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森·加德尔斯:回忆王座背后的贤者
——《世界邮报》主编访谈李光耀
关键字: 新加坡李光耀威权主义儒家全球化多元文化普世规范网络审查自然,美国人试图让所有人都改信耶稣。事实上,不只中共领导人,当今中国社会的许多人都认为美国人是西方最热衷传道的民族:其他人不过是和你做生意而已,美国人却想让你改变信仰。以前是基督教,现在是美国版的人权和民主!中国领导人管它叫做“人权”帝国主义。
西边的太阳没那么快落山
加德尔斯:在邓小平政策的作用下,西方500年来首次不再对世界事务具有主导性影响力。据世界银行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到来前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这是否是最后一个“西方的世纪”了?
李:没有这么快。我不同意这种末日论。首先,当我们谈论亚洲时,实际上我们谈论的是中国。没有中国,亚洲在世界上不会有这样大的影响力。中国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它会成为最受尊敬、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吗?它会拥有令他人艳羡的技术、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吗?它拿得出具有凝聚力的歌曲、歌词和思想吗?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相较于上面这个较长的过程,中国以及亚洲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向西方说“不,别再对我们指手画脚。”当年,英国让出世界头号大国地位,美国毫不费力地继承了这个位置。英国人虽然不舒服,但他们仍不失风度地让出了头把交椅。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需要美国的帮助。为此,英国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并且被迫拆散了大英帝国。因此,美国是在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的互相迁就中优雅上位的。
正如英国前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说的那样,既然美国要成为新的罗马,英国便决定扮演新的希腊;换句话说,就是像希腊人帮助罗马人治理罗马帝国那样,帮助美国吸收英国的经验。至少在根源上,英美两国有着共同的语言和文化。
但现在,如果美国要让位于长期受鄙视的亚洲人——那些腐朽、软弱、腐败的亚洲人,不要说在全世界范围内被亚洲人取代,就算只是让出西太平洋地区,美国人的感情上也很难接受。由于美国人的文化优越感,这种调整无比困难。美国人认为他们个人至上、自由至上、不受束缚的言论自由等理念是普世性的——但它们不是,过去也从来不曾是。
事实上,美国社会之所以能在如此长的时期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原因不在于这些理念和原则,而在于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条件,丰富的自然和人才资源,移民从欧洲带来了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再加上美国东抵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旧世界的冲突离美国本土非常远。
正是这种文化优越感,使美国媒体专门给新加坡挑刺,批评我们专制独裁、过度统治、过度限制、造成社会上万马齐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没有遵从他们的说教,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思来管理国家。在整个东亚,不管在台湾、泰国还是韩国,美国的原则和理论还未被证明成功过。如果这些国家在未来五至十年能变得比新加坡社会更美好,那我们再引进他们的实践经验,再迎头赶上也不迟。
如今的美国充斥着普遍的犯罪和暴力:儿童持枪杀死另一个儿童;社区邻里缺乏安全感;老人们感到被社会遗忘;家庭分崩离析。美国媒体不但肆无忌惮地攻击本国领导人的诚信与品格,指责所有的当权者,还怨天尤人,唯独不进行自我反省。
加德尔斯:布热津斯基曾说过,“对于美国,我最担心的是美国文化的自我腐败,我们百无禁忌的文化大杂烩可能会削弱自身的能力,使我们不但无力维持世界政治领袖的地位,甚至最终在各方面都不足以为人师表。”
李:我说话不像他那样妙语连珠,但他基本意思说对了。这样的事已经发生了。个人至上和言论自由的理念一旦过了头,便会产生反效果,它们使美国难以维持社会凝聚力。亚洲人看得很清楚,美国的方式不管用。
加德尔斯:换句话说,“以自由为名的极端主义是一种恶。”
李:要建设一个健康的社会;要让每个公民安全地享受自由;要让女孩和老妪都能晚上上街散步;要使年轻人不沦为毒贩的猎物,我们不会追随美国模式。我们环顾四周,发现日本和德国做得更好,值得我们学习。
虽然美国的社会秩序并不理想,但其他许多方面显然值得我们效仿。美国人如何筹集风险投资,如何承担风险,如何创建新公司,都值得我们效仿。这是我们从法国、德国和日本都学不到的。
它不仅是创造理念,而是一种把新理念变成现实、并将其投入市场测试的能力。全世界都非常钦佩美国的这个优点:让所有好点子去自由竞争、百舸争流,才会发出耀眼的光芒,带你找到真理——原来在此!
2015年的新加坡
加德尔斯:在一个让所有人自由发挥创造力的社会中,难道创新精神和主动性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吗?
李:不,事实并非如此。社会中最顶尖的3-5%人群在思想的自由竞争和碰撞中如鱼得水。对他们来说,你可以把鸡蛋竖起来,问:“这么放可以吗?”但亚洲广大的人民群众超过半数是文盲,另外接近一半刚脱盲。如果你让他们这么做,会造成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
一个社会或许可以在先锋的引领下前进;但如果整个社会都变得和他们一样前卫,就会散架。让他们在前面开路,待道路铺平、系统调节有序后,其他人方可效仿。
在这种情况下,我说,来吧,让互联网来吧!看有多少新加坡人会接触到各种五花八门的想法——包括一些我们不希望他们接受的疯狂想法——也就5%吧?没问题。
在这种智力激荡之下,整个社会将更具有竞争优势。但如果全社会天天接触暴力和色情,任凭这些图像充斥屏幕,那整个社会就全毁了。
加德尔斯:在信息时代,这难道不是一种过时的看法?这里我引用以色列前总理西蒙·佩雷斯的话:“过去,政府权力主要来源于它对知识流动的垄断。后来,所有人都能获取知识。自此以后,出现了一种永不休止的新动态。每个公民都能成为自己的外交官、自己的管理员、自己的统治者。有现成的知识教他如何行事。他再也不会仰视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无条件地接受他们的驱使。人们有了自己的判断。”
李:这话说只对了一半。每个律师都知晓法律,但他们彼此都很清楚,到底谁更优秀、谁最优秀?掌握的知识越多,人们就越清楚谁最适合做某一份工作。在内阁会议上,每个部长得到的信息都是一样的。最终打破僵局促成决议的人,不见得是最善辩的,但经验告诉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判断,因为事实已反复证明他们是对的。影响世界的力量并不在于信息本身,而来自对信息更准确的判断。我们的天赋和才华各不相同。这一点即使在信息社会也不会改变。
世上再无孤岛
加德尔斯:美国最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我以前觉得李光耀代表着未来。现在,我认为他代表着过去。在今天这个时代,你无法控制信息的流动。”微软的比尔·盖茨说过类似的话:“新加坡希望兼得鱼与熊掌,他们既想接入网络空间,又想保持对信息的控制权,避免对当地文化造成影响。”
盖茨说:“然而今天,没有什么地方是一个孤岛了,”新加坡也不例外。你只要上网,便会接触到麦当娜猥亵的歌词;便会遇到《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威廉·萨菲尔这样的人把你称作独裁者。你到底代表着过去,还是未来?鱼与熊掌,你能否兼得?
李:我了解两条根本性事实:第一,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改变就会落后,并成为历史的旁观者。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并且要快速改变。第二,不管科技怎样变,我们养育下一代的方式一直没有改变。
从小部落到大国家,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并没有改变。如果孩子不再尊重长辈,不再视家庭为神圣,整个社会将岌岌可危,甚至解体。世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取代父母的爱,没有任何东西能取代邻居间的友爱,没有任何东西能取代统治者的权威。
如果媒体总是拆领导人的台,总是贬低他们;如果媒体都认为不能只看领导人的表面功夫,必须非难其动机、指责其人格,并且认为无人能比媒体人更洞察真相,那么这个社会将产生困惑,并最终走向瓦解。媒体的攻讦可能使报章销路大开,但将给社会运行造成困难。
即使在今天,成就良政仍然需要在不同观点间取得平衡,我们必须坚持一条基本真理:世上有对与错、善与恶之分。不管媒体或互联网的影响是好是坏,我们不能放任自流,任凭社会受其影响。如果每个人都通过卫星电视收看色情节目,那么世界各国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否则我们就是在摧毁人类文明,还拖累年轻人与其陪葬。如果一个社会不能保持平衡,它便没有未来。
加德尔斯:如此说来,网络审查是对社群价值的肯定咯?
李:要我来说,我会说得更重。这是涉及社群认同的问题。当我还在英国做学生的时候,曾在报纸上读到一则小通告,其中提到因为某某人离了婚,所以白金汉宫不能向他发出邀请。现在,白金汉宫已经向有婚外情的女子敞开了大门。
某种屏障已被拨开。但是,这种社会习俗和约束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卫护社群里的标准。即使我想在自家院子门前交配,社会也不允许我这样做,不允许我用私事这个借口来搪塞。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孩子们就会在困惑中成长。因此,政府和社会必须站出来说“停!”这便是社会约束力的价值所在——这些约束是必要的,因为它们能让人们明白,某些行为是超越底线的。
多元文化和空调
加德尔斯:回首过去的道路,构成新加坡最关键的部分是什么?
李:我们的社会不是单一的、同质的。如果新加坡像日本一样,那么很多问题就不会存在。但是,新加坡人民是被英国人扔到一起来的,每个人都在寻找着比过去更美好的生活。
不同种族的人们——印度人、中国人、马来人——需要达成某种相互包容的社会契约。否则,就不可能取得共同的进步。如果你想压制另一种人,坚持让他们遵循你的生活方式、遵守你的社会禁忌,那么整个社会就会瓦解。因此,相互包容、宽以待人的社会契约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大前提。
加德尔斯:除了对多元文化的包容,还有什么其他因素使新加坡走向成功?
李:还有空调。对我们来说,空调是最重要的发明,也许是最具历史意义的发明之一。它使人类得以在热带发展,改变了文明的性质。
没有空调,你只能在凉爽的早晨或黄昏工作几个小时。我当上总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公务员机关大楼里安装空调。这是提高公共效率的关键。
(作者供稿,观察者网刘旭爽、杨晗轶翻译)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星辰大海第二站,天问二号为何选它? 评论 8印度人把抵制矛头对准了这两国 评论 214特朗普准备卖了“美国之音”总部大楼 评论 174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货是侮辱 评论 69沃尔玛准备以关税为由涨价,特朗普威胁 评论 16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准备卖了“美国之音”总部大楼
-
沃尔玛准备以关税为由涨价,特朗普威胁
-
马克龙“搭手示强”,反被埃尔多安“拿捏”
-
他痛批特朗普撒谎“不值一驳”,“令美国人民蒙羞”
-
美大使“委屈”上了:加拿大抵制美货是侮辱
-
面临高关税压力,越美完成首次线下部长级磋商
-
台“邦交”危机再起?“不意外,转向或已近尾声”
-
“船、箱双双告急!两个月后更糟了”
-
克宫:“普泽会”有可能,只要…
-
小米汽车回应“部分SU7前保险杠形变”
-
恶意传播涉刘国梁不实信息,杜某川、汤某被处罚
-
韩船企利润大增,中国被撼动?
-
美军高官急眼:中国在拉美居然整了10个,没人管…
-
无法一一谈判,特朗普放话:将被单方面加税
-
湖南怀化舞水河近期出现大量死鱼,当地回应
-
穆迪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白宫急了:这是政治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