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庞中英:走出全球化困境,需正视经济民族主义
关键字: 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特朗普中国态度特朗普美国主义特朗普反全球化中国经济全球化【近几年,无论是欧洲难民危机、英国脱欧,还是恐怖主义、特朗普现象,都指向一种迥异于过去二十年“世界是平的”之判断。特朗普提出美国主义而非全球主义的口号,德国9月17日更是爆发反对TTIP大游行,多个国家的民族主义极端党派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潮流再次兴起,TTP、TTIP等排他性区域化机制不断浮现。显然,全球化进程正处于一个新的转折阶段,全球化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2016年12月17日,中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庞中英教授出席举办于三联韬奋书店的“文化纵横沙龙(南都观察专场)”,和听众们一起探讨“全球化 VS. 逆全球化”的问题。观察者网已获授权转载演讲内容。】
沙龙现场
全球化进程并未逆转
庞中英用“成也全球化,败也全球化”来概括全球化对很多国家的影响。人们对待全球化的态度也经历了从“趋之若鹜”到“烫手山芋”的转变,起初认为全球化之势不可当,过分夸大了全球化的作用,到了今天反而认为全球化已经逆转,变得过分强调国家的作用。
中国亦是如此。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化进程。这项政治决定恰恰是出于某种经济动机,即想利用外部世界的经济繁荣促进本国贸易,此外还能利用开放环境促进国内改革。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参与全球化所获得的红利显而易见。
时至今日,中国之外的世界经济进入一个动荡、不确定、危机的时期。经济民族主义再次归来,全球化处在退缩、后退和放缓(globalization in retreat)中。庞中英称之为全球化的困境(globalization dilemma)。在此情况下,中国利用对外开放倒逼国内改革的效果也远不如当年。
那么,未来中国应该在全球化格局中扮演何种角色?如何思考新一轮的全球贸易、跨境投资和人员流动的发展规律?如何找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和新一轮全球化进程的可能演进机制?新一轮全球化又可能遭遇到哪些挑战和困境?这些问题都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
不过,庞中英也指出,“全球化的后退”(the retreat of globalization)并非是最近才出现的趋势。他说,如果考察历时25年的全球化研究,就可以发现,研究全球化的学者都认识到了全球化是一种深刻的悖论。
庞中英将人们对全球化的看法分为乐观主义派和悲观主义派。前者认为,全球化如同当年欧洲人的“印度”,会带来 “遍地黄金”般的财富机遇。在这些乐观主义者的眼中,即使是今日的困难局面,全球化仍然在继续,只不过是新的全球化取代了旧的全球化。全球化进程无法逆转、势不可挡。与此相对的,悲观主义者则提出了“逆全球化”的说法,显示全球化处在困境中,遭到的阻力确实更大了。
庞中英并未认可“逆全球化”的命名。因为,仍然有驱动全球化的新力量。例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在推进全球贸易、投资,而金融、互联网等领域的全球化进程也没有显示出步伐的放慢。尽管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确实正在出现民族主义、本土主义兴起的苗头,抗拒不受约束的全球化运动对民族国家主权和政策议程的主导,但截至目前为止,似乎还很难将之简单地说逆全球化已成单一趋势。
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庞中英指出,根据复杂性科学,我们不能忽略全球化的复杂性。全球化的两百年,可以分成两个时期:1815年至1914年是第一个“百年”,呈现出总体的和平,尤其是在欧洲,出现了没有大战的“百年和平”,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加深。不过,也是在这一段,欧洲瓜分非洲和世界的进程在加速。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也遭受了来自欧洲的巨大冲击。美国崛起也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当时的美国国务卿John Hay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Open Door)。“门户开放”并不仅仅是指美国要求欧洲列强不要瓜分中国的政策,而恰恰是美国当时的全球化政策。
1914年至2014年应该看做全球化的第二个“百年”。这一百年中,因为各国的政策转变、国际权力转移和各种大事件,比如两次世界大战(1914-1918、1930年代到1945年)、苏联的诞生(1918-1919)、世界权力中心从老欧洲转到美苏(1945到1989)、战后的非殖民化/民族主义运动(1945-1999),都使得全球化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向:既有冷战(1947-1992)这样的放缓和倒退,也有像欧共体和欧盟(1950年代至今)这样前所未有的地区一体化趋势。全球化就是这样在曲折中进行的。
所以,庞中英指出,我们不能因为今天发生了一些影响全球化的重大事件,就简单地断定全球化已经逆转。
谁全球化谁?——世界秩序的形成、溃败与再造
庞中英指出,目前关于全球化的讨论,大多局限在经济领域。他认为这是不够的。全球化的政治问题更重要。全球化的政治就是“谁全球化谁”,具体包括谁驱动、主导和控制全球化?谁从全球化中受益?谁在全球化中受损?全球化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globalization)恰是一个世界秩序如何形成、溃败和再造的问题。也就是说,人们试图通过世界秩序管理全球化。百年和平期间欧洲的大国协调(欧洲协调)和二战后形成的联合国体系、国际金融制度(国际金融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就是这种管理全球化的世界秩序的化身。欧洲协调后来溃败,而现存的世界秩序没有有效地治理全球化。
2003年,波兰索波特,街头上被蓄意破坏的欧盟旗帜。 © Tomasz Sienicki
庞中英强调要将全球化、全球问题、全球治理这三个概念加以清楚地区分。他指出,要从全球问题的角度看待全球化,全球化是最大的全球问题,即全球问题最集中地体现为全球化。全球治理就是解决全球问题。对全球化的治理没有到位,即全球治理没有到位,全球治理赤字上升,才出现了目前这样的对全球化的强烈反弹。一些国家,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的美英政府把全球化作为其主要的政策(如美国克林顿政府和联合王国布莱尔政府)。但这些国家的政府并没有同等重视全球治理。民众享受全球化之利时不会反对全球化,当遭遇全球化之害时(例如并没有享受多少全球化的利益却要承担全球化的害处),民众就不得不通过现存政治机制(比如民主)对作为政策的全球化进行抗议,形成了今天一发不可收拾的民粹主义及其政治后果。
- 原标题:庞中英:走出全球化困境,需正视经济民族主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李泠
-
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5“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67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398“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30最新闻 Hot
-
普京阅兵式演讲:绝不接受歪曲历史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
微软总裁瞎操心:不让员工用DeepSe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