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一带一路”完胜美国“亚太再平衡”,因为它顺应时代
关键字: 超级版图帕拉格康纳观:今天的对话让我联想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另一位学者马凯硕的著作《大汇合》,他在书中将全球治理比作一艘船,每个国家各占一间船舱,但大家都只在乎舱内装潢,无力左右船的前进方向。能否这样说:你跟他对于“谁应该当船长”或者“船的组成部件”的观点可能有差别,但支撑你们思考的根本精神都是国际主义(internationalism)?
康:国际主义意味着思考的基础还是国家,我想全球主义(globalism)是个更合适的词。
观:最后我想问个比较个人的问题。你出生于印度,儿时往返于阿联酋和印度之间,后来去美国留学,长期在西方工作,如今居住在新加坡,还走访过全球许多地方,这种经历对你写《超级版图》有什么影响?
康:这些经历当然都会影响我的世界观。另外,你站在哪个角度,就会看到怎样的世界,如果我写作时身处华盛顿而不是互联互通的新加坡,那这本书将完全是另一种面貌,因为对全神贯注与地缘政治角力的华盛顿精英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个灾难。然而,他们眼中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走向互联互通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
观: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迥异的世界观,影响着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判断。你成长于优越的环境,穿梭于各个伟大的城市,这会不会使你高估了连通性在现阶段的时代意义?
康:我的个人经历帮助我获取信息,但它并不决定我的理论。比如我在写《阿拉伯世界地权政治牢狱》一书时,特意避免成为冷漠的精英,我完全是站在伊拉克、叙利亚等失败国家人民的角度上写的,专门采用了那些一辈子不出国的穷人视角。而他们才是最渴望互联互通的人。
另一个支持互联互通的人群是“千禧一代”,他们觉得流动性是人权的组成部分,他们不认为人应该在同一片土地活一辈子。相比老年群体,40岁以下的中青年群体更支持这种想法。而这个世界,归根结底还是年轻人的。
观:哈哈,原力如此强大,终将觉醒(原谅小编的星球大战梗)……
康:是的,互联互通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力量。在人类历史中,我们从来无法在政治、宗教、身份、意识形态上达成共识。但有两种集体行动,是我们一直在无意识、无统筹地开展的:一是城市化,二是铺建基础设施。这不是我的个人观点,而是完全无可置疑的事实。
观:以上是我所有的问题,你的回答使我受益匪浅。非常感谢!
康:也非常感谢你,这是我近两个月经历的最棒的访谈。
后记:访谈时英国尚未举行退欧公投。康纳在退欧公投后给笔者发邮件遗憾地表示,书中警示过,作为一个分散的王国,英国面临苏格兰脱英入欧的风险。另外,他高兴地告知我们,他有了正式的中文名字——康世和。希望世界如其所愿,永远康乐和平。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杨晗轶
-
贴脸开大!特朗普白宫“伏击”南非总统 评论 40CIA高官又上头:首要任务,中国 评论 131“彻底失望!进一步退十步,24小时不到就背弃我们” 评论 211硬搬新加坡组屋抹黑中国,美使馆大翻车 评论 129“美国和刚果(金)这么谈,会触怒中国” 评论 233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