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心,别让“反全球化”变成“反中国”
解读英国退欧和美国特朗普的政策,经济民族主义才是正确的角度,其能矫正全球化带来的失衡。其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也付出各种代价,输家并不比欧美少。但欧美的经济民族主义者认为中国是造成他们是输家的根源,因此“反全球化”成为反中国。[全文]
-
16位学者评特朗普胜选:美国向何处去?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
2016年美国大选落幕,特朗普在选举人票上大比分获胜,而且共和党也在参众两院取得优势。这对中美关系、世界格局、全球与美国经济、美国政治与社会等,会有什么影响?观察者网诚邀多位学者专家,一一进行分析。[全文]
-
中国应对TPP:倒逼加入说 另起炉灶说 哪个靠谱?
中国应对TPP有两种评论:第一是倒逼中国改革的主动加入说;第二是另起炉灶说。TPP作为美国重新圈定的企图“一统江山的大战略”,若中国为倒逼改革宣布加入,意味着中国愿意继续接受美国在全球秩序中的领导权;中国另起炉灶?但中国一直公开宣布不挑战现有国际秩序。作者认为二者均不应是中国的选项。[全文]
-
亲历| 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机会
我算是第一批介绍和评论“软实力”的中国学者。随着“中国和平崛起”和“中国崛起”的讨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中心话语之一,“中国软实力”成为焦点话题。恰在这时,一场金融危机,为增强、提高中国的国际领导地位提供了历史机会。[全文]
-
中澳自贸区 比零关税更有意义的事
澳洲100%的货物贸易产品、中国97%的货物贸易产品实现零关税,中澳自贸区的标杆意义远不止此。观察者网采访三位专家,他们分别从中国对澳投资的负面清单、政府采购、竞争中立等关键议题上的突破,以及中澳自贸区对TPP的关系、一带一路的推动等领域展开讨论。[全文]
-
亚投行未成立,已被过度政治化
中国并不是通过亚投行、“一带一路”等来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欧洲的加入,救了中国的急,解决了AIIB的国际正当性问题;美国也乐见欧洲的加入,缓解了中国挑战美国霸权的担心。预计美国对AIIB的态度也会变化,将来陷入真正孤立的是日本。[全文]
-
访印记(一):印度言必称中国
Humayun’s Tomb门票价格:“本国参观者10个卢比,而外国参观者250个卢比”;印度人言必称中国说明印度其实在学习中国,这正是中国对印度的影响,但印度人嘴上不承认这一点。他们说印度采用的发展方式就是东亚的发展方式。[全文]
-
访印记(二):一带一路阻力之一在印度
印度密切关注中国的“丝路”计划(一带一路),主要不是把这一计划当做“机会”,而是当做威胁或者竞争。在海上,莫迪政府明确提出并实施抗衡中国“21世纪海上丝路”的“四季”(Mausam)计划。[全文]
-
APEC: 亚太自贸区暗战TPP
此次APEC会议,美国主导的12个TPP成员国悉数到齐,TPP与中国主导的FTAAP中间,暗战博弈正在上演。TPP正在重新洗牌亚太贸易格局,中国需要更长远的布局。一带一路、FTAAP都是棋局中的关键手。[全文]
-
中美博弈的创新壁垒在哪里?
在中美对话中,我方展示了继续推行新型大国关系的诚意。但随后美国就在南海问题上发出要求中国“克制”的声音。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能走多远?关键在于推动“去美国化”,扭转中国对美国关系的失衡。[全文]
-
金砖——新兴大国战略的试脚石
新兴大国与其继续分裂并等待着被西方国家各个击破、分而治之,何不主动联合起来与西方讨价还价呢?比如,在许多全球治理议题上,金砖国家之间可以更好地协调,联合支持来自非西方人员竞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领导人。 [全文]
-
中国:包容世界秩序的建设者
当苏联解体,美欧进入“冷战后”阶段,中国在国际上不断重申一系列的“不”:例如,“不挑战”、“不带头”、“不干涉”、“不称霸”……经历了最近20多年的以“不”为标志的外交理论与外交实践,中国不能“不”下去了……[全文]
-
未来四年中美关系如何转型?
中国的一个“政治周期”是十年,美国的一个“政治周期”一般是八年。11月,中美两国领导换届不期而遇,美方学者关注“未来五年”的中美关系,而中国学者关注“未来四年”。长期以来,国人观察中美关系缺少科学方法论,不是一成不变,就是深受美国观察中国的方法论影响,而缺少中国人的角度。[全文]
-
APEC已沦落风尘
今天的APEC,重要性和功用大不如前。从这次俄罗斯组织的APEC峰会就可以进一步印证APEC的衰落:曾经热闹和抱负非凡的APEC居然越来越不如并让位其他一些“地区”安排,且“沦落”为其成员国举办的嘉年华。但是APEC之所以年年照开不误,且年年盛况,原因在于轮值主办国都把APEC当做峰会级的“地区”博览会来开,以为其带来明显的益处。从外交的角度看,“亚太”各国领导人仍然愿意利用这个“平台”,以便在这个多边场合做其双边外交。后年办APEC峰会的中国要小心了,如果意识不到APEC目前失去进取方向和势头,可能做一场APEC轮值主席,也不过是再开一次包括外交峰会在内的国际商业博览会。[全文]
-
从世界治理中国到中国治理世界?
自2005年9月时任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立克提出要求中国做现存国际体系中的“负责的利害攸关方”,美国一直要求中国在国际上“按规则办事”。美国闭口不谈,也不可能谈到底是“什么规则”、“谁的规则”这类问题,因为在美国看来,不言而喻,“国际规则”当然是现行国际规则,而现行规则都是美国主导下形成的。不过,在中国的质疑之下,不耐烦的美国似乎开始明确“什么规则”和“谁的规则”这类基本问题,但并没有实质内容。从全球治理,或者从其它国际行为体的角度看,全球治理的最大内容之一是对中国的治理,也就是说,中国一直是全球治理的对象和目标。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一个结果是,不管西方是否愿意,“全球治理转型”的时代命题已经提出,并且,各种力量开始推动全球治理走向实质性的转型,这为中国从被全球治理到参加全球治理、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了机会。“中国治理世界”应该构成全球治理转型的一部分。[全文]
-
选一个比罗姆尼更好的烂苹果
当代世界的许多选举,尤其是美式选举,其实选民只能从“两个或者更多的烂苹果”中选择一个不那么烂的。到了这个地步,选举已经是一件让人闹心、费时、无趣的事。这是当代美式民主的困境。许多美国选民面对的现实是,尽管许多人笃信选举,但是,他们手上那一票是无力的,甚至是无用的。他们不再喜欢奥巴马,却无法用一个比奥巴马强的人取代奥巴马;他们希望更多的就业和更公平的分配,却改变不了目前的任何财政税收体制;他们希望解决枪支泛滥的问题,却发现,无论是奥巴马还是罗姆尼,居然对枪支管制只表一些不痛不痒的职业政客之态。所以,既然选择余地就这么大,美国选民,尤其是有素质的选民,也许除了不去投票,就是选一个比罗姆尼好点的烂苹果。[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