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玛雅: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关键字: 中国崛起战略高度思想界访谈民主政治高端访谈由此我认为,《中国为什么能》的出版十分有意义。就像书的封底说的:“世界需要中国的声音,中国需要积极的能量。”我很高兴这本书已被翻译成英文出版,让世界听到“中国学派”的声音。
四
“中国学派”是当代中国思想界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的中流砥柱。正因此,这是我在选择采访对象时最重要的一个标准。选择与这些专家学者对话,因为他们是以“中国立场”在思考,在探究,在求真。他们的思想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也有助于启迪心智,培养家国情怀。
有人建议我采访一些外国学者,包括某些知名的美国中国问题专家,以求“从更开阔的视角来阐述对三个自信的理解”。我没有接受这个建议,因为不符合我的初衷。近30多年来,关于中国发展、变化和现状的解释、论述多如牛毛。但这些论述很多都存在两个局限:在分析工具上,多沿用从西方历史情境中提炼出的既有理论和方法,少见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创新;在观察立场上,囿于西方“普世价值”观念,惯于从个人与政府对立的角度出发,罕见对中华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维护与坚守。《中国为什么能》所要体现的是全新的“中国视角”,所要表达的是鲜明的“中国立场”,而非海外视角、海外立场,否则就和其他很多思想作品一样,突破不了上述这两个局限。
同样,《中国为什么能》也没有遵循中国官方的表述和逻辑,而是从民间独立的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发展的轨迹以及走向强大的奥秘。它遵循的是思想学术界的“独立之精神”和求真原则,而不是服从某种既有的结论或目的。
《中国为什么能》汇集的15位专家学者的思想和主张,在当代中国思想界有相当的代表性。尽管他们的观点不尽相同,却都在思想和文风上排斥官八股和洋八股,展示了“中国学派”的独立思想境界。不仅如此,这本书的中国视角也并非自说自话,明显有同西式主流话语体系沟通对话的优势。由于这种对话是平等的,不是跟着人家走,因而是新颖独到的,对西方读者也是有吸引力的。
中国社科院黄平研究员评论说,“中国为什么能或不能?”是这些年来中国政界、学界人士在国外经常被追问的问题,甚至是难题。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都对此三缄其口,要么因为固有的谦虚,要么因为不必要的顾虑。当然也有胡言乱语的,尤其是在大众媒体上。但是大多数时候,总是外国的专家和记者们在那里发挥聪明或不聪明的才智和想象力。《中国为什么能》这本书,是不多见的由中国学者自己发出的声音,却并没有多少自吹自擂,更多的是他们的专业分析,也有各自不同的角度和论点。
从这个事实本身也可以对“中国为什么能”看出一点道理,这就是所谓的自信。在这本书里,不论学者们的学科、视角、观点有何不同,自信这一点是共同的,而且是文化上(也包括学术上)的自信。而在这种文化自信的背后,更是从事实来看中国的建设、发展、改革和进步的亿万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否则,那就只能是“为什么不能”了。这本书的受访者都是目前国内最优秀的学者,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爱国立场,都是难能可贵的。相信这本书的英文版一定能引起国外关心中国的读者的高度重视,也能改变关于中国的故事总是由外国人喋喋不休的现状。
而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由于我采访的专家学者情感、立场和观点趋同,对中国的发展前景乐观自信,因此可以想见,会遇到某些批评甚至抵触。我觉得,批评和抵触很正常,是意料之中的事,国内外唱衰中国的大有人在。比如章家敦那样的人,唯恐中国不崩溃,喊了多少年了。这种人已经失去理性,连为了证明“普世价值”都谈不上了。他们是为了证明“中国崩溃论”,所以见不得中国好;中国好了,“中国崩溃论”就成了胡说八道。其实那就是胡说八道,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用曹锦清老师的话说,“那些叽叽喳喳的负面声音,是一个民族成长当中的正常现象。就是一点小杂音,不足为虑。”国内很多人也一样,一旦祭旗,就没了退路,不惜让中国崩溃,也要证明他们心目中的“普世价值”是历史的终点。
当然也有善意的批评。这些批评者忧国忧民,也希望中国好,只是他们看问题的一面比较多,对国家的现状和未来比较悲观。我非常理解他们。中国今天的问题确实不少,而且有些积重难返。就像我在《中国为什么能》的序言中说的:“我们国内的问题很多,困难重重,诸如思想上对道路、制度和方向认识不一致,经济上进入了结构调整的困难阶段,社会建设也遇到大的阻碍,尤其是,腐败正严重侵蚀着执政党的肌体,破坏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国际上需要我们与其他国家相互适应,寻求建立新型国家关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创造有利于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所以,我们唱响中国,但并不回避问题。《中国为什么能》的主调是乐观向上的,同时也不乏忧患意识。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今天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我们自己对中国道路的认识问题。很多人,包括很多党政官员,对我们的道路和制度没信心,从骨子里认同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对改革的方向也有争议,很多唱衰者其实就是“改革者”们自己。习近平反复强调,“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增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说真的,如果连党政领导干部都对我们的道路和制度没信心,中国就有可能倒在复兴的门槛上,成为永远的悲剧。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今天并不容乐观。就像潘维老师指出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蒙昧主义流行于世界,也在我国流行。照流行的说法,从秦始皇到今天,中国两千多年都实行专制;近60年的制度则是“集权主义专制”,即最恶劣的一种专制。这种分类法掩盖了一个事实:西方模式的基础是侵略性的军事和政治、经济机器,是通过武力向全球殖民建国,实行种族压迫,直至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这些基础,中国不曾拥有,将来也不会拥有,也不应该拥有。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中国学界和政界居然有很多人把这种民主与专制“两分法”奉为圭臬。中华体制缺少“合法性”的说法就是这样变成了我国的流行话语,让“根本改革政体”成了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
忘记历史意味着轻薄,篡改历史意味着背叛。中国的复兴在于闯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几代英雄满怀理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才完成的中国革命不能否定。如果我们忘记了西方道路成功的基础和高昂“成本”,我们的国家就会走上不归路,就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我们唱响中国,不是因为中国不存在问题甚至危机,也不只是回击国内外的唱衰者,最主要是为了坚定走中国道路的信念,防止东施效颦,走上失败之路。
五
坦率说,中国今天问题很多,面对着巨大挑战。不能不问上一句:“中国为什么能”的故事还能不能继续讲下去?怎么才能继续讲下去?
中国经济自2010年开始下行。国家在过去两年采取了新一轮的市场化改革,试图稳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但迄今为止成效不彰。与此同时,过去30多年积累的问题已经凸显: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民生问题突出,贫富差距扩大,阶级矛盾、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加剧。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十八大以来,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重拳反腐,但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顶风而上,不收手,不知止;还有一些人谈虎色变,不作为了。体制内外,追捧西方“普世价值”、否定中国道路的势力强大,思想舆论阵地严重失守。资本的力量在席卷中国经济领域之后,开始进军上层建筑。一些党员,甚至所谓的“优秀共产党员”,公开挑战政治底线,质疑党的执政合法性。家门外,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势力恣意妄为,频频挑起事端,试图遏制中国发展……
诸多内外挑战叠加,将中国置于一种“未来不可知”的忧患之中。这一切都在考验着中国,考验着中国共产党。如果认识不清、定力不足,甚或方向不明、政策不当,不能带领广大人民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中国道路就走不长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将归于失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就是这本《家国大义——共和国一代的坚守与担当》产生的背景。这本书收入了我在过去两年对国内不同领域最具影响力专家学者的9篇访谈文章,由《苦难辉煌》的作者金一南将军作序。这些文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中国,看中国共产党、中国军队和中国社会,看今天中国所处的世界,力图回答一个问题:当今中国从哪里来,正在何处,意欲何往?
之所以称为“共和国一代”,因为这是与新中国共同成长和成熟起来的一代人。这10位专家学者中,有一位出生在新中国诞生前夕,三位生于60年代初期,其余都是“50后”——包括我这个采访者。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人,这代人最能体会,中国的今天来之不易。老一辈流血牺牲打下的江山不能断送,他们所开创的气壮山河的伟大事业,一定要在我们的手中传承下去。就像金一南将军所说:“我们曾经与那些伟人同时代,我们今天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我们必须让后人也能站上我们的肩膀。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不惜奋斗,实现多少代人百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为什么能》)
那么,“共和国一代”想要坚守什么呢?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最新闻 Hot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他称“无法确保出席阅兵式的各国领导人安全”,俄方回击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
数千美情报人员将被裁撤,美媒炒:他们“反水”中俄怎么办
-
5年来首次,香港金管局买入美元以稳定汇率
-
特朗普下手,英伟达对华“特供版”要改
-
中国人寿通过议案,险资有望加入债券“南向通”
-
美防长命令双航母战斗群继续留在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