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玛雅: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关键字: 中国崛起战略高度思想界访谈民主政治高端访谈这是执政理念问题,也是政治方向问题。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人民群众成为奔小康的主力军,成为实现中国梦的筑梦者。同时,“要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一句话,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共和国不能忘记自己的人民,奔向“两个一百年”这趟追梦列车不能把劳动大众给丢下。否则,中国梦就不可能实现,或者只是实现少数人的“美国梦”。
七
中共十八大以来,同是“共和国一代”的新一届领导人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强大魄力,给国人以坚持中国道路的信心。前所未有的反腐业绩,也赢得了点赞,凝聚了民心。然而,当下中国正面临严峻挑战,前面的路崎岖不平。一度创造了发展奇迹、证明“中国为什么能”的中国道路,正在经受风雨考验。中国能不能走出这个峡口,重现广阔前景?终结了“历史终结论”的中国模式,能否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能否最终成功实现?这是今天关注中国前途命运的人们最忧心的问题,也是中国严肃的思想者们深刻思考的问题。在此艰难下,“向前走”需要汇聚更多的信心、智慧和力量。幸运的是,不管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中国都有一大批宁守家国、深明大义而不动摇的人。
这也是我作这本书的意图之一——探寻这代人的心志,也就是担当。采访中,我在挖掘思想观点的同时,也和专家学者谈他们的个人经历、感悟和追求。回顾这一代人的心路历程,自始至终,他们都把个人的理想、事业与整个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在自觉坚守,自觉担当。在经历风雨和磨砺后,支撑他们始终不悔、至今不渝的内在坚持,是浓浓的家国情怀。“时穷节乃见”,共和国这代人,他们的信念、思想和情操,正是中国战胜当下危机和迎接未来挑战最宝贵的资源和力量。
黄平研究员说,我们解决“挨骂”的问题,绝不是在思想和文化层面向别人求饶,在价值和制度层面缴械投降,而是要向世界证明中华文明本来就有的正当性,让世人看到和认可中国道路的正当性。如果说改变舆论环境是一场无硝烟的战斗,那么可以借用一个词,这是一场“文化上甘岭”。今天的中国,一方面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最近的时候;但另一方面,在国际环境尤其是舆论环境层面,在对话语权的竞争中,我们还在延安,还是游击战。但越是游击战越要讲主动性,越要分清敌我友,越要抓住文化领导权。在发展道路和国家安全这样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不仅要积极争论,还要敢于亮剑。
秦天将军说,今天军队的职能和使命,其内涵外延都有了很大变化。但是我们始终不变的,也是永远不能变的,就是这支军队要真正肩负起对党和国家、对人民的使命担当。老一辈完成了他们的事业,我们是他们的传承者。这个传承不光是事业的传承,也是精神的传承。当前我们最重要的就是,围绕实现新时期强军目标,破解军队建设的诸多现实问题,实现人民军队的本色回归和精神重塑。我相信,当这支军队回归本色,重塑精神,就永远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一定能肩负起党和人民的希望与重托。
余永定研究员说,中国经济学家的目标应该是国家利益最大化、公众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为了某个特定利益集团或社会层级的利益。如果你同某个特定利益集团接触较多,谁能保证你在不自觉中不会把这个集团的利益当作国家利益了呢?绝对超脱是不可能的。如何才能保证你确实是从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出发?对我来说很简单,就是你提出的政策主张是否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安全?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这个原则下,当你提出某种政策主张的时候,你的出发点自然不是某个特定集团或层级的利益。你也会讨论收入分配问题、贫富差距问题,但你关于这些问题的主张,出发点也应该是国家利益、公众利益的最大化。
高柏教授说,中国高铁要走向世界,就必须积极开展针对出口对象国的国际研究,并动员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领域为此提供智力支援。发展这样的软实力不仅是中国高铁走出去所提出的要求,而且也是中国崛起的重要前提条件。一个国家的知识生产必须反映它所处时代的根本需求,中国在21世纪迫切需要支持“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国际研究。我现在最关心的是“一带一路”战略在具体的有关国家如何落地的问题,我们的研究课题都是围绕这方面的问题展开的。我们希望在高铁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中,做些有价值的研究工作。
王湘穗教授说,中国要成为美国的朋友,首先要当美国打不败的敌人——不打不成交。打,主要不是军事交锋,而是战略博弈,是精神、物质、行动的博弈,在博弈中实现合作。这样可能促使美国承认中国的崛起,以分享的姿态重新跟中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如果是这样,中美还能走得更远,在太平洋共同发展,甚至形成新型大国关系。中国与美国是有不同战略利益的两个国家,绝不是“夫妻”。中美之间,以博弈求合作,合作就可能出现,因为他认为你是合格的对手。如果我们以退让求合作,就没有合作。中国的战略家们要看到这一点,坚持博弈论和辩证法,所有的利益都要靠博弈来获得。
祝东力研究员说,当今世界,与民主宪政相比,民生和发展至少也是一种同样重要,甚至可以说更为重要,也更为根本的价值。我们要有自信。凭借“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举国体制+市场机制”这种中国特有的制度优势,以及世界上最庞大的生产和建设能力,围绕“民生和发展”,我们完全可能构建一套既是中国的,又是普世的新型话语,与西方那种口惠而实不至的“民主和宪政”相对抗。那么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西之间的力量对比就将发生扭转。
潘维教授说,立足中国国情,创新社会主义理论和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21世纪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是我党巩固执政地位,树立理论自信,在国内国际争取话语权所必须面对的挑战。我们创建“中国学派”的社会主义理论,既是为了改善中共与本国及外国民众的交流沟通,也是为了与世界主流政治话语系统竞争,获得与中国硬实力相匹配的话语权利和地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生力军,也是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力军。
李玲教授说,坦率说,我们这些坚持中国道路的人相对势单力薄,而否定中国道路的势力太强大了,双方力量对比极不对等。但是我们生逢这个时代就应该尽力,尽力了,即使不能扭转乾坤也无悔。如果没尽力,我们将辜负这个时代,愧对这个时代。我很乐观,人类社会将不断往前走,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探索是不会停止的。20世纪所向披靡的资本主义制度遇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世界带入了一个政局动荡和社会冲突多发期。在这个重要转折时期,中国怎么能抓住机遇?我们需要新一轮的或新版的社会主义。唯此才能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苏力教授说,中国的学界一定要研究中国。一定要知道,我们不是在复制外国的制度,我们是在创造一个制度——一个覆盖和造福近14亿人的制度。就像毛泽东60年前讲的,“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中国近代以来,一代代的志士仁人百年奋斗,好不容易走到今天,就快要做成一件大事了,我们这代人应该继续努力,去做成这件事。哪怕再艰难,可以说是“逆袭”,但是当我们把肩上的担子交给下一代的时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实现。这太伟大了,你说一个人一辈子还能干什么事比这个更伟大?!
八
我写“共和国一代”的坚守与担当,因为我也属于这代人。我们坚持中国道路、追求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是共同的。曾经有媒体记者在采访我时问过一个问题:中国今天的主要思想派别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新左派,你属于哪一派?我说,看过我书的人,一般认为我是新左派。我有左翼情怀,注重平等,主张共同富裕。但另一方面,我的全部民主政治理论都是在美国接受的,对“民主政治+自由市场”的美国模式的优长之处,我有深入了解,我也认同自由主义理念。在这个意义上,你可以说我是自由主义左派——尊重民主但不迷信民主,尊重市场但不迷信市场,尊重科学但不迷信科学。
其实我觉得,本土派、民族主义、新左派或自由主义左派,都不足以概括我的思想立场,我更愿意定义自己为“中国派”。有位很有名气的网络写手在对我《亲历美利坚》一书的书评中写道,“千秋不改,家国情怀”。就家国情怀而言,就从中国立场出发思考问题、发表意见而言,可以说,和我志同道合的思想界、舆论界的朋友们,都是“中国派”。我非常认同潘维老师提出的“中国学派”主张。我认为,中国学派的使命,就是高高举起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大旗。
也许因为我留学美国的经历,有人评价说,玛雅看着也像个纽约客,竟长了一个“西柏坡的脑袋”。说实话,我喜欢这个评价。但我也觉得,这个评价太高,我受之有愧。“西柏坡”那代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共产党那时是朝阳,马上就要建立新中国,实现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我希望中国强大,很多我的同时代人都和我的想法一样。就像曹锦清老师说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这些有着近代记忆、有家国情怀的人是认同的。只要对近代有点感觉,对追赶有点热情,对这个梦的成功实现是寄予深切期望的”。(《中国为什么能》)包括今天的80后、90后年轻人也都有中国强大的梦想,要这么说,长“西柏坡脑袋”的人多着呢。
我猜说这话的人可能是不理解,我在美国被洗脑多年居然还这么爱国,这么正统。这和我的成长环境、从小受的教育有关。我出生在军人家庭,自己也在部队入党,这决定了我对中国传统和中国革命理想有所继承,我不是数典忘祖的人。所以我作《中国为什么能》和这本《家国大义——共和国一代的坚守与担当》没有悬念。对我来说,共产党不能变质,红色江山不能变色,这个信念与生俱来,是流淌在血液中的。就像黄平老师所说,“只要长江长城还在,黄河黄山还在,中国就在,我们的希望就在,就不会失去底气和信心”。
再说我出国学习也不是为了西化,而是为了提高和强健自己,回来报效祖国。尤其我在美国生活多年,经过不断比较,知道西方文化中要学什么,对自己的文化要珍惜什么。我的这种认识也许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从美国学成归来、深知“市场+民主”美国模式的人,包括我采访的多位学者,并不是美国的追捧者,不是所谓的“普世派”,而是坚定不移的“中国派”。
当今世界,中国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中国的崛起,世界已大不相同。美国人一向认为,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仍将是美国的世纪。的确,过去半个多世纪美国强大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扶持并成就了一个发达的西方;有能力“输出富裕”,这是它软实力最坚实的根基所在。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这种能力在衰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部分取代了美国的这种角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在国际关系领域意味着,谁能够创造财富,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谁就能拥有话语权,拥有制定规则的权力。按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本来还不足以担当这种分量的角色,但由于中国人多体大,由于共产党有上下动员的能力,由于举国体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长,中国可以提前参与到划分全球蛋糕的游戏中。这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制度优势所在,是社会主义中国能够影响世界、对人类有所贡献的根本所在。当然,前提是,中国能够保持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同时要具备与所希望拥有的话语权相对称的自我保护能力——经济上的、军事上的、思想上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30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33“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42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评论 139“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评论 95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