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达利欧:不断变化的世界秩序
最后更新: 2022-05-19 07:51:59主持人:谢谢瑞。目前国家之间最大的竞争在中美,所以我的问题仍然是这次会有什么不同吗?我们理解您的大周期理论,包括主导国的周期,比如荷兰被英国取代、被美国取代,如果这个周期持续下去,那么下一个主导的国家会是中国吗?是否有这样的可能性?
我们可能不会看到大国更替,而是一种以竞争、和平的形式共存。一个国家要成为主导的大国需要有主导的实力,荷兰、英国有过主导的实力,美国GDP的权重在二战之后占到全世界的近一半,而中国到了40年(2060年)之后会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吗?可能只占全世界的25%、28%,可能将有四大经济体,中国、印度、美国、欧盟?
所以,我的问题是,即便如此,我们不会再看到一个主导国家——就像美国过去一样,这一次有什么不同吗?会不会出现共存的模式,而不是诸如中国取代美国这种?
瑞·达利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确实是这样的情况。在很多年之内会有包括你提到的美国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是一个大国,在某些方面美国更强大,在某些方面中国更强大,但是力量之间是可比的。但同时,这也会是非常危险的时期,我们现在可能就处在这样的时期。
但我觉得您提出非常重要的观点是文化差异。中国的领导者在历史上不倾向于控制某一个国家,这和西方文化是不同的。在地中海文化、东方文化、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我想以共存的模式去运行确实有很大机会,当然这取决各方的行为方式,我觉得不是注定会有军事竞争。
考虑到现在的环境,存在“囚徒困境”的现象。举个例子,有两个实体,不管是两个人还是两个国家,你不知道另一个国家到底是合作还是会摧毁你,很明显合作是双方共赢的选择,你应该怎么做?根据囚徒困境的理论,双方都有摧毁对方的动机,因为担心对方会摧毁你。
我们要尽量理解这些事情,意识到合作才可以创造是人类世界最好的环境,如果有合作、有健康的竞争,能够提升每个人的生活水准。如果说是可能的,就应该是这种合作而避免冲突的模式。
李稻葵教授:谢谢瑞非常精彩的演讲,谢谢你坦率提到了你的想法。在金融方面,华尔街会有一个现象,就是我们总说一个事情,这个现象就会消失了。比如说在1月份说有一个现象,股市上涨,但现在就不出现这个现象了,因为人们总是提到这个事情。
我们现在关注中美关系,有这么多人不管是在虚拟还是现实中讨论中美之间可能的冲突,同时也有像您一样非常有洞见的专家与很多中国的决策者对话,还有各位分析人士直接或间接探讨美国事务,会否出现一个情况,我们探讨这么多关于中美冲突的事情,我们彼此之间还有这么多个人联系,我们交互这么多的信息,所以最终中美之间反而能够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瑞·达利欧:我非常希望是这样的情况,我在竭尽自己的全力,我也看到其他人在做很多努力,但是很遗憾现在没有对话,几乎是一种封闭、偏见的状态。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寻求相互理解的时间点,会有这样的阶段,每个人都去描述某一个方面。
当然可能在中国程度没有这么高,但是我希望我们能够、也愿意花更多时间彼此交流,找到共同的好结果,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
但是现在我也会有疑问,双方是否能够允许有这样的对话。我想说,更为典型的是,偏见的产生以及走向两极化、极端化,是我看到的绝大多数的模式。而我想做的是能够去搭建这个桥梁,去创造更多地理解,去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同时,我必须要说大家越来越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自己的想法,但是于公于私,都需要合作,展开双臂。
刘世锦教授:我想问两个问题,一是俄乌局势,如果将来升级为核冲突的风险有多大?我注意到了一种观点说俄罗斯是有核武器的,常规冲突到一定程度以后,会不会成为一个选项?所以有人说要给普京留点空间,不要把他逼得太急了,用中国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得给出路。我不知道达利欧先生对此怎么看?
第二个问题,刚才达利欧先生讲了他的常规理论。我读过他的书印象很深,我觉得我们现在特别需要从一个长期历史的角度来看眼前的问题,这是很多人经常忽略的。刚才达利欧先生也谈到了这个周期中科技的因素,但是也谈了很多其他因素。我是比较倾向于技术进步在整个发展周期中的作用的理论。现在全球正在逐步进入新的循环,在新循环中代表性的技术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评估?
瑞·达利欧:我先回答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将会让我们见证三个重要事件的发生,可能九、十月份我们就可以加深对这三件事的了解。第一件事,要观察俄罗斯在这场冲突当中是赢还是输。
什么叫赢?最后俄罗斯在乌东地区有一定的掌控权就算是赢了;并且俄罗斯的经济环境和条件不是非常糟糕,比如GDP下降12-15%,同时普京代表俄罗斯参加G20会议。如果这些条件同时具备的话,这场仗也许是值得的。这个事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里嘉 
-
一季度净利下滑23%,腾讯怎么了?
2022-05-18 23:5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李克强:各地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努力使经济较快回归正常轨道
2022-05-18 21:10 观网财经-宏观 -
国内首个虚拟文物解说员上岗,数字人产业想象空间有多大?
2022-05-18 18:13 观网财经-科创 -
天然气上涨95.5%,带动英国通胀水平超工资增速两倍多
2022-05-18 17:30 观网财经-海外 -
“稳定”神话破灭,复盘一天蒸发2000亿美元的币圈灾难
2022-05-18 17:29 观网财经-海外 -
数字货币如何服务实体?数字人民币在浙江赋能物流
2022-05-18 16:27 数字化转型 -
中国经济十字路口:居民降杠杆大周期来了吗?
2022-05-18 16:12 观网财经-房产 -
国产新冠口服药首次发布对奥密克戎疗效,对比辉瑞效果如何?
2022-05-18 15:21 观网财经-健康 -
-
上海首家网约车平台恢复运营,首个上海始发国内航班复飞
2022-05-18 11:05 抗疫进行时 -
政协“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苗圩、李彦宏等发言
2022-05-18 10:5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外企因防疫政策离开?美媒:中国仍握有底牌
2022-05-18 10:29 中国经济 -
疫情打压业绩,京东主动“瘦身”聚焦基础设施和保供
2022-05-17 22:4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外交部回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调人民币权重
2022-05-17 21:10 观网财经-宏观 -
“推特上虚假账户比例至少20%,甚至可能高达90%”
2022-05-17 20:23 观网财经-海外 -
大会直击:电信发布6nm量子加密手机,联通成立九大行业军团
2022-05-17 17:51 观网财经-科创 -
搜狗地图下线,高精度地图的巨头角力却大幕将启
2022-05-17 17:36 观网财经-汽车 -
财政部:前4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293亿元
2022-05-17 14:54 观网财经-宏观 -
韩芯片巨头在华新建闪存工厂:保障中国供应链稳定
2022-05-17 14:25 观网财经-科创 -
财政部:4月留抵退税约8000亿元,财政收入同比下降37.5%
2022-05-17 14:20 观网财经-宏观
相关推荐 -
“荒谬言论”,默兹:我会跟特朗普谈谈这个 评论 0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2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0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99最新闻 Hot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
印度称向这几个国家通报了行动
-
巴军方:印度袭击已致26死46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