猪大肠靠近直肠的位置,用贾平凹的话说,葫芦头就是猪痔疮。当然这是艺术夸张了,不过有不少西安人抱怨贾平凹的一句戏言毁了本地美食,这也有点不自信,没必要。
葫芦头
很多人觉得贾平凹用葫芦头待客抠门,其实没有看到他对美食的见解,以及通过美食识人的小小心机。
还得说提起肥肠就两眼放光的陈晓卿,他在《圆桌派》节目中自称是“肠委会”成员。可见肥肠之爱对于吃家来说,已经是一种表明身份认同的暗号。
肥肠为什么让人如此钟爱?
肥肠就是猪大肠,因为富含肥腻油脂,所以也叫肥肠。不过在粤港一般就叫猪大肠。而猪大肠头,也就是靠近直肠的位置,更加肥厚,也更受食客欢迎。
肥肠是一种让爱它的人爱到痴迷的食物,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魔力?
首先,这真的是人类的生物本能。我们多次说过,人的美食记忆大多和基因有关。
内脏普遍富含胆固醇、脂肪,这些都是刻在人基因里的美食记忆。哪怕今天通过科学研究,人们知道它们不够健康,但是也无法抑制自己的基因本能,乐此不疲。
其次,内脏大多含有特殊营养物质,比如维生素A、铁元素等等。在蔬菜缺乏的地区,比如生活在北极圈里的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就有生食海豹肝脏,以补充维生素的习惯,“爱斯基摩”是别的土著语中“吃生肉”的意思,是对因纽特人的一种蔑称。
生吃海豹肝的因纽特人小孩与被放在室外冰冻的海豹肉
《动物世界》里,狮子等猛兽打猎成功后,是由地位高的雄狮率先吃掉内脏,一般从肝开始,因为它们营养丰富。
最重要的,就是肥肠甚至很多下水的特殊口感和风味无可取代。在普遍营养过剩的时代,肥肠最不可替代的优势,应该就是这点了。
肥肠Q弹口感、加上油脂混合香料芳香的卤汁,再加上恰到好处的骚气,再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带来这种愉悦。
卤大肠
看不上肥肠的也大有人在。
在《论语·乡党第十》中,孔子强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孔子连割不正都不食,更何况肥肠这骚气十足的“恶臭”之物。
很多人的这点共同爱好,在万世师表眼里,真是烂泥扶不上墙(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加“小人常戚戚”。
所以,对比之下就能总结肥肠之爱是怎样的一种身份认同了:不装、正视自己的本能、甘于平民、善于寻找和品味细节以及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 原标题:三个料理人:不骚气的肥肠无法让人爱,爱肥肠,是一类人识别知己的暗号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泠
- 最后更新: 2019-06-03 07:42:32
-
宝武正式合并马钢 紧追全球最大钢企
2019-06-03 07:11 大公司 -
海南辟谣:“不再禁止黄赌”系误读
2019-06-03 06:54 政策风向标 -
钟声:中美的态度与行为,是国家信誉、道义担当的明显区别
2019-06-03 06:48 中美关系 -
香港电影,又走了一个“恶人”
2019-06-02 23:12 -
王者荣耀总决赛延期,舞台被大风吹散了…
2019-06-02 23:03 -
外卖小哥违法1次停工1天 网友:建议全国推广
2019-06-02 21:56 -
超有爱!习近平和孩子们在一起
2019-06-02 21:50 -
温故知“心” 习近平这些话要牢记
2019-06-02 21:42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美方在台湾、南海问题老调重弹,我代表严正驳斥
2019-06-02 21:31 中国外交 -
“撒币”屡禁不止,给人机场逼得…
2019-06-02 20:38 航空安全 -
郎朗宣布结婚 女方也是个钢琴家
2019-06-02 20:17 明星那点事儿 -
包商银行后其他机构也被接管?央行再发声
2019-06-02 19:52 -
证监会主席:中美经贸摩擦对资本市场有影响但可控
2019-06-02 19:20 中国经济 -
“赞赏中国巨大成就,不认同有的国家用威胁解决问题”
2019-06-02 19:15 中国外交 -
“空气动力汽车”又来了,还想赴美上市
2019-06-02 18:21 -
误碰做法事的大棚铁杆,小女孩被电击倒地
2019-06-02 17:34 -
多省天空现发光物,天文专家:目测不是自然天体
2019-06-02 17:25 -
男生送游戏女生送口红,德国品牌被批“性别歧视”
2019-06-02 17:10 -
内马尔被控强奸 回应:这是个陷阱
2019-06-02 16:16 -
法国勃朗峰限“拥堵”新规:违规登山者或被判入狱两年
2019-06-02 16:03
相关推荐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49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67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20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12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75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