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修·迈:这是对华盛顿的一个教训
最后更新: 2023-05-24 07:56:36【文/马修·迈 翻译/赵丁琪】
美国能从最近引发中东变革的外交策略中学到什么?
中国的外交斡旋推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间的政治和解、海湾国家与叙利亚关系加速正常化以及也门的和平进程,都表明曾经的对手如何通过照顾彼此利益来达成妥协。
尽管一些分析人士担心,中国正在取代美国成为该地区青睐的大国伙伴,或担心叙利亚重新加入阿拉伯联盟会洗脱巴沙尔·阿萨德政权的侵犯人权事迹。但现实是,这些外交活动反映了在当今多极世界中,中等国家普遍追求独立、不结盟外交政策的特征。
这是对华盛顿的一份教训:中东地区对美国的安全与经济繁荣越来越不重要,美国继续与该地区打交道的最好方式,是采取一种基于灵活身段、注重交易性质的外交政策,同时最大限度避免卷入高风险的地区冲突。
美国在中东影响力和利益的下降是世界多极化与华盛顿关注大国竞争的自然结果。但美国对中东的总体政策仍未跟上当前态势的发展。在叙利亚,美国继续执行一项意义不明且高风险的任务。奥巴马政府于2015年首次向该国部署地面部队,领导一个旨在击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的国际联盟。为持续打击恐怖主义,当地唯一可信赖的武装力量是与库尔德工人党有关联的库尔德民兵。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抵达沙特,将参与阿拉伯联盟峰会
然而,作为部署有美国军队和核武器的北约盟国,土耳其将库尔德工人党视作恐怖组织,理由是它有武装分离主义倾向,曾经从叙利亚和伊拉克对土耳其境内发动袭击。即使是美国政府和欧盟,仍然认为库尔德工人党是外国恐怖组织。
在ISIS被击败四年后,华盛顿声称有必要在叙利亚继续保留900名美军驻扎,以确保收容ISIS武装分子家属的临时难民营和战俘营的安全。但伊朗无休止的火箭弹袭击、土耳其军方与库尔德武装的交火以及与俄罗斯车队的频繁对峙,凸显出这种安排对于美军构成的风险越来越高。在缺乏明确安全利益的条件下,美国早就应该从叙利亚撤军了。此举将有助于库尔德人与土耳其直接谈判,或寻求大马士革的保护。特别是,美国与安卡拉的外交接触有可能帮助库尔德人达成和解方案,避免土耳其未来在叙利亚东北部发起军事行动。
这种做法也将加快叙利亚国家的重建和恢复进程。尽管阿萨德政权有一定的残暴性,但相比过去十年叙利亚的混乱局面,维持其统治仍是更好的选择。正如学者格雷戈里·高斯(F.Gregory Gause III)在《外交事务》网站发布的文章所述,“一个和平稳定的叙利亚,能阻止恐怖组织利用其领土发展壮大;假以时日,还可能与伊朗和俄罗斯保持一定距离,这显然要比目前的叙利亚政府更符合美国利益。”
同样,美国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也因为不切实际的期望而受到伤害——问题是,双方愿意为彼此付出多少心血。2019年,在伊朗无人机和导弹攻击严重破坏沙特的石油开采设施后,利雅得要求华盛顿做出军事回应,但被华盛顿(正确地)拒绝。去年秋天,欧佩克组织决定不增加石油产量——尽管白宫声称沙特官员已经同意这样做,旨在帮助降低全球能源价格。据报道,沙特阿拉伯为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开出的条件,是由美国提供“坚定的安全保障”并协助其发展民用核计划。
今年3月,沙特、伊朗两国代表在北京握手言和
不出所料,这些利益上的分歧导致利雅得另辟出路,选择其它合作伙伴,尤其是那些能够提供令华盛顿犹豫再三的援助(比如民用核电站与弹道导弹)的国家。全球能源市场的变化也增加了欧佩克国家的地缘政治谈判筹码。根据地缘经济分析师梅根·奥沙利文(Meghan L. O'Sullivan)和杰森·博尔多夫(Jason Bordoff)的说法,“投资者放弃化石燃料的压力和石油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已经引发广泛担忧,未来几年对石油行业的投资可能暴跌。这导致当前石油产能的下降速度高于需求下降的速度。”从欧佩克最近的减产行动来看,这“无疑增强了产油国的议价权”,它们“控制着世界上大部分的闲置产能,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或降低全球石油产量。”
沙特阿拉伯的“向东看”和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将是其更加独立和自信外交政策的持久特征。就算做出新的安全承诺,华盛顿也无法扩大对利雅得的影响力,亦或是改变美沙两国关系的长期走向。相反,美国与沙特的接触应侧重于双方共同关心的领域,如打击恐怖主义、情报共享、推动建设地区主导的防空体系和海上安全架构,以及寻求也门内战的政治解决方案等等。
中东正与美国渐行渐远。与其绝望地试图挽留这段关系,华盛顿更应该将美国在中东地位的下降视作机会,美国早就该从中东这个几乎不关乎其利益的地区撤出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匈牙利总理:只有俄美两国达成相关协议,战火才会停止
2023-05-24 07:40 乌克兰之殇 -
谢锋向在美中国留学生致问候信:愿同你们共守报国之志
2023-05-24 07:32 中美关系 -
谢锋向全美侨胞致函问候:欢迎常回家看看
2023-05-24 07:15 -
驻美大使谢锋抵美履新:我为捍卫中国利益而来
2023-05-24 07:10 中美关系 -
他首秀就遭美资深记者拷问:美国可以,中国就不可以?
2023-05-23 22:20 中美关系 -
“美台21世纪贸易倡议”第一部分协议谈判完成,商务部:坚决反对
2023-05-23 21:38 -
驻日大使吴江浩会见日本自民党政调会长萩生田光一
2023-05-23 20:24 中日关系 -
秦刚会见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
2023-05-23 20:13 中国外交 -
丹麦提议7月召开乌克兰和谈会议,需中印等参加,外交部回应
2023-05-23 20:12 乌克兰之殇 -
李强向中俄商务论坛致贺信
2023-05-23 20:05 中俄关系 -
欧洲能源危机结束?卡塔尔:最糟糕的还没到来
2023-05-23 19:20 能源战略 -
“除非我们改弦易辙,否则美国正走向毁灭”
2023-05-23 17:12 美国政治 -
欧盟闭门会上,德匈外长吵起来了
2023-05-23 16:46 -
“若对话积极,或具备韩中日领导人会议氛围”,外交部回应
2023-05-23 16:00 中国外交 -
交通运输部:初步判断失事渔船船内已无幸存人员
2023-05-23 15:57 -
美政府取消2亿美元合同,因与中国政府有联系?中方回应
2023-05-23 15:51 中国外交 -
莫迪被指“拉踩”中国:别信某大国,印度才靠谱…
2023-05-23 15:51 龙象之间 -
新任驻美大使即将抵美?外交部回应
2023-05-23 15:37 中美关系 -
日本正式出台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管制措施,中方回应
2023-05-23 15:05 日本 -
德总理吐槽:这种行为太疯狂了!
2023-05-23 14:26
相关推荐 -
神十五神十六乘组顺利完成“太空会师” 评论 60“中国脱贫是许多国家的榜样”,他们已学了对口帮扶… 评论 141神舟十六号发射圆满成功 评论 310“中国将为普通人打开太空之门” 评论 94没被拜登“赶下台”,埃尔多安还能扛多久? 评论 141最新闻 Hot
-
“中国脱贫是许多国家的榜样”,他们已学了对口帮扶…
-
“我们想加入金砖” “我支持”
-
“俄罗斯人死去是美国最好的投资”,被通缉后美老牌政客否认
-
泽连斯基:已确定反攻日期
-
马来西亚扣押中国船只,称其非法打捞二战名舰遗迹
-
美共和党议员公开反对债务上限协议:是对民众的侮辱
-
欧盟外长:对今夏结束冲突不乐观,俄罗斯仍在争取胜利
-
乌军罕见承认:5架战机被俄军击中
-
五角大楼:被中方拒了
-
“中国将为普通人打开太空之门”
-
“撕破脸”后,二人通话
-
真挂“旭日旗”来了,韩网友怒了
-
“局势或失控,科索沃领导人渴望并梦想成为‘新泽连斯基’”
-
“想要核武器就加入俄白联盟”?托卡耶夫:欣赏卢卡申科的幽默感
-
他在台湾问题上打了个比方,日方急了
-
没被拜登“赶下台”,埃尔多安还能扛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