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华龙:传呼机爆炸给我们最大的警示不是技术,而是底线究竟多低
最后更新: 2024-09-19 18:22:26继当地时间9月17日黎巴嫩传呼机爆炸事件后,18日下午黎多地再次发生通信设备爆炸事件,其中包括对讲机等设备。
在前一天全境多地同时发生寻呼机爆炸事件后,当地时间9月18日,黎巴嫩多地再度发生通信设备爆炸事件。目前,爆炸事件已造成数十人死亡,3000多人受伤。
自去年10月加沙战争爆发至今,哈马斯和真主党领导人遭遇一系列暗杀,这些暗杀事件均归咎于以色列。那么,本次爆炸事件的目的是什么?是否属于恐怖主义行为?国际社会对此次连续爆炸事件的态度如何、说明了什么?
就相关问题,观察者网与北京大学西亚系助理教授梅华龙进行了对话交流。
观察者网:黎巴嫩寻呼机爆炸事件导致至少9死3000伤,对讲机爆炸又造成20死450伤,其中包括儿童和平民。外界普遍认为以色列是幕后黑手,您如何评价这一袭击事件?这是否属于恐怖主义行为?
梅华龙:从性质上看,我个人觉得这种袭击事件属于恐怖主义行为,它通过在普通人群中制造无差别流血事件,以达到在对方社会中散播恐惧的目的。
虽然很多电子产品的持有者从属于真主党,但真主党既有军事分支,也有参与议会政治并履行日常行政管理的政治分支,后者并不属于一线战斗人员。如果以色列的退伍士兵或预备役士兵在未服役时算平民,那么这些真主党员也可以算平民。更何况,遇害者中有儿童。此外,根据外媒报道,医院医生等明确与真主党无关的成人也是对讲机的用户。
因此,这是一起针对包括平民在内的对方社会成员的无差别袭击。
另外,我们还需注意,在911袭击中也有至少几十名美国军事人员死于袭击,但这并未影响西方主流媒体对其“恐怖袭击”性质的认定。我们绝不应该将“恐怖袭击”定义为由特定(民族或宗教)群体针对另一个特定群体(民族、宗教或国家)在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的袭击。所有针对包含平民的群体、旨在制造恐慌(而非摧毁明确的军事目标)的袭击(包括加沙地区经历的无差别地毯式轰炸),都是恐怖主义的体现。
实际上,这起袭击比传统意义上的恐怖袭击更加恶劣。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8日所说,这起事件将平民日常所用的设备武器化,从字面意义来看让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此次袭击有可能改变“游戏规则”,造成极坏的连锁反应。当然,这也进一步告诉我们,在电子设备领域的去西方化和国产化,不仅具有经济价值,也具有极高的安全意义——不限于狭义的信息安全。
当然,我们也要了解到,通过传呼机遥控爆炸,并不是什么“黑科技”。在我国20年前公开发表的论文里就讨论过该技术及其预防。这一事件对我们最大的警示不是“技术”,而是“底线”。
我们需要评估一系列问题:如何评价相关国家或组织的行为?如何与具有这种倾向的国家和地区打交道?我们认为大家都遵守的规则,对方是否遵守?技术合作的风险在哪里?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西方势力的底线到底在哪里?我们如何在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层面上做好准备?
最后,该行为是否有军事意义?以色列目前正在集结兵力,试图从北面入侵黎巴嫩。一般情况下,以色列会从大范围空袭开始,爆炸事件将明显打乱黎巴嫩方面的节奏,特别是给对方的医院制造压力。此外,有西方分析人员认为此举也可以破坏真主党的通信网络,影响对方抵御以军入侵的能力。不过,鉴于加沙地区的抵抗组织在一年后仍能组织起针对以军人员和坦克乃至直升机的有效反击,还能通过固话通信,甚至仍能继续拍摄针对以军的袭击画面并在互联网上公之于众,我认为对于各方面有更多积累的真主党而言,此次袭击的军事意义并不明显。
当然,我们也应该对黎巴嫩这个体量小但内部多元的国家建立更全面的了解。此次事件背后的渗透行为,或许也与黎巴嫩内部(乃至真主党内部)的漏洞有关。特别是考虑到黎巴嫩什叶派、逊尼派和天主教马龙派的教派矛盾,真主党参与整体社会运行越深,反渗透压力可能就越大。
当地时间9月17日,黎巴嫩多地发生寻呼机爆炸事件。随后,遇难者的葬礼在贝鲁特举行。东方IC
观察者网:西方国家和主流媒体并没有去严厉谴责以色列这种无差别的大规模暗杀行为,这是否是对杀戮的纵容和默许?国际社会是否应该应当对以色列施加更大的压力?
梅华龙:西方国家当局和主流媒体并未严厉谴责以色列的行为,一方面因为以色列并未公开宣布对该事件负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西方政治精英的一贯态度和责任。对该事件的态度,与他们对巴勒斯坦局势的态度是一致的。
当然,我们也看到,根据黎巴嫩媒体报道,公开支持巴勒斯坦的爱尔兰政府谴责了针对黎巴嫩的行为。其他西方国家的态度也是可以预测的,这并不令人惊讶。
为了实现公平正义与和平,国际社会确实应该给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更大的压力。但对于以色列而言,他们知道,只要有美国政商精英支持,全世界的指责、批评和呼吁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除非以色列受到更直接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制裁,否则国际社会施加的压力实际意义较小。
国际社会应该通过该事件进一步重新评估以色列作为国际社会成员的办事准则及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并由此调整对相关国家的政策。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无视俄方多次抗议,印度军火商卖给乌克兰武器
2024-09-19 18:01 乌克兰之殇 -
日本炒作辽宁舰训练活动 国防部回应
2024-09-19 17:51 中日关系 -
怕场面“太难看”,乌克兰放弃这一计划
2024-09-19 17:24 -
中使馆:侨胞遭自称“新西兰情报人员”滋扰、恐吓
2024-09-19 16:24 -
鲍威尔称美国经济没有衰退迹象
2024-09-19 16:21 -
一天发帖约40万条,美国用饭圈散播南海属于菲律宾
2024-09-19 16:18 南海局势 -
中方表态
2024-09-19 16:15 -
王毅将出席联合国未来峰会和第79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
2024-09-19 15:42 -
创纪录,“相当于140个银河系相连”
2024-09-19 15:42 天文 -
美军中导还要留在菲律宾,菲高官扬言:想让中国“夜不能寐”
2024-09-19 15:30 南海局势 -
俄方:未发现日本水产品异常,但仍将维持进口禁令
2024-09-19 15:01 福岛核泄漏 -
台企金阿波罗老板被检方约谈了
2024-09-19 14:57 台湾 -
“现代特洛伊木马”筹谋多年,以色列下了盘大棋?
2024-09-19 14:50 观察者头条 -
印度“月船4号”获批,计划2027年实现月球采样返回
2024-09-19 13:03 航空航天 -
FBI查完了,称伊朗黑客窃取特朗普竞选资料,发给了拜登
2024-09-19 13:03 美国大选 -
何立峰同英国财相通电话:就重启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交换意见
2024-09-19 11:52 不列颠 -
“这一炸,中国大陆更警惕”
2024-09-19 11:16 巴以恩仇录 -
她叫嚣:从乌克兰学习经验,台海2027年“有事”
2024-09-19 11:02 中美关系 -
“欧盟推迟对中国电动车关税的投票,没有说原因”
2024-09-19 11:01 -
“越南国家主席苏林将赴美,与谷歌、Meta等代表会面”
2024-09-19 10:45
相关推荐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18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50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14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5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8最新闻 Hot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