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丁·雅克:中国崛起的向心力和西方衰落的离心力
最后更新: 2024-09-12 17:19:01问答环节
现场观众提问:教授,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我同意我们现在是在过渡期,但您一直在强调文化的角色,我很好奇文化如何定义一个国家的独特性,意识形态在未来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由真正的利益所驱使的。两天前,我们在论坛上谈论过威胁、安全、经济利益,但现在我们也觉得它是一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所以您如何看这个过渡期?第二,如果我们能在未来20年完成过渡,中国会如您所说的那样具有更大的世界影响力吗?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去投射这种影响力,届时的国际体系会和现在有所区别还是维持同样的体系?谢谢!
马丁·雅克:我尽力来回答。观念、意识形态、价值观当然重要,但就这个历史时刻来讲,中国和美国有很大不同,没有办法把两者之间的差异简化为历史或意识形态。
首先,中美的历史非常不一样。举例来说,就国与国的关系,中国有非常不一样的观点,在2500多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史以来,中国过去并不是民族国家,而是逐渐演变的文明。中国始终如一的特色是,它一直是个文明。
但美国完全相反,并不是指“民族国家”这个概念,而是美国是一个大熔炉,美国对国家的看法和中国正好相反。很多美国人都觉得国家是个问题,国家是个非常大的概念,他们非常不喜欢这样的概念,所以也不喜欢“干涉主义式经济”,完全没有经济策略,比如如何应对大型互联网公司?这对美国来讲,非常困惑。
但中国有天然照顾他人的责任的文化,整个中国都是如此。一年多前,我的朋友一直在跟我讲怎么做这个怎么弄那个,我突然一下理解了,其实中国人或每个中国人都是这样的态度,想帮助你,告诉你怎么去做。但美国完全不一样,美国认为言论自由就不应当有任何界限。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价值观,而且两者之间非常对立,就现在的情况来讲。
现在有个看法是,无论谁成为霸主,国际体系不会与当下的治理情况相去甚远,有人觉得即便中国取代美国,可能中国的行为也会和今天的美国非常类似。但我认为中国的做法会和美国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因为中国的展望,更多是以历史为维度。历史真的非常重要,历史对中国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其他国家,你要理解中国,必须要从中国历史出发,西方很难了解中国,也正是在此,他们无法理解中国会出于历史原因做出这样或那样的经济决策。所以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仍不够深。
我认为,中国将通过自己的历史经验来影响和塑造未来的国际体系。给大家举个例子,海洋力量对中国而言越来越重要;美国的海洋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拥有强大的海军等等,而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这也是为什么在明朝郑和下西洋之后再也没有类似的舰队了。这是中国一直以来的海上力量情况。
2023年6月,中国海军苏州舰(图片远处)与美军钟云号在台海相遇。
再举例,西方长期以来的态度是,如果你不喜欢某个国家的情况,可以直接跟他说该怎么做,甚至有需要的话可以侵略。这是西方的做法,他们觉得这样做是应当的、正常的,其他国家也应当采取类似的行为方式。比较好的例子就是对“民主”这个词的解释和“西方民主”的使用,他们认为西方民主应当是普世性的,所有国家都应当按照西方的标准去做,如果你没有做到,我可以侵略你。
中国对此的观点完全相反,他不会期待、也不要求任何一个国家和中国有一样的政治制度。为什么?因为中国不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和中国一样,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对。所以,怎么可以把中国的历史和价值观出口到其他国家呢?可能唯一一个“例外”是越南,因为越南和中国在历史上、政治上非常近。
中国不会像这些霸权国家一样输出自己的价值观,侵略其他国家,因为中国并不认为自己可以成为其他国家的榜样,并不要求其他国家有同样的政治制度,比如气候变化、经济增长,对不同的文明尊重等等。
中国一直迫切想要发展自己的外交政策,但过去并非如此,这并不是重中之重的优先级。我觉得中国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您问的这一点非常重要,相关文章很少,我的书也主要是讨论这一点,即世界如果发生过渡会是什么样子的。
现场观众提问:我们都知道,沟通是理解的桥梁,您觉得讲好中国故事,对于让西方理解中国的现在、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意义,意义大吗?和西方媒体打交道,您对中国的学者或智库有什么建议?因为我看到中国的智库和学者很少能在西方主要媒体里发声。谢谢!
马丁·雅克:这是个很有挑战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我生活在西方,我是从西方角度来讲,如果在发展中国家当然会不一样——虽然中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中国现在和西方沟通的方式是没有效果的,原因是中国没有在和西方沟通,而是在和自己沟通。很大程度上是双方的历史完全不一样。我不是批评中国,但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我认为,很多中国在西方的经历很少,有些年轻人在西方留学过,可能了解多一点,你会发现很多中国人对西方人的思维模式了解的非常少。就这点来讲,媒体在写文章、发表态度时,所采取的视角是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的,这也会影响到沟通本身。中国的沟通方式和西方相去甚远,我并不是说哪一种方式更好,哪一种方式更糟,只是说不一样的文化,西方文化更加自下而上,公众的想法更重要,就是说民众的想法非常重要,但并不是说民众是对的,通常来讲民众可能不对,但他们看法非常重要。但在中国,民众的看法没有通过同样的方式表达出来,可能他们的重要性也较为逊色。所以,在中国很难找到和西方对话或发声的方式。
现在中国有抖音、TIKTOK这些大公司,很有意思,这可能成为年轻人主要的沟通方式,尤其在西方,这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可能年轻一代可以有很多可以教给老一辈人的东西,年轻人对这些更加熟悉和习惯。这倒不是说和老年人完全不一样,只不过对年轻人来说,接受这些事物更加自然。
我在伦敦刚刚参加过一个电视辩论,辩论主题就是中国,参加辩论的有一方本身还是挺聪明的,但说到采访,你就会发现还是挺难搞的,因为他的风格是特别有侵略性的。我觉得他也不能算是研究中国的学者,就是一个研究中国的人,具体名字我就不说了。当时,这个电视辩论其实算是实验性的节目,所以当时在主持、参与这个辩论时,这个人扮演的就是反方。当然,这个节目我不是很喜欢,我去过两次,不太喜欢那种形式,我更喜欢小组讨论。两次我都觉得和这个人沟通起来特别困难。
回到刚刚谈到的第二点,为什么西方对某些观点如此充满敌意呢?因为在西方你不按照这种风格来的话,别人不会听你的这些观点。我们还是得想想看,能不能没有这个风格,还能保证有效的沟通。大概在2000-2016年之间,西方和欧洲,包括英国,整体上对中国特别特别感兴趣,当然也有很多对中国的批评,但当时整体是特别希望能对中国有所了解,对中国有更多认识,像中国的减贫、增长率等等,西方人觉得对自己来说也是好的机会,因此当时可以说比较开放。
但现在的心态是不断往内看,不断变得狭隘起来。比如疫情期间,西方很多对中国的报道都是非常错误的,甚至进行妖魔化,当然这其中特朗普难辞其咎。我认为,中国在对外沟通时,也要仔细想想战略。年轻人是很重要的基础,可以发挥作用,但前提还得要了解西方。比如,你在美国、在中国都待过很长时间,特别了解两边的情况,这种沟通就完全可以做得到的。但面对西方的舆论挑战,我们还是要想合理的方法解决。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中国经济如有实质性转型,会大幅提质”
2024-09-12 17:18 -
“支持两个非洲国家入常,但否决权另说”
2024-09-12 17:17 欢乐联合国 -
前美驻华大使尚慕杰去世,任上发生中国大使馆被炸事件
2024-09-12 17:06 中美关系 -
澳媒称斐济遭到中国黑客网络袭击,外交部:挑拨
2024-09-12 15:47 中国外交 -
“中国油菜籽产业提起申请困难,中方依法自主发起调查,符合规则”
2024-09-12 15:47 产业万象 -
商务部部长将赴欧磋商
2024-09-12 15:32 车市快讯 -
特朗普“酸了”:她要付出代价
2024-09-12 15:03 美国大选 -
芯片供应紧张引不满 黄仁勋:必要时,可弃用台积电
2024-09-12 14:49 观察者头条 -
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揭晓
2024-09-12 14:13 科技前沿 -
美国公民被以军射杀,家属:我们等着拜登的电话
2024-09-12 12:22 美国一梦 -
眼红中国电商,美议员又撺掇对这个下手
2024-09-12 12:00 中美关系 -
拜登公开戴上这顶帽子,白宫火速回应
2024-09-12 11:22 美国大选 -
“俄罗斯若真报复,美国就找中国买”
2024-09-12 10:50 能源战略 -
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死灰复燃,白宫强烈反对
2024-09-12 10:39 中美关系 -
匈牙利总理顾问硬刚希拉里:先照照镜子
2024-09-12 10:12 -
全票通过,中方发声
2024-09-12 09:33 -
秘鲁前总统藤森去世,刚刚宣布再次竞选
2024-09-12 09:33 -
俄企承建土核电站:德国不发货,转头向中国买
2024-09-12 09:28 观察者头条 -
扎哈罗娃:美日若来犯,中俄将联手
2024-09-12 09:24 中俄关系 -
对最大供应国下手!印度将对中国钢铁加税,最高30%
2024-09-12 09:05 龙象之间
相关推荐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5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09“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4“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9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亚完全转向中国”
-
信中国还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来了
-
俄方定性:恐袭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