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克疾:油价暴跌,中国为何能成最大赢家?
关键字: 油价最大赢家石油储备页岩油页岩气沙特OPEC能源成本在国际油价连续暴跌之际,11月28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维也纳召开了也许是该组织十几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国际油价已如高台跳水一般猛跌,但意外的是OPEC并没有宣布减产,石油生产目标将保持在3000万桶/日左右。OPEC的声明一出Brent和WTI期货油价应声猛跌至每桶71.53元和68.5元,最大跌幅居然达到8.4%之巨。美俄打响石油冷战?沙特绞杀美国页岩油气?一时间众说纷纭,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最关心的问题无疑是:我们能否成为最大赢家?
Brent指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现全球65%以上的实货原油挂靠布伦特体系定价。图为Brent石油近一年来的走势,油价在6月到达最高点之后连续下跌,到11月28日出现了单日最大降幅
WTI指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即期合约,被多数投资者视为国际能源市场的基准价。图为WTI石油近一年来的走势,和Brent类似,油价在6月到达最高点之后连续下跌,到11月28日出现了单日最大降幅
随着页岩油气开采技术日趋成熟,尤其是水平钻井(Horizontal drilling)和水力压裂(hydraulic fracturing, “fracking”)技术突飞猛进,美国油气连续多年增产,达到80年代以来的产量高峰,并获准出口。这一系列挑战使得OPEC的市场份额大幅缩水,从原有的50%下滑至现在的40%左右,若说其“调节生产者(swing producer)”地位“灰飞烟灭”亦不为过。面对页岩油气在高价位发起的挑战,传统油气开采国的最大优势在于成本:伊拉克、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只要30美元/桶的基准价就能获利,而美国则需要将价格维持在80美元/桶才能保本。
据国际能源署2014年的估算,美国原油产量已经和沙特非常接近,而5个最大产油国中仅有沙特是OPEC成员。从左往右依次为排名、国名、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估算时间。
如此看来,如果OPEC此番决定减产以维持油气价格,虽然暴利得以维持,但市场份额会被对手进一步蚕食,最终得不偿失;而如果OPEC决心利用其大额利润空间和美国“死磕”,那页岩油气的强势就会因成本高昂而崩溃。对于传统产油国来说,牺牲市场份额换取短期暴利的策略已经难以为继,以“手有余粮,心里不慌”的姿态放任油价暴跌就成了上策。想要真正死磕页岩油气,短期超跌触底恐怕只是挠痒痒,油价至少要持续低位徘徊才能实现目标。
美国和OPEC相争,俄罗斯已然躺着中枪:和中东产油国“小而确幸”不同,俄罗斯虽然产油成本不算高,但是作为世界大国,俄必须利用石油的利润空间填充其他烧钱的地缘战略目标,而随着利润空间遭强力挤压,俄罗斯苦不堪言。至于中国,这次居然没有担纲“最大输家”的角色,反倒是像被连番掉下的石油馅饼砸中,恐成最大赢家。
馅饼之一:中国借低油价完善能源储备体系
石油储备在战略保障上的意义不言而喻。此外,因为储备不足(包括商业和战略储备),中国严重缺乏价格调控能力,长期陷入“越买越贵,越贵越买”的困境,也抬高了国内能源成本。
国际能源署规定一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安全线”相当于该国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无论是静态计算还是动态估测,中国的石油储备能力都远低于这一标准,更低于石油净进口国平均172天的现有水平。更何况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可以预期,原油对外依存度将在2013年58.1%的基础上继续升高。
中国政府在2001年时才正式提出“战略石油储备工程”,战略储备的短板亟待补足。该工程计划分三期完成石油储备基地的硬件设施建设,在2020年之前将原油储备量提升到90天的国际标准。毫无疑问,近期油价暴跌成为中国补完能源储备体系的天赐良机。
根据习近平在G20会议上作出的承诺,中国现在已经公布了战略石油储备工程第一期的储量数据,第二第三期工程还在进行中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国打了个样” 评论 11“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70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212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91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11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