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晖:“种花家”的赏花风流,连日本都未能尽得精髓
最后更新: 2024-05-02 08:46:54【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孟晖】
很多事情我们习以为常,就自然地误以为全世界普遍也都会有。然而,如果仔细一想,可能是出了中国或者出了东亚便不存在的,就不免吃一惊。
例如赏花,对我们来说是从小就熟悉的活动,因此,我们就不会想到,这样优美的风俗,是中国古人创造出来、在中国发扬,并且由日本人学了去——可能也传入了朝鲜?
当然,出了东亚,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也一样懂得欣赏鲜花之美,有各种各样的赏花活动,例如近代西方的园艺会。但是,如中国这样,把赏花发展成一种丰富的体系,变为人生过程的有机部分,在文学艺术中形成长久的主题,催生出无数作品,却属“种花家”独有,甚至日本也未能尽得精髓。
中国古人赏花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诗经》时代;到了唐代,赏花活动发展为全民狂欢,带有那个朝代特有的明媚与欢乐气质,形成了赏花文化的第一次高潮;至宋代,随着观赏性花木与人工园林的质变性飞跃,赏花演进为一年四季持续不断的审美活动,获得了完备的内容与形式。
身着古装的游客在桃花园里赏花游玩(资料图/新华社)
月月都有赏花专场
宝钗曾经开玩笑,说宝玉是“富贵闲人”“无事忙”。那么,宋朝的一位宝玉式的公子,能有多“忙”呢?就说赏花一事,在宋人那里,确立了一项风俗:一年当中,百花次第盛开,每一种重要观赏花卉盛开之日,都要为之举办一次主题宴会。那肯定很忙呀。
带头忙的,就是赵家天子。据《武林旧事》“赏花”一节可知,南宋的皇家园林内,不同的花品各有种植专区,分别布置,每一片专区还配有相应的建筑。举办赏花宴时,这些建筑就成了宴会的场所,一年的花事,由梅堂赏梅为起始,然后是芳春堂赏杏花,桃源观桃花,灿金堂看金林檎,照妆亭看海棠,中间插一项兰亭修禊,高潮则为钟美堂赏牡丹。至春暮,还有稽古堂、会瀛堂赏琼花,静侣堂观紫含笑,净香亭挑菜。至此,绿肥红瘦,碧叶成荫,“春事已在绿茵芳草间矣”,宫廷的赏花活动告一段落,且待次年的轮回。
《武林旧事》里还收录了《张约斋赏心乐事》一文。张约斋即张镃(字功甫,号约斋),乃是南渡名将张俊之曾孙,实打实的一位宋朝贾宝玉。这位贵公子拥有庞大的私家园林,便利用手头的现成条件设计了足足一年的风雅活动,《张约斋赏心乐事》乃是其文案大纲。
按照他的那番设想,竟是十二个月里每个月都有特定的赏花专场,月月不落空。其中最夸张的是三月季春与四月孟夏,三月里多达十二场,四月也有十场。
作者在“序”中说:“非有故,当力行之。”——只要不是有特定原因,一定勉力做到。不过,要真照那单子全数变现,想必是很困难的,就算有钱有闲,也未必有足够的体力。毕竟,传统的赏花宴并不是简单地对着盛开的花儿喝喝酒吃吃菜,而是花团簇锦当中展开的一场歌舞秀,过程至少持续个半天。如果一个月搞十场带有酒席的音乐会,再爱玩的人也会疲累吧。
如此的风雅传统代代承袭,影响力绵长而深远。就如元朝皇帝,由于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也习得了同样的审美能力。
据《元氏掖庭记》中讲述,元代皇宫中,为各种名花特设的赏花宴都有诗意的专称:碧桃花开时,摆酒赏花,名曰“爱娇”之宴;红梅初发,则设“浇红”之宴;海棠花下是“暖妆”宴,瑞香花丛前为“拨寒”宴,牡丹盛开时节则有“惜春”宴;待到花落春归之时,还要举办一次“恋春”宴,表达对春天恋恋难舍的心情。每一场赏花宴各有命名,这或许是小说的夸张,不过,元宫中会为不同的春花举办欣赏专场,这样的情节应该并非杜撰。
李后主的锦洞天
场地安排好了,接下来便要推出赏花宴的设计方案。如前所说,赏花宴绝不是对着花随便吃吃喝喝,那么猜一猜古人曾经流行怎样的模版?
明沈周《盆菊图卷》局部(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让我们以明代的《儒林外史》举例,书中人物之一庄濯江在家中举办重阳节“登高会”,邀请雅人名士借机一聚,为此,“庄濯江收拾了一个大敞榭,四面都插了菊花”。那座四面开放的轩榭位于庄濯江的宅邸内,特意插满菊花束之后,便成为登高会的场所,宾主坐在其中,饮酒听戏,直至黄昏。小说中一带而过的一笔,却是表现了千年的风雅、千年的华贵。却原来,传统赏花宴的最高等级,乃是将宴会场所的里里外外全部用鲜花装缀起来。
如此主题的宴会形式最初出现在五代,据信发明人为南唐后主李煜。
陶榖《清异录》里讲述,每年到了春光盛时,李后主会诏令将一组宫殿的横梁、门窗、墙壁、立柱、斗拱、台阶全部密密地挂满多格的小筒,筒内灌水,然后由巧手的宫人与花匠们把各种鲜花插入小筒内,利用不同花种、色彩缤纷的花卉形成搭配,组合为变化的图案,由此,形成一群错落连绵、百花绚烂的花殿。
因为多种鲜花拼错成纹,效果如同彩锦,而殿堂的内里与外壁都覆盖着锦毯一样的鲜花,就使一所殿院里的成组高低宫殿仿佛一串长满鲜花的洞窟,于是,李煜还给那种唯有在春季才会短暂出现的花殿群阵取了个独特的称号——“锦洞天”。
对李后主的创意,宋人加以精炼,建立了一种标准化的模板,那就是每场赏花会只采用一种主题花卉装点宴会场所。大方针定好了,接下来便是大家因地制宜,竞呈才华。其中的极致版本无疑是宋朝宫廷内的牡丹宴:
南宋时,皇宫内的钟美堂是举办牡丹花宴的固定地点,因此,堂前的殿庭内专门培植着名贵的牡丹。具体而言,是当庭中三面都有一溜长长的花台,以带花纹的高档石材筑成,形成“⊔”型的阵列,每一面都是三层阶梯,种满了名品牡丹,每株花上都挂着标签,注明它属于哪一个品种。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历史剧,就不用忌讳历史虚无主义?
2022-08-29 08:14 -
从世官世禄到有爵无官——古代爵位制的演变
2022-08-01 17:38 -
【观网直播间】科举时代:从世袭制到科举制
2022-07-25 19:25
相关推荐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160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243“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78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49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83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