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华龙:传呼机爆炸给我们最大的警示不是技术,而是底线究竟多低
最后更新: 2024-09-19 18:22:26观察者网:自去年10月加沙战争爆发以来,真主党和哈马斯领导人遭遇了一系列暗杀,这些暗杀事件均归咎于以色列。暗杀显然只会点燃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社会更多的敌意仇恨,您认为以色列为什么坚持要暗杀?
梅华龙:首先,我个人认为近两日针对黎巴嫩电子设备用户的袭击不属于暗杀,因为这一袭击并没有明确目标。如果以色列想“斩首”,他们也无法保证某一台设备恰好是他们想重点袭击的对象在使用,更无法保证遥控爆炸时设备离对方很近。该事件旨在向公众散布恐怖情绪,属于无差别攻击,和暗杀有本质区别。
其实,不论是暗杀还是针对公众的恐怖袭击,以色列之所以对此较为热衷,我们也要考虑其历史传统。众所周知,巴勒斯坦地区最早针对公众(包括当时的英国委任统治当局、阿拉伯人乃至犹太人)的恐怖袭击,就来自上世纪30-40年代的锡安主义武装组织。“大卫王饭店炸弹袭击”,更是举世闻名。
伊尔贡和莱希两个极端组织,在以色列建国后辗转进入政坛,慢慢成为当下以色列右翼政治力量的一部分(与利库德集团关系紧密)。针对公众(即非军事目标)的袭击或许是他们“军事”策略的一部分,这其实与当代国际社会的准则有一定差异——但在西方精英眼中或许并不奇怪。
至于暗杀本身,其他锡安主义武装组织早在一百年前的1924年就曾暗杀了一位支持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共存、反对激进锡安主义的荷兰犹太人哈恩拉比。对他们来说,暗杀也是实现自身政治目标的“合法”手段,并且是自身高超情报和执行能力的体现。
本轮巴以冲突升级以来,以军在加沙的战局并不顺利。十一个月过去了,以色列内部的军事专家也承认加沙战局不利。以军发言人甚至公开表示“不可能消灭”哈马斯,而这也体现了以军与当局某些领导人的矛盾。
对于其情报机构而言,面对不利战局,用暗杀这个“传家宝”并配合媒体宣传,在舆论上似乎可以为他们“扳回一城”。
暗杀是否具有军事意义,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说暗杀真主党的指挥官有一定的军事意义,暗杀哈马斯前领导人——长期旅居海外、参与和谈的哈尼亚,显然与军事能力和军事目标无关。
吸引眼球的事件有很高的宣传价值:此类事件一出,全世界并不了解地面战局的人、仅偶尔关注中东事务的人,又会重新开始赞叹对以色列的出众“能力”和“决断力”。只要西方社会和以媒对内不公开报道对方的反击(如昨天真主党媒体已经在报道自己对以色列北部军事目标的反击),只要以方不公布自己的真实损失,那么维持以色列“中东小霸王”形象就仍然有希望。
最后,暗杀在一定程度上或许也体现了以色列相关部门和组织的价值观和逻辑:他们并不相信人民战争,他们认为斩首就能真正削弱敌人。虽然历史告诉我们这并非事实(真主党和哈马斯的领导人都曾遭暗杀,但现在这些组织仍然存在),但或许这也成为以色列相关部门的决策惯性——而这可能也是他们无法真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原因。将巴勒斯坦人视为和自己一样的人,建立不同群体共存的家园,比炸弹、暗杀、恐袭都有用,但这种思维方式目前在锡安主义右翼政客、乃至其社会内部仍非常稀有。
当地时间2024年9月18日,黎巴嫩巴勒贝克,继17日黎巴嫩多地发生传呼机爆炸事件后,黎巴嫩多地再次发生通信设备爆炸事件,已有20人死亡,450余人受伤。图为发生爆炸的通信设备碎片。东方IC
观察者网:当地时间9月18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一项决议,要求以色列“毫不拖延地结束其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的非法存在”。表决中,124票赞成,美国、以色列等14票反对,43票弃权。中国投下赞成票。但显然,以色列不愿放弃非法占领巴勒斯坦领土,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看不到中东的安宁之日?
梅华龙:联大的决议并没有约束力,更何况安理会的决议,以色列及其支持者也可以置之不顾,因此,这些决议不会带来任何明显改变。从常理角度来说,以色列不可能放弃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土地,也不可能主动撤出在西岸的定居点。
以色列在20年前单边撤出在加沙的定居点,是因为当地人口比例悬殊,他们不愿意也没能力管理加沙。撤出之后,随着矛盾升级,很快就将加沙围困了起来。因此,目前再去“呼吁”以色列撤出定居点、撤出被占领土,没有实际意义。
以斗争求和平,是目前实现中东和平的重要道路。直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固然最理想,但当事方没有意愿这么做。没有军事和经济上足够大的压力,以色列或许会临时停战,但不会主动撤离占领土地。各国抵抗组织和地区内的非美盟友,需要组织起有效而持续的斗争。如果国际社会确实愿意看到中东(不只是巴以)相关地区的和平和繁荣,也需要对相关方面施加足够的经济压力。
战争对以色列社会和经济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但美国的援助可以缓解这一问题。以色列是维系美帝国主义体系的核心地带,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是坚定的。因此,若想看到中东地区乃至一带一路地区长期的稳定与和平,美帝国主义体系的瓦解和美国势力的撤出是前提条件。国际社会是促成这个条件形成,还是静待美帝国内部问题积累、爆发,抑或被动观望,都会影响我们到底何时才能看见该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长久和平与稳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无视俄方多次抗议,印度军火商卖给乌克兰武器
2024-09-19 18:01 乌克兰之殇 -
日本炒作辽宁舰训练活动 国防部回应
2024-09-19 17:51 中日关系 -
怕场面“太难看”,乌克兰放弃这一计划
2024-09-19 17:24 -
中使馆:侨胞遭自称“新西兰情报人员”滋扰、恐吓
2024-09-19 16:24 -
鲍威尔称美国经济没有衰退迹象
2024-09-19 16:21 -
一天发帖约40万条,美国用饭圈散播南海属于菲律宾
2024-09-19 16:18 南海局势 -
中方表态
2024-09-19 16:15 -
王毅将出席联合国未来峰会和第79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
2024-09-19 15:42 -
创纪录,“相当于140个银河系相连”
2024-09-19 15:42 天文 -
美军中导还要留在菲律宾,菲高官扬言:想让中国“夜不能寐”
2024-09-19 15:30 南海局势 -
俄方:未发现日本水产品异常,但仍将维持进口禁令
2024-09-19 15:01 福岛核泄漏 -
台企金阿波罗老板被检方约谈了
2024-09-19 14:57 台湾 -
“现代特洛伊木马”筹谋多年,以色列下了盘大棋?
2024-09-19 14:50 观察者头条 -
印度“月船4号”获批,计划2027年实现月球采样返回
2024-09-19 13:03 航空航天 -
FBI查完了,称伊朗黑客窃取特朗普竞选资料,发给了拜登
2024-09-19 13:03 美国大选 -
何立峰同英国财相通电话:就重启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交换意见
2024-09-19 11:52 不列颠 -
“这一炸,中国大陆更警惕”
2024-09-19 11:16 巴以恩仇录 -
她叫嚣:从乌克兰学习经验,台海2027年“有事”
2024-09-19 11:02 中美关系 -
“欧盟推迟对中国电动车关税的投票,没有说原因”
2024-09-19 11:01 -
“越南国家主席苏林将赴美,与谷歌、Meta等代表会面”
2024-09-19 10:45
相关推荐 -
她对美放狠话,还提到欧盟的“实力地位” 评论 132美媒竟来碰瓷:解放军这次演训,“是在考验美国决心” 评论 166围岛集结、多向抵近!现场视频来了 评论 182美国学者开始“流亡” 评论 144“中国走在这场国际救援最前线,美国呢?” 评论 135最新闻 Hot
-
“欧美关系搞砸了,欧盟准备以自己的方式应对中国 ”
-
拉夫罗夫:俄美准备举行新一轮会谈
-
她对美放狠话,还提到欧盟的“实力地位”
-
俄乌冲突以来首次,俄总统特别代表或将访美
-
“斯塔默这么努力地讨好特朗普,但没回报”
-
特朗普最新对朝表态
-
美媒竟来碰瓷:解放军这次演训,“是在考验美国决心”
-
“一些政府打电话来问:中国已深耕十年,我们咋追?”
-
围岛集结、多向抵近!现场视频来了
-
龙应台:赖清德错了,留给台湾的时间不多了
-
她又来:美欧相争,中国得利
-
“说好的补贴不作数了,美商务部长还让学学台积电…”
-
美国学者开始“流亡”
-
美媒质疑:这事真怪得着中国么?
-
“中国走在这场国际救援最前线,美国呢?”
-
“‘AI末日论’是美国的误导,我们的命运要自己把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