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苏斯曼:“一份给我们,十九份留给自己,发达国家就是这么对待我们的”
新冠疫情最致命的阶段似乎已经结束,但低收入国家依然在受到新冠大流行余震的冲击。疫情期间,发达国家推出了大量的量化宽松举措来提振经济并为民众提供社会服务。平均下来,20国集团国家将GDP的20%用于这些优先事项,而低收入国家只能投入GDP的百分之三。为了在2020年维持民众的基本生活和社会服务,一些低收入国家借贷了数十亿美元来维持国家运转,而他们国内的迫切需求还在不断增加。
即使疫情造成的最严重威胁已经过去,低收入国家仍然要用大笔财政收入去偿还债务,而不是投资卫生事业、经济发展、教育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2021年,在有资格获得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援助的70多个低收入国家中,其偿债额占GDP的平均比例跃升至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根据联合国最近的一份报告,世界近一半人口现在生活在偿还外债的支出大于医疗保健支出的国家,这一比例自2020年疫情以来增加了25%。债务后遗症正在阻碍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它们让低收入国家的民众产生了一种世界存在双重标准的幻灭感。
“信任赤字”
全球北方国家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不愿履行其承诺,是南北裂痕日益扩大的一个特别容易被低估的因素,但绝不是唯一的因素。全世界对气候危机的回应也出现了类似的违反诺言情况。
2015年巴黎气候峰会上,发达国家承诺每年投入100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但自那以后,这些发达国家每年提供的援助距离设定目标都差了数百亿美元。更糟糕的是,发达国家当时承诺的气候援助资金70%都是以贷款的形式发放,低收入国家实际上是在借钱(连本带息)来为发达国家所造成的气候问题买单。
在格拉斯哥举行的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国家再次做出了强有力的承诺:这一次,他们承诺到2025年前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支出增加一倍,其中大部分资金将帮助那些在推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贡献相对较少,但承受后果最严重的国家。然而,许多高收入国家仍然没有就他们愿意付出的贡献做出具体承诺,这增加了外界对他们能否兑现承诺的合理怀疑。发达国家的每次拖延都会导致解决方案变得更加复杂且代价高昂。
2022年11月,在埃及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同意设立气候引起灾害的损失和损害补偿机制。图自:联合国网站
目前确实出现了一定进展。今年6月,塞内加尔与加拿大、欧盟、法国、德国和英国达成了总计27亿美元的绿色能源合作协议,以支持塞内加尔的经济复苏并增强该国抵御未来冲击的能力。同月,在新冠疫情期间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的赞比亚经过漫长谈判,达成了一项突破性的债务重组协议。但来自发达国家的援助仍然是缓慢、零散的,且援助规模远不能与低收入国家所面临危机的严重程度相匹配。
打破僵局的尝试
许多低收入国家现在想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或者在思考独自解决其问题是否是唯一可行的手段。但全球北方和南方国家的命运仍然紧密相连。
某种程度来说,由于债务危机和疫情对各国财政预算造成的限制,我们这一代人正面临全球卫生与经济发展事业最艰难的时刻。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数十年来在消除极端贫困和降低儿童死亡率方面取得的进展,目前面临付之一炬的风险。各国有必要共同努力以应对这些挑战,然而,如果不协力修复全球北方与南方之间的裂痕,在任何地方或领域都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发达国家不仅有采取切实行动的道义责任,也因为这样做符合他们自身的利益。在全球化的世界中,任何地方的不平等现象都会破坏全球各地的安全与繁荣。
承认新冠大流行时代出现的信任危机将是一个好的开始。但修复南北间裂痕需要的不仅仅是道歉或下次会做得更好的空洞承诺。确切地说,全球北方国家的领导人必须确保他们已经公开承诺的援助能够及时送达受援国。扩大多边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也会有所助益:这些机构应优先向不太可能获得其他类型资本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提供拨款和优惠融资。
6月在巴黎举行的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是解决低收入国家急迫融资需求的重要一步。但这从来都不是终点,该峰会最大的贡献是为中低收入国家领导人提供了表达期望的宝贵平台。除了向低收入国家兑现物质承诺外,发达国家还需要学会将低收入国家的领导人视作真正的合作伙伴。在巴黎峰会上,肯尼亚总统威廉·鲁托(William Ruto)表示,非洲国家长期渴望被视作全球问题“解决方案的一份子”,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拖油瓶”。
只有当发达国家不再将低收入国家视作其慈善事业的接受者时,它们才能找到拥有专业知识的有力盟友,这些盟友能够帮助应对一些最持久的卫生和气候问题挑战。
在这方面,一个有前途的框架是非洲开发银行的混合资本模式。这是一种新颖的合作机制,允许各国将尚未使用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资产储备转移至一个多边开发银行,从而增强该银行帮助陷入困境的经济体偿还债务、为关键的发展和可持续性项目提供融资的能力。
这种创造性的模式源于一个由非洲国家主导的多边合作机构,可以为世界各地的多边开发银行与政策制定者树立可信的先例。通过加强此类合作,当全世界下一次遭遇类似新冠疫情的全球性危机时,更多国家将有能力做好应对危机和恢复重建的准备。这不仅有利于南北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也将增进每个人的福祉。
(原文于9月8日发布在美国“外交事务”网站,原标题为:“全球南方国家新生怨恨的根源——富国在疫情期间的自私应对如何引发不信任。” The Roots of the Global South's New Resentment, How Rich Countries' Selfish Pandemic Responses Stoked Distrust.)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在黄岩岛拆中国的浮动屏障?菲律宾谎言被拆穿
2023-09-28 06:35 南海局势 -
“我不会坐在那里听美国人说教,不可能”
2023-09-27 23:01 美国一梦 -
美官员:被朝鲜驱逐的美国士兵已被美方拘押
2023-09-27 22:57 -
都想减少“对华依赖”?谈判遇挫,澳部长对欧盟警告上了…
2023-09-27 21:40 欧洲乱局 -
俄罗斯再制裁23名英国公民,包括英国防参谋长
2023-09-27 21:30 俄罗斯之声 -
参众两院两党对立严重,美国政府“关门”成定局?
2023-09-27 21:27 美国政治 -
印度外长:加拿大有很多有组织犯罪分子,攻击印度被纵容
2023-09-27 20:15 -
“涉及在华芯片生产,美国将无限期延长对韩豁免”
2023-09-27 19:58 -
第四次中德高级别安全对话在柏林举行 陈文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2023-09-27 19:22 中国外交 -
朝鲜决定驱逐非法入境的美国士兵
2023-09-27 18:40 -
俄罗斯考虑效仿中方,美日火速发声
2023-09-27 16:41 福岛核泄漏 -
美商务部将部分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我商务部回应
2023-09-27 16:08 中美关系 -
商务部:推动合理缩减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
2023-09-27 15:50 -
美方以所谓“新疆强迫劳动”为由将3家中企列入实体清单,中方回应
2023-09-27 15:48 -
外交部:菲方的所谓行动纯属自娱自乐的闹剧
2023-09-27 15:43 南海局势 -
拜登的狗第11次咬人,白宫:它压力太大了...
2023-09-27 15:22 -
韩媒担心:这样下去中国游客也不来了…
2023-09-27 15:15 -
为筹备奥运,巴黎转移大量流浪者?
2023-09-27 15:07 法国来信 -
几十年来首次,以色列和沙特开启“里程碑”式访问
2023-09-27 11:30 观察者头条 -
拜登老是摔,怎么办?策略竟是换鞋穿,少走路…
2023-09-27 10:43 美国政治
相关推荐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34“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91“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93直播:如何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来自毛泽东的智慧 评论 3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认为欧盟在占美国便宜,别指望梅洛尼能谈成”
-
“为防止被美国偷窥,连英国也支棱起来了”
-
特朗普:鲍威尔赶紧下台,总是迟、总是错
-
“中国有韧性美国则不然,特朗普已经搞砸了”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世界贸易将围绕中美运转,美国如此笨拙…”
-
“中国将缺席,英国遭受打击”
-
“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要重现广场协议?”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