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一带一路”完胜美国“亚太再平衡”,因为它顺应时代
关键字: 超级版图帕拉格康纳观:在你呈现的世界中,国家主权地位将下降并让位于互联互通的特大型城市群。然而在中国,许多人似乎不认同这个观点。在近代史里,中国人的国家观、民族观是在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等外力作斗争的过程中铸造的。我们的国家认同不像欧洲那么松散,把主权看得非常神圣。一方面你说未来世界里国家可能越来越不重要,另一方面你说中国将在未来世界里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你认为中国人需要多久才能逐渐适应并接受这种观点?
康:特大型城市群的崛起,并不一定会削弱国家权力。在某些情况下,境内特大型城市网络越密集,国家实力越强。一个只有北上广跻身国际一线城市的中国,远不如拥有深圳、香港、重庆、西安等更多特大型城市的中国强大。或许在世界其他国家,比如印尼,地区权力强大,难免削弱国家权力,但中国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我在书中提出了一套新的逻辑:连通性是人类的组织原理。人类组织的方式取决于我们居住的城市,取决于让我们产生归属感的网络,取决于我们赖以生存的供应链。这套组织原理,往往比国家对人类的意义更重要、更切合实际,因为许多国家的边境是人为的、毫无意义的,另外一些国家选择把连通性放在主权之上,这是欧盟存在的原因。非洲是边境线最长的大洲,即使在那里,非盟也想颁发统一的非洲护照,建立统一的自贸区。
中国城市群
观:也就是说,民族国家不再是全球事务的核心与基础单位。
康:同样是主权国家,有的在全球事务中至关重要,有的无关痛痒。黑洞一般的利比亚、欠中国巨资的厄瓜多尔都是主权国家,可全球事务不会围着它们转;全球事务围着中国、美国转,甚至可以围着迪拜转——可迪拜甚至不是阿联酋的首都。
从17世纪的国家主权论、18世纪的启蒙运动、19世纪的帝国主义、20世纪的资本主义到21世纪的技术发展,我们看待世界的层次在不断丰富。许多人认为,如果你不支持国家这个概念,就一定是在反对它。我认为,利比亚这样的国家无足轻重,中国这样的国家至关重要,你能说我是支持还是反对国家么?
观:你使我想到了两个历史事件,欧洲宗教改革和秦始皇统一中国。通过宗教改革,教会权力被分散稀释,社会走向多元化;扫平六国的秦始皇使封建制度走向没落,奠定了中央集权的基础。如今的世界似乎站在历史分野的十字路口,主权国家会像教会那样走下坡路,还是会形成超主权的中央规划机构?
康:《超级版图》书中有个说法,叫“分权-聚合动态”(devolution-aggregation dynamics)。今天的人类比从前更分散化,世界上从未有过这么多国家、这么多权力中心、这么多强大的城市。美国是最后的全球霸主,未来会有超级大国,但永远不会出现一个全球性权威。但同时,人类也在聚合到一起,非洲、南美洲、欧洲、北美洲、东盟,都在构建洲际或地区集团。未来的世界将是多极化、多文明的世界。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正因为世界分化了,才能融合起来。世界上的国家越多,每个国家搞封闭经济的可能性就越小。以新加坡为例,这个蕞尔小国对进口粮食、水源、能源无比依赖。如果世界布满这样的城市,它们每一个都无法自力更生,必须发展连通性,相互依存。世界越被分成小片的自治领土(enclaves of self-governing),对互联互通的需求就越大。
世界从未有过这么多国家、这么多强大的城市
观:我提出另一种观点:也许权力不是分散了,而是改变了形式。未来的支配性力量或许不完全来自政府,而集中掌握在另一小部分人手中,例如科技公司。
康:权力的转换不是零和博弈。中国很多掌握关键技术的公司是国有企业,谷歌也没有试图削弱美国政府的地位,它甚至是美政府最大的数据提供商。在由政府管理的世界和由科技巨头经营的世界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关系。实际上,经济特区、工业园等,都是混合型治理模式的范例,这种公共、私有部门的联合治理,将是未来的趋势。
观:我并不是说谷歌这样的科技公司正在有意识地削弱政府,而是说既然它们可以作为教育、医疗、互联网等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可能将在客观上取代政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康:在全球范围内,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无法满足人们的大量需求,私有部门势必介入。这已经是世界的现实了。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杨晗轶
-
贴脸开大!特朗普白宫“伏击”南非总统 评论 40CIA高官又上头:首要任务,中国 评论 131“彻底失望!进一步退十步,24小时不到就背弃我们” 评论 211硬搬新加坡组屋抹黑中国,美使馆大翻车 评论 129“美国和刚果(金)这么谈,会触怒中国” 评论 233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