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丽莎·弗莱明:我去非洲出差时,发现那里的中国记者比西方记者还多
联合国难民署6月24日表示,全球难民人数持续上升,约有250万人急需获得新的安置机会。在美国特朗普政府频频“退群”、切断对联合国难民救济工作的资金援助下,相关国际合作正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近日,北京对话(智库)联合创始人、秘书长韩桦女士同联合国主管全球传播事务的副秘书长梅丽莎·弗莱明对话,分享了她对联合国的各方面工作、社交媒体时代的舆论传播与话语构建的看法。观察者网获权发布。
北京对话(智库)联合创始人、秘书长韩桦对话联合国主管全球传播事务副秘书长梅丽莎·弗莱明
【文/梅丽莎·弗莱明,对话/韩桦】
韩桦:那我们先从您的书开始聊起。在书里您讲述了杜娅的故事。您为什么选择用个人的故事,而不是用数据或政策分析来呈现难民危机呢?
弗莱明:当你在谈论难民时,其实是在谈论数百万人——但这些只是数字。数字无法真正触动人心,尤其是当规模如此庞大的时候。事实上,行为科学研究表明,庞大的数字反而会产生反作用,甚至引发恐惧。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让公众理解并接纳难民,而最能触动人们内心的就是讲述个体的故事。这一结论来自行为科学领域的实证研究,也在杜娅的故事中得到了印证——她的经历具有普遍性,每个难民都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韩桦:很好。不过在这么多难民的故事中,你肯定接触过无数个个体的经历,有没有哪个瞬间让你最深刻地感受到人类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与韧性?
弗莱明:我想还是杜娅的故事最能让我感受到这种力量。所有难民都不得不逃离战火,其中许多人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生存考验——背井离乡、躲避炮火、穿越危机四伏的边境。但杜娅的故事远不止于此:她不仅亲历了一场可怕战争的爆发,随家人仓皇出逃,还踏上了一段更为艰险的旅程。无数难民都曾冒险穿越地中海,而这条航线已经吞噬了成千上万条生命。
然而,那种对拥有更好生活的渴望——不仅是逃离苦难、求得生存,更是为了接受教育、获得工作、真正活出人生——如此强烈,以至于许多难民甘愿冒死踏上旅程,只为寻找一个更美好的归宿。
杜娅正是如此。遗憾的是,那趟旅程成为了命运的审判——与她同船的约500名乘客,包括她挚爱的未婚夫,最终都沉入海底。但她的故事之所以震撼人心,不仅在于她奇迹般活了下来:在地中海上,仅靠一个儿童游泳圈漂浮了四天四夜;更在于她甚至还救起了一名陌生的女婴。
韩桦:这确实非常动人,她也非常幸运。
弗莱明:这不只是运气。我认为这正是故事的关键——那是她坚定的意志和信仰的力量。她信教,但更重要的是,她当时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救那个小女孩的命。
韩桦:没错。那么和2017年这本书刚出版时相比,如今全球难民状况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比如乌克兰、加沙、苏丹、伊朗这些地方的冲突带来了什么影响?
弗莱明:我很希望能带来一些好消息,但很遗憾,情况在不断恶化。目前全球的难民数量已经翻了一番。联合国难民署(UNHCR)本周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1.22亿人被迫离开家园。不过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有200万叙利亚难民已经返回家园。叙利亚的政权更迭,让他们在15年后终于感觉他们可以安全地回家。
这其实就是我们期望难民能得到的结局。但问题在于,那些迫使他们逃离家园的战争年复一年地持续,始终得不到解决。每一个难民最深的愿望就是能够安全、有尊严地回到家乡,重新开始生活。但遗憾的是,这种愿望往往难以实现,因为战火依旧未熄。
韩桦:谢谢你分享叙利亚难民问题中的一线希望。你认为,解决难民危机的最终途径,是让难民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吗?
弗莱明:没错。在联合国难民署,我们认为有多种解决方案,但最理想的还是难民能够安全返回家园——前提是当地已恢复安全并具备基本生活条件。以叙利亚为例,局势依旧艰难:基础设施严重损毁,贫困蔓延,公共服务几乎瘫痪。因此,叙利亚亟需大规模援助来重建家园,为百万滞留海外的难民和境内流离失所者创造返乡条件。当然,还有其他途径,例如“第三国安置”计划: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项目,由全球一些国家共同分担接收难民的责任。因为大多数难民都集中在战乱国家的邻国,而这些邻国本身资源就非常有限……
比如肯尼亚就接收了来自多个国家的大量难民。第三国安置计划会优先考虑那些特别脆弱的群体,比如儿童、失去双亲的青少年、单亲家庭等。经过甄别后,这些难民将被第三国接收。他们会乘坐飞机前往那个国家,在那里会有一个社区接待他们,帮助他们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第三种方案是本地融合。如果接收国条件允许,会允许部分难民长期居留并逐步融入社会。例如杜娅一家——包括她救下的女婴——现已在瑞典获得公民身份,可以合法工作、接受教育,以瑞典人的身份开启新生活。这也是一种可行的解决路径。
韩桦:是的。但你们具体如何为难民区分这些解决方案?又如何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弗莱明:我想对大多数难民来说,只要有一条出路,他们其实都会感到欣慰。问题在于能够安置他们的名额实在太少了,愿意让难民真正融入当地社会的国家也不够多。
所以,联合国难民署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向各国政府呼吁并推动这些解决方案。而我所代表的联合国,也一直在努力推动和平的实现。
韩桦:当然,你刚刚提到了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对人本身的投资”。不管采取哪种解决方案,真正投资于人才是关键所在。在离开联合国难民署之后,你成为了联合国主管全球传播事务的副秘书长。那么在当今这个媒体疲劳、叙事割裂的时代,公众要如何持续关注难民危机呢?而在你现在的新岗位上,你又是如何在信息割裂的当下推动沟通、弥合分歧的呢?
弗莱明:这确实不容易,因为我们如今身处数字时代,信息来源五花八门,尤其是网络上。而且大多数人现在的时间几乎都花在社交媒体上了。
遗憾的是,社交媒体上并非所有信息都真实可靠,其中充斥着大量虚假、不实、误导性的内容,甚至包含着仇恨言论。社交媒体的算法倾向于推送那些能够“引战”的内容,而联合国传播的内容聚焦事实,不以制造愤怒为目的。我们致力于通过传递内容来启发大众,唤起人们的关注,同时提供切实可行的参与方式,鼓励大家行动起来。目前,仅联合国总部的社交媒体账号就拥有超过 7000 万关注者,各下属机构的关注量也非常可观。我们重视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同时也积极运营自有平台,如多语种的 “联合国新闻”。我们其实是在打一场信息战,努力让真实、可信且富有温度的内容在信息洪流中被大众看见、传播。为此,我们采取各种方式触达受众,不仅运用数据,更通过一个个生动真实的故事引发共鸣。
当地时间6月13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朗与以色列冲突召开紧急会议现场。 联合国官网
韩桦:你确实很擅长讲故事,尤其是那些个人的故事,非常打动人心。没错,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媒体获取各类信息,这一现象在年轻人中尤为明显。数据显示,Z世代中有65%的人是通过社交媒体,比如TikTok、短视频等来获取信息的。
针对Z世代及未来一代的年轻人,除了社交媒体外,您是否有更具针对性的传播策略?尤其是在 AI 生成内容日益增多的当下,你们有没有什么特别为青年群体设计的计划?
弗莱明:我们目前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确保自身在主流平台保持活跃,同时与各类有影响力的创作者展开合作。这些合作者未必是领域的专家。例如,我们发起了一个名为“真相计划”的项目,与全球范围内愿意参与的网红、博主等创作者携手合作。我们会为他们提供关于气候变化的核心信息,尤其是围绕可再生能源转型这一议题,这是我们当前重点推进的全球宣传方向。我们向他们提供真实准确的资料,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表达形式进行创作,只要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我们就会给予支持。实践证明,这种方式非常有效。这些创作者作为各自社群中的“可信传播者”,通过本土化的叙事方式,将我们的信息传递给更广泛的群体,从而有效拓展了传播的边界。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听到东方惊雷了吗?那是14亿中国人在笑话美国”
2025-07-04 12:59 能源战略 -
“以色列和俄罗斯正进行秘密会谈”
2025-07-04 12:34 -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被骗至缅甸的男模特已获救
2025-07-04 12:28 -
“不同于西方,中国正建设由技术驱动的福利模式”
2025-07-04 12:27 -
最新民调:4成支持马斯克成立新政党
2025-07-04 11:44 -
美取消相关对华经贸限制措施,我商务部回应
2025-07-04 11:44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越南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惹恼中国”
2025-07-04 11:43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崔天凯:要合作,大门敞开,要遏制打压,坚决反制
2025-07-04 11:27 中美关系 -
-
天文学家发现第三个进入太阳系的“星际访客”
2025-07-04 10:52 天文 -
“我签署时候,B-2、F-22将从头顶飞过”
2025-07-04 10:27 特朗普 -
“欧洲领导人向我求助,我提了建议”
2025-07-04 10:23 -
特朗普威胁:周五,接关税吧
2025-07-04 10:0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韩军称控制一名越过军事分界线的朝鲜人员
2025-07-04 09:28 三八线之南 -
“俄美有兴趣共同实施经济领域一些‘有前景的项目’,特别是能源”
2025-07-04 09:13 乌克兰之殇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外国游客得加钱
2025-07-04 09:03 特朗普 -
冯德莱恩承认:来不及谈成,退而求其次…
2025-07-04 08:51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连续3个月!中国拒买美国石油
2025-07-04 08:33 中美关系 -
美国解除对华C919发动机出口禁令
2025-07-04 08:16 观察者头条 -
王毅:希望德方像中国支持德国统一一样,支持中国实现国家完全统一
2025-07-04 07:58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听到东方惊雷了吗?那是14亿中国人在笑话美国” 评论 58美国解除对华C919发动机出口禁令 评论 358这个前苏联国家正在外交大转向:愿深化对华关系不设限 评论 207“美国已解除这项对华出口禁令” 评论 278最新闻 Hot
-
“听到东方惊雷了吗?那是14亿中国人在笑话美国”
-
“以色列和俄罗斯正进行秘密会谈”
-
“不同于西方,中国正建设由技术驱动的福利模式”
-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被骗至缅甸的男模特已获救
-
“越南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惹恼中国”
-
最新民调:4成支持马斯克成立新政党
-
美伊下周在挪威谈?
-
“俄美有兴趣共同实施经济领域一些‘有前景的项目’,特别是能源”
-
人才引进被举报中止1年后,再招考入围名单与此前一致?包头通报
-
特朗普威胁:周五,接关税吧
-
“欧洲领导人向我求助,我提了建议”
-
“我签署时候,B-2、F-22将从头顶飞过”
-
天文学家发现第三个进入太阳系的“星际访客”
-
冯德莱恩承认:来不及谈成,退而求其次…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外国游客得加钱
-
美国解除对华C919发动机出口禁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