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燕生 王金波 庞中英:中澳自贸区 比零关税更重要的事
关键字: 中澳自贸区中韩自贸区TPP零关税中韩中澳自贸区中澳自贸区历时10年,经过22轮谈判,于上周17日始得正果。
在舆论各方大谈双方货物贸易零关税的时候,观察者网专访三位业内专家。在零关税之外,他们重点强调了此次中澳自贸协定,在服务贸易领域、以及中国对外投资面临的诸多重大议题的突破:如竞争中立、负面清单,政府采购等等关键领域。
中澳双方即便货物贸易实现零关税,双方贸易额可增长的空间已经不大,对中国而言,澳大利亚对中国的服务贸易,以及对外投资究竟能开放多大市场,中国的投资在澳大利亚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能不能享受同等国民待遇等等,这才是眼下中国最为关心的话题,而此次自贸区恰好在这些领域做出了重要突破。
作为TPP成员国的澳大利亚,此次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区协定,究竟在打什么算盘?“一带一路”正处在努力吆喝的阶段,此次中澳自贸区协定,为将来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起到怎样的推进作用?三位专家各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采访嘉宾: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王金波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庞中英
6月17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部长安德鲁·罗布在澳大利亚堪培拉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
开创性领域:零关税 负面清单 最惠国待遇
观察者网:中澳自贸区协定成功签署,你如何分析其意义?
张燕生:中澳自贸区协定是迄今为止,我国签订的开放程度最高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是一个全面的、高质量的、利益均衡的自贸协定。与过去签订的自贸协定相比,中韩、中澳自贸区协定具有标志性意义。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中韩、中澳自贸区,尤其中澳自贸区,开放程度最高,两国签约之后,中澳85%的出口产品协议生效后立即实现零关税;过渡期结束后,澳洲100%的货物贸易产品、中国97%的货物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
第二,澳大利亚向中国服务业开放并实行负面清单措施管理(详情请阅读第三页图解 观察者网注),澳大利亚到中国的投资继续执行正面清单措施管理。
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2015年三个版本的负面清单,连续三年都是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主要方面。这标志着中国努力向高标准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改革迈进。
澳大利亚之所以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估计是因为中美、中欧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都在进行中。如果中美、中欧谈成之后,中澳的协议我相信,会有新一轮调整。
第三,澳大利亚给来自中国的投资最惠国待遇。同时,在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环境保护和竞争中立等新的经贸议题领域引入新规则。这是全球经济格局调整之后,自贸区议题调整的新趋势,不但对中国,对世界也是如此。
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环保、竞争中立等方面,都是目前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比如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协议升级版中准备推进的。
十年谈判,中澳两国在经济和产业互补性很强的领域,谈成一个对未来各国与中国的自贸区协定谈判,都具有标杆意义的协定。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
利益均衡如何体现呢?中澳贸易协定,是个双向开放的协定,如政府采购协议。具体点来说,今后如果政府颁布政策,要采购国货,那么我们中国企业就可以享受跟他们国家企业的相同待遇。
王金波:中澳自贸区是一个高水平、宽覆盖的协定,不仅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还涉及双边投资、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竞争中立等十几个领域。
首先,中澳自贸协定的签订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协定生效后,来自澳大利亚的产品将有97%降为零关税,其中农产品平均关税将由目前的13%降到0.5%。
以羊毛、小麦为例,降低关税和扩大进口能够有效弥补中国国内缺口,涉及我国的农业资源优化和粮食安全。
不过,由于中国从澳洲进口的产品多以大宗资源为主。这些领域关税本身已经很低,有些甚至是零关税。所以中澳自贸协定签订之后,单纯从货物贸易的角度来看,该协定的货物贸易促进效果或许不会马上显现。
因此,对于中澳两国而言,服务贸易和投资的扩大或许才是中澳自贸协定的真正价值所在。
中澳自贸区所涉及到一些内容如政府采购、竞争中立等“21世纪议题”和负面清单模式都是中国过去已经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所没有的。
尤其是竞争中立条款,不仅涉及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和大宗贸易中的主体地位,还涉及中国的现行经济运行机制(而国有企业常常被西方发达国家指责为中国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来源)。通过引入竞争中立和透明度条款,中澳自贸协定的签署将会为中国(国有)企业进一步融入澳洲和新规则、新标准下的发达国家市场创造新的条件。
观察者网:这也是中澳自贸区谈了22轮这么艰难的原因之一?
王金波:对,中国曾于2013年9月30日宣布加入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但是美国提了5个条件,竞争中立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涉及中国的现行经济运行机制。如果要在WTO或多边框架下接受竞争中立条款,对180多个成员均做出承诺,不符合中国渐进性改革的原则。
应该承认,上海自贸区有关负面清单、政府采购、竞争中立等新贸易议题的改革实验,正是着眼于TPP、TTIP和TISA所代表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新趋势,着力于中美、中欧投资协定和更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
张燕生:除了双方有利益分歧之外,过去十年,6年经历了一场危机,危机之后,全球贸易格局和规则体系出现了新的变化,比如美国相继推出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和服务贸易协定(TISA)谈判。整个自由贸易区的方向和规则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很多重要协定在这个时候,跟过去谈判重点都发生了变化。过去自贸协定谈判,重点放在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服务贸易市场准入,贸易投资便利化等通商开放方面;现在谈自贸区,更多关注边境后公平竞争政策,如政府采购,竞争中立,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新议题。
庞中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比较相似,但为什么新西兰和中国很早就签了,而澳大利亚却一直拖了十年。这十年有相当多的事情,就不说两国政府的更迭了,这是表象。
之所以中澳两国原本都愿意推动建立自贸区但后来却没有签下来,是因为这十年这个地区整个的大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动荡和转变。
比如2009年奥巴马正式上台之后,就开始搞亚太再平衡。澳大利亚的工党政府当初说要搞一个APC,就是亚太共同体;小布什临下台前去了一趟澳大利亚参加APEC会议,说要推动亚太地区自贸区。但是后来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来了以后,亚太地区就开始不谈这些事了。
开创性领域:政府采购 竞争中立
观察者网:具体到中澳自贸区在重要议题方面的突破,是怎么样的,比如政府采购?
王金波:在WTO框架下,中国一直没有同意签署政府采购协议。(GPA,GOVERNMENT PERCHASE AGREEMENT)。但欧美发达国家一直敦促中国加入该协定。此次中澳自贸协定有关GPA条款的签署,可以说是开创性的,或许会成为中国自贸区战略方向性变化的开始。
在政府采购方面,中国之所以迟迟不愿签署GPA协定。主要是因为该协定涉及到外资企业在华的国民待遇问题。中澳自贸协定签署以后,在今后中国的政府采购目录里面,或将会见到更多的澳大利亚品牌产品。
事实上,过去几年,美国一直要求中方在政府采购方面给予美国企业以国民待遇,但双方迟迟没有达成共识。反而在与澳大利亚的自由贸易协定中签署了相关条款。
客观而言,政府采购协定是互利的。今后,外企的国民待遇不仅仅体现在政府采购领域,在公共服务领域(如供水)、基础设施和能源领域,澳洲企业也将与中国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观察者网:上海自贸区已经对海外投资引入负面清单管理了,中澳自贸区的负面清单模式,突破表现在什么地方?
王金波:在中韩自贸协定中,中方承诺将以“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模式继续开展服务贸易谈判。而在中澳自贸协定中,澳大利亚成为第一个以负面清单模式对中国做出服务贸易承诺的国家(服务贸易方面的协议细节请阅读第三页图解 观察者网注)。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或将意味着中国外资管理体制从审批制向事后监管机制转变的开始。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24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91“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73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401“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30最新闻 Hot
-
普京阅兵式演讲:绝不接受歪曲历史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
微软总裁瞎操心:不让员工用DeepSe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