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克疾:油价暴跌,中国为何能成最大赢家?
关键字: 油价最大赢家石油储备页岩油页岩气沙特OPEC能源成本今年恰逢中国石油储备大年,“石油资源战略”正处于二、三期之间,还需要补充进口大量原油以达到既定目标。年初国际原油价格在高位徘徊时,中国就已经开始大举买入,甚至在油价登顶前的4月份创下了石油进口量的纪录新高。在油价登顶之际的6月份,中国进口石油的速度居然也达到“至少十年最快的水平”,彭博新闻社甚至报道称“(中国)这种囤油速度助推了国际油价持续高位”。“有钱、任性”的中国人不畏冲天油价也有大手笔,如今价格跳水岂能袖手旁观?中国可谓鸿运当头:本来就想买,不小心又碰见了大酬宾。买!买!买!
中国成为疯狂买家,世界各地油轮云集中国的景象蔚为壮观。虽然三季度中国GDP年增长率降至近六年新低,但是石油进口量却不降反升。据彭博社消息,10月18日一天就有80艘平均运能为200万桶原油的巨型油轮驶向中国,而过去两年平均每天向中国运油的油轮数量仅为63艘。
根据彭博统计图表,以中国为目的地的油轮数量接近最高纪录。蓝色框表示该区域内的油轮数量,三角箭头为其他油轮
中国石化控股经营的中国国际联合石油化工公司10月份居然还预定了全球最大的超级油轮TI欧洲号(TI Europe),将它作为海上石油储存运输平台,借道新加坡从阿曼和阿联酋大量买入原油。10月份该公司买进创纪录的47船中东原油,相当于2400万桶,远超其处理能力,因此这些进口石油的去处很可能就是各个战略储备点。
世界最大油轮TI欧洲号
除了购买石油运回储存外,中国还可巩固、重组海外能源资源,利用外汇向产油国直接购买石油权益和制订中长期供油协议,或利用经济资本换取政治筹码。在石油企业利润降低甚至某些出现经营困难的大环境下,买方谈判筹码增加,此时展开相关并购,商机颇多。例如,今年9月俄罗斯石油公司就向中石油提议,邀请其入股旗下最大的油田之一Vankor(万科尔),此事除了中俄关系向好以外,连续暴跌的油价亦为重要催化因素。
馅饼之二:低能源成本促进国内经济繁荣
由于美国石油产量增长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国今年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而总体石油消耗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对中国这个石油消费大国来说,国际油价走低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因素。按2013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来计算,油价每下降1美元,能为中国进口石油节省21亿美元。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其价格下跌将会传导到各个产业,带来经济整体运行成本下降,并刺激产生新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国内经济繁荣。
美国能源信息局发布中美两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对比,红线为中国净进口量,蓝线为美国净进口量,虚线左侧为历史数据,右侧为预测数据
在市场供应端,燃料成本占集运公司、航空公司和公路运输的总成本超过20%,物流成本下降成了此番油价暴跌带来的“最可口”馅饼。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发改委随即下调汽柴油价格,继而出现了历史性的“八连跌”:自今年7月21日起,汽油累计下跌1.12元/升,柴油1.25元/升,大型货运车辆一个月就能减少近2000元的燃料开支。物流成本大幅度下降不仅本身体量可观,而且也会带动其他基础因素价格下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创5年新低,综合价格相比2014年初已经下跌8.3%,原煤、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价格纷纷跳水。原材料和物流成本降低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无疑是一次意外的“减负”馅饼——物流成本下降可以部分抵消人工成本和融资成本高企带来的压力,维持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在市场需求端,更低的油价将降低出行成本,促使消费者更加倾向娱乐、旅游,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汽车产业的增长。此外,根据中信证券的预测,原油价格下降30%,将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约0.18个百分点,消费者花同样的钱可获得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国民的有效需求,刺激消费。
综合上述利好影响,中信证券根据能源价格与生产者成本和产量关系,预计未来一年中国GDP将受油价下跌影响而提升增速0.21个百分点。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51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198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91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10“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