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妮妮:相比解放军,日本自卫队救灾时为什么这么迟缓?
最后更新: 2024-05-09 04:56:10关于日本的救灾,我刚才提到一个观点就是说日本的防灾是好的,但纵观整个日本的灾害历史,我们从最早的关东大地震开始,基本上可以说没有看到一个非常优秀的救灾案例。可能阪神大地震还值得一说,当然阪神大地震靠近都市圈危害也大,但是同样它的反应也较为迅速。
到了后面,2011年的日本“3·11大地震”就已经成了永远的耻辱。所以仔细一想,在我们的印象里,日本是灾害大国,而且它的防灾确实不错,可能会让我们下意识觉得它的救灾也应该很好。实际上,纵观日本的历史,真的没有救灾很好的时候。
日本的救灾很多都是自救,的确,我们说日本人对灾难的准备是很好的,当然这也跟日本当年有钱有关。防灾这个东西对日本很重要,需要留有余量,也就是大量的冗余。当年我在日本的时候是个穷学生,看到别人会准备很多的防灾用品,就说我是不是也要自己去买,但是日本的东西又很贵,就特别犹豫,最后是从国内搬了一堆东西过去。
那里面有压缩饼干之类的干粮,还有食用水、帐篷,一些从阳台往下爬的工具、防火的器材。这就体现出了一个冗余,日本真的每个家庭都有,特别是很多食物有过期的问题需要定期更换。说句老实话,穷人家庭、或者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家庭,肯定是舍不得的,所以日本人在这方面准备的特别很好。
还有包括我们之前讲的防震建筑,也需要花钱,而且需要大量的国家投资。防灾里面讲的避难所,要到学校的操场、体育馆,都是按照防灾的标准来建的,这是事实。这就是发达国家做的好的地方,你在路上走,到处都能看到灾害避难所的标志,所以关于灾害的一些事先准备,日本做的确实好。
但问题就在于这些东西,实际上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真的大灾难发生时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作用。我们打个比方,像东京、大阪这些都市圈,的确经常受到灾难的影响,就摇一摇,但是摇一摇对于大家来说也没什么太大的问题。日本其实一直在想一个办法说我要阻止,可是对这样的大地震,日本得出的结论就是我们没有办法。
(图源:NHK)
日本的防灾只能勉强兜个底,一旦遇到大的灾害,就完全兜不住,所以像福岛地震这样的事情,它救灾不行,防灾还好。有些日本人的家里可能有准备,而且它有很多地方自治体。日本的社区自治在过去很厉害,工厂里的自治也很厉害,单位里的自治也有,很多人年轻的时候还去搞过学运,所以在这一块他们很在行。但都是因为那个时代有国家的经济发展。
当然,日本的地方自治体要看当地的社区有没有意识,有些地方自治体会专门准备一个房子来摆放一些本地的防灾用品。这些东西都是共用的,具体要看情况,地方上有没有准备。比如,在这次能登地震中,那些还能吃上饭团的地方,估计就准备的充足,而且这个地方的社区自治还在运作,就能把这些物资拿出来分给大家。
这次地震赶上日本春节,正好有一些年轻人回乡探亲。房子塌下来之后,有年轻人可以帮着救援,但同样也会出现食物不足的情况,因为以前的防灾食物都是按照常住人口来确定的,这就又成了一个问题。
现在,日本的基层治理是崩掉的,完全崩掉的。日本以前最发达的时候可以依靠基层自助、互助,这个在以前是非常厉害的,包括我们前面提到的囤积物资什么的,然后由基层来分配。日本曾经有一段时间基层治理做的很好,但这是建立在有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作后盾的情况上,现在你让基层自己去运作,它没有经济基础,就会出现缺失的情况。
(图源:路透社)
对于日本自卫队救灾的态度,日本民众和官方其实是相互印证的。你可以想一想,在日本民众的心目中,在他们的人生中、历史中、岁月的记忆中,有没有一个救灾的自卫队?这些都是不存在的,日本自卫队救灾的光辉形象根本就没有存在过,我们中国人觉得解放军救灾抢险是理所当然,解放军就是要救灾,但是对于日本人,他们看到军队首先会想到什么?大部分都是负面的,所以对于自卫队就不会抱有太大的希望。而站在自卫队的角度,民众都对我没有什么期望了,那么我也不用这么严肃,我也不觉得我需要对自己进行鞭策。这就呈现出一种平静,没什么要求也就不需要什么回应。
福岛地震的时候,我知道有个中国机构想进灾区帮助被困在那里的中国人,因为当时那一带中国人还挺多,于是他们就雇了个车。大概往福岛里面走了一段路程,开车的日本司机就不愿意再进去了,因为他很害怕,最后是他们自己开车进去的。当时已经有核泄漏的传闻出来,所以日本司机不愿意冒险可以理解。但是,我觉得我们被培养出来的那种对人的共情感,很大程度上在日本是消退的。比如同住在一个村子里的人共情感会比较强,但是当一个人跨越了城市之后,他的共情感可能就没有了。
在这次地震发生后,在日本有人呼吁大家不要往灾区寄千纸鹤。这首先是一个日本的传统,一种用于表达情感的方式。从理论上说没有太大问题,比如朋友生病,叠一些千纸鹤送给他。千纸鹤本身是有一定好处的,像一些穷人家的小朋友,拿它作为礼物,有礼轻情意重的效果。
叠千纸鹤总是很累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把自己的情谊放了进去,所以原始意义还是积极的,但是到了后面被整个形式化了,就变成了好像我们日本人就是要叠千纸鹤。
实际上当年福岛地震,包括后面的一些灾害,比如几次水灾,日本的网络上和电视媒体都出现了一些声音,就是我们日本不要再搞这一套(叠千纸鹤)了吧?这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赠礼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对救灾没有任何的用途。
(产经新闻编辑那须优子在X平台上发文抱怨与其给灾区捐赠千纸鹤不如捐赠食物)
中国的发展太快了,像我们这一代,年轻的时候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坐火车遇到雪灾被困在上面,然后吃方便面,就觉得发生灾害的时候就得靠吃这个,习惯了,再往里面放一个卤蛋,放一根火腿肠,但今天中国的民众可以在灾害过后第二天就吃上热食,有专门供应的部队会开进去。
而日本没有这个条件,就拿自卫队救灾来说,作为一名普通的自卫队成员,他可能会考虑我参与救灾能不能得到当地民众的谅解?当地民众会不会拿有色眼镜看你?他们没有军民鱼水情这种东西。我救灾,明明是做了一件好事,有没有功劳,能不能记功,算不算KPI?
不过我觉得也不够纯粹怪自卫队,实话实说,整个日本它都把自卫队当作贼配军来看。这就是问题,日本人不承认自己有军队,所以这个事情就很难办。我们如何建设军队,要把军队建设什么样,这些问题日本人没法回答。实际上,日本就解释不了这个问题,完全解释不了这个问题,但是又要摆一个架子,因此日本自卫队怎么能好,它根本就好不了。
现在日本还是会强调我们日本人是比较有人情味儿的,比较讲感情的,所以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如果我要表现得很冷漠我就不像日本人。有的人确实会这么想,因此会表达一下自己的情感,但表达情感的同时会不会觉得这很烦,那就很不好说了,是一个很麻烦的事。
其实大家都感到疲惫,比如我们中国人表达情感,关心灾区,虽然做不了太多的事情,但可以积极地转发一些救灾的消息,捐个款,然后给解放军加油,夸一夸,点点赞,总之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然而,对于大多数日本人来说,他们的态度就是我看这些地方的人好惨啊,这些地方地震了好可怜,但是我什么都做不了。
毕竟,日本人没有国家或者自卫队这样的载体让他们去表达感情。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冬晓 
-
“他被指控受贿10亿卢布”
2024-05-08 23:08 俄罗斯之声 -
震撼场面!上万名塞尔维亚群众走上街头 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到访
2024-05-08 22:39 中国外交 -
日产CEO:中国车企强大了,我们陷入生存游戏
2024-05-08 22:38 新能源汽车 -
“这么对中国,欧盟很快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024-05-08 22:34 新能源汽车 -
习近平主席对塞尔维亚国事访问成果文件清单
2024-05-08 22:24 中国外交 -
习近平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的欢迎宴会
2024-05-08 22:23 中国外交 -
“我们这些操作不得人心,所以拉美国家才更愿意找中国合作”
2024-05-08 22:03 美国一梦 -
“美禁令未必有效,57%含新疆棉样品被标仅用美国原料”
2024-05-08 21:48 -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2024-05-08 20:59 观察者头条 -
两名乌军军官涉嫌企图暗杀泽连斯基被捕,美俄回应
2024-05-08 20:44 乌克兰之殇 -
美撤销部分企业对华为出口许可证,商务部回应
2024-05-08 20:19 华为 -
习近平同武契奇共同会见记者
2024-05-08 20:17 中国外交 -
泰国新卫生部长上任首日:重新考虑大麻合法化政策
2024-05-08 19:53 禁毒战争 -
习近平宣布中方支持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首期6项举措
2024-05-08 19:22 中国外交 -
两年资金外流30亿美元,乌克兰农民为逃税竟出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乌克兰之殇 -
-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胁:若联大通过,美国将停止资助联合国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录 -
习近平检阅塞尔维亚仪仗队
2024-05-08 16:53 -
习近平:相信这次访问必将开启中塞关系崭新的历史篇章
2024-05-08 16:45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52“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73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2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8“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