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球两制”的世界,在疫情面前暴露出多少问题
新冠肺炎肯定不是人类面临的最后一场大流行病,但它告诉我们,为了各国全体民众着想,东方和西方都必须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构建新的世界秩序,以适应21世纪不可逃避的现实。[全文]
-
眼看美国犯下历史性错误,如何及时解开美中死结
那些在背后支持“美国优先”民族主义思潮的战略家们在寻求与中国构建公平互惠的经贸关系的同时,也希望孤立中国并阻挠这个国家走上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发展道路。这种做法是个历史性的、愚蠢的错误,这将注定导致美中冲突的爆发。[全文]
-
解读傅莹朝核长文:问题的根子在美国
美国有部分人士将解决朝核问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通过加强制裁使朝鲜屈服上,换句话说,希望直接将朝核问题外包给中国——这不可行。朝鲜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来源于对外部压力和干预的恐惧,解决争端不能完全取决于中方向朝施加更大压力,而在于美国能否向平壤提供承认和安全保证。[全文]
-
回看2000年的达沃斯,令人唏嘘
当今,美中两国都无法独自领导世界。为了使全球化继续健康运行,美中两国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通力合作将是最佳方案。如果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虽然来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能建立合作关系,世界各国都将受到拖累。[全文]
-
一个既修墙又不得罪墨西哥,还能拉拢中国人的好办法
是否存在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使特朗普可以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和美墨边境的隔离墙来创造就业机会、制止非法越境,同时还可以修补与墨西哥、民主党人、环保主义泛滥的加州甚至是中国之间的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全文]
-
面对破碎的世界,美国人争论什么才是现实
美国大多数的总统选举,都会植根于一个公认的现实。而这一次,双方的争论在于现实本身是什么。媒体反映的是美国民众的世界观,可这些媒体并不是基于共同理解的事实而建立的客观平台。[全文]
-
我们的世界为什么在崩塌
我们已经在布鲁塞尔、巴黎等地见识了对于身份的防御型主张,它对于未同化的欧洲穆斯林移民儿童具有吸引力。对于那些被异化的、处于社会边缘的、流离脱节的原子式个体来说,他们所信奉的伊斯兰纯粹理想仿佛敞开的子宫,具有一种天然吸引力。今天,来自西方世界内部的伊斯兰圣战者,最终成为了虚无主义的恐怖分子。[全文]
-
回忆李光耀:王座背后的贤者
我与李光耀先生见过两次,分别是在1992年和1995年,见面地点都在闷热的新加坡。当时我们坐在前英国总督官邸伊斯坦那冷气逼人的会客室里,一边眺望窗外修建齐整的草坪,一边深入探讨着儒家社群主义与西方个人主义之间的差异……[全文]
-
美国须把中国当成“平等兄弟”
战后美国领导的“全球化1.0版”,如今已让位给“全球化2.0版”。在这种全球化系统中,要建立一个稳定和包容的秩序,美国必须能接受中国成为“一个平等的兄弟”。对中国的批评应扎根于对其合法性的承认,不能是颠覆其治理体系的阴谋诡计。[全文]
-
香港,站在通往中庸的路口
由于“一国两制”的独特安排,香港的地位十分特殊。这种特殊地位使香港有可能塑造一种介于东西方之间的全新治理模式。香港新的政治结构结合了选拔和选举,符合中庸之道。[全文]
-
从无畏到实干:习近平挑战西方治理模式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出版,标志着全球化已进入新篇章。从现在开始,全球化必将包括治理模式的竞争。如果奥巴马担任参议员时的传记叫做《无畏的希望》,习近平的著作可以被称为《从无畏到实干》。[全文]
-
中国的硬实力是否在削弱软实力?
去年11月,我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接见。当天与会的政治领袖、知识分子和高科技行业企业家们的观点虽各不相同,但习主席关于中国将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崛起大国与既成大国间雅典与斯巴达式的敌对关系——的讲话,深深地触动了大家……[全文]
-
治理的新挑战:社交网络与巨型城市
大城市的集中人口,由此产生了遍布亚洲的“通用城市”,特别是在中国。巨型城市若要实现其最大价值,需要开发一种新的“公共软件”。这种平衡了个体和社群的新“公共软件”需要下放权力、包容公民意见和决策。它让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更加紧密——这是治理的最重要的合法性来源。[全文]
-
聆听习近平,聆听修昔底德的启迪
1月21日,美国《赫芬顿邮报》启动新的评论新闻网站《世界邮报》,创刊号刊登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专访。文章呼吁西方:要了解未来十年中国乃至全球化的方向,我们最好跳出西方的窠臼,从中国现任领导人的角度观察未来。习近平提到了斯巴达和雅典的历史:“我们都要团结一致,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即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或是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破坏性的紧张关系。”观察者网全文翻译。[全文]
-
世界制造使西方二战后优势不再
如今,生产活动不再是单纯的中国制造、美国制造或者欧洲制造,600个城市就创造了全球GDP的60%。哪里生产最有效率,工厂就搬到哪里。对于欧洲国家的福利体系这明显是坏消息。西方发达国家已经不同于二战后初期,其制造业份额已经低于全球总量的30%,他们需要制定一份战略计划,而不是随波逐流、空有祈愿。[全文]
-
社交网络制造“愚蠢的暴民”?
政府无论是“人民的公仆”或者“民主的产物”,不得不遵从信息透明化趋势,对社交媒体强烈的反馈需求做出回应。如果决策缺少评估和妥协,仅仅提高直接参与度和信息透明度的社交网络只能制造“愚蠢的暴民”。中国每天都在发生新的网民运动,网络监督已成为中国政治治理的有机部分。中国是个大“培养皿”,谁也不知道最终结果。[全文]
星期日 202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