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晖:迪奥的雷人“中国风”,非涉审美多元,就是没文化
最后更新: 2021-11-23 10:17:56【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孟晖】
有朋友约我就《迪奥与艺术》展上那幅惹争议的图片写点儿什么,我第一反应是立刻推卸了,因为实在糟心。
著名摄影师陈漫为时尚品牌迪奥拍摄的主题作品(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我生气的点比较独门儿,是因为看到图中一张晦暗脸的油腻头发两旁,插着一支支的料器花。
我这两年也很喜欢在头上插戴料器花钗。每一次都博得朋友们的注目和夸赞,然后问:“这是什么花?”
我说,这是料器的花,中国特有的玻璃吹塑成的花。
朋友们全都闻所未闻,浮起茫然的表情。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玻璃是近代西方输入的“先进文明”成果之一,在那之前,古代中国人肯定就没见过玻璃。然而,实际上,中国的玻璃史最晚以战国为起点,长达大约二千五百年。至于战国时代的玻璃技术是本土的发明,还是自外域传入,或者是在外来玻璃产品刺激之下发展起来的工艺,则是学术界讨论的议题。
不过有一点特别明确,从战国时代起,一直到清代,中国一直拥有独特的玻璃传统,包括使用的原料与异域不同,因此玻璃的成分也不同。
非常重要的是,由于中国人拥有古老漫长的玉文化,崇尚美玉,因此,最初尝试制造玻璃,是仿照玉的形态炼制,目的在于制造人工玉。到汉代,高档的玻璃制品与玉器非常之像,不透明或半透明,温润莹洁,因此,玻璃在中国最早的称呼,叫“五色玉”。
考古出土的汉代玻璃杯(图片来源:网络)
但是,两千多年间,外来的玻璃制品与玻璃技术一波波传入中国,在中国文明中生根开花,玻璃与玻璃技术,是中国文明从来都是开放体系的最好证明。也因此,传入了“琉璃”、“玻璃”等外来词汇,同时传入的,还有透明玻璃制品及相应技术,以及对透明玻璃的喜爱。但有趣的是,尚玉的审美又一次次发挥作用,一代代中国人,最终还是会选择继续保持、发扬制造不透明彩色玻璃品的传统,相应的,在不同时代,出现了“药玉”、“罐玉”、“硝子”、“料器”等称呼。至今,日语还把玻璃称为“硝子”。
料器,是清代北京人对中国特有的低温彩色玻璃的叫法。说起来话长,北京以及天津、淄博等地特产的料器,实际上也经过外来技术与文化的影响。康熙皇帝不许法国传教士传播一神教迷信,命令他们在北京建玻璃厂,引进欧洲技术,烧造玻璃器,由此,清代宫廷玻璃融合了中国传统审美、欧洲技术以及中国人在欧洲技术上的进一步发展,是世界玻璃史上的华彩段落。民间的玻璃作坊也很快受到影响,故而,清代玻璃精品自成风貌,其艺术性之高,品味之雅,技术之精,尤其是色彩之美丽多变,不透明彩色玻璃之发达,在任何其他国家都看不到——当然其他国家的玻璃自有其风采与成就,这里只是说美好的特色,不是区分高低。
这么说吧,清代以来料器所呈现的很多颜色,你在其他国家的玻璃上看不到。
但是,中国传统玻璃主要由于原料的缘故,一直都是低温玻璃,不耐热,还易碎,所以不实用。但仿玉的习惯持续不歇,中国人又永远追求精致与奢侈,所以一直把玻璃用于制造装饰品,包括物美价廉的首饰。
清宫造办处制造的套料玻璃高足碗(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清代与民国时,北京与天津的料器花生产发达,又与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居室装饰时尚有关。朋友们逛故宫与颐和园,都会看到殿室内摆着一盆一盆的玉石珠宝盆景,用玉、珍珠、玛瑙、芙蓉石等等做成逼真的花叶,攒成小树、花丛,插在同样材质奢侈的小盆里,当做陈设。京、津人家都羡慕宫廷王府、大户人家的此般豪奢做派,要追那个流行,但财力不逮啊,料器匠人就用不透明彩色低温玻璃——料器——做成各色花瓣与花叶,仿照珠宝盆景的形态,做成料器花盆儿。于是,家家户户,都时兴摆设料器花的盆景儿。
北京传统料器盆景(图片来源:网络)
在我小时候,仍然可以看到一些老北京人的家里摆着料器花的盆景,很奇怪的,带着一股寥落、过时的气息,可能与那些人家缺乏生气有关。我父母他们那几代人,既是新中国的革命青年,同时还是五四传统的文艺青年,读的是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爱的是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在他们眼里,料器花盆是老北京市民趣味,是被甩在新时代之后的落伍人家的标志,所以毫无兴趣。
更何况,在那个时代,为了建设新中国,所有的人都节衣缩食,把物质享受压缩到极限,也根本没人买得起料器花盆。直到最近,我有兴趣了解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才意识到,新中国与美国在双方没有直接宣战的情况之下,整整打了二十多年的战争,为中国与东亚打出了和平。那时双方的国力是何等悬殊啊!怪不得基辛格与尼克松谁都不服,连对教皇和梵蒂冈都嘻嘻哈哈,但就服中国。由此,我才明白了,为什么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大家的生活竟那么清苦,用当时的话讲,为什么“国家供应那么紧张”。中国当时在一边建设工业和科学,一边和美国打仗啊!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网信办整治“饭圈”乱象:已清理负面有害信息40余万条
2021-11-16 18:48 -
网民建议标识靖康之变宋钦宗陵墓,郑州回应
2021-11-15 14:15 考古 -
风险已来,个人如何应对?专访《灰犀牛2》译者冯毅
2021-11-13 10:11 美国经济 -
《天书奇谭》重映,是“炒冷饭”?
2021-11-05 20:07 -
《这!就是街舞》第四季总决赛终极狂欢落幕 王一博蝉联冠军队长
2021-11-01 11:50 -
25岁女子假扮“大粉”诈骗,13名饭圈女孩损失超十万
2021-10-26 11:09 -
画“虚弱妆”,被缉毒警察盯上了
2021-10-20 15:33 -
河南卫视传统文化DNA又动了…
2021-10-14 15:42 -
中国反邪教,美国保护邪教,为什么?
2021-10-13 07:34 -
美国最高法院门楣为何有孔子像?
2021-09-26 13:36 文化 -
上海月亮凭什么爆红?看了这台晚会才明白
2021-09-22 18:36 -
月饼有7种吃法?彩虹合唱团穿古装,“魔性”月饼歌刷屏了!
2021-09-22 15:48 -
汪海林:片子卖出去的高价本来就是绑定演员的,怨不得流量明星要高价
2021-09-14 17:06 明星那点事儿 -
简单实用才是无产阶级?斯大林:不,我们要比欧洲更美
2021-09-12 09:14 -
超前点播收费成“朝钱点播”,中消协发声
2021-09-09 11:07 -
“很多演员10年黄金期过了,公司就不管了”
2021-09-03 13:25 文化 -
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清华北大并列第16名,居亚洲第一
2021-09-02 15:59 中西教育 -
真·吃茶
2021-09-02 11:39 -
宁夏新规:打破非遗传承人“终身制”
2021-09-02 09:31 -
腾讯视频将支持用户选集解锁,上海消保委:希望优酷爱奇艺跟进
2021-09-01 16:36
相关推荐 -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43“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05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6“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9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3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