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义:拯救了上百万生命的中国政府,不应在经济上被误解
最后更新: 2022-11-23 16:43:08至于西方的那些年老体弱者,他们几乎时刻处于风险中,无法正常生活。以去餐馆吃饭为例。
你当然可以说,“你们要采取预防措施呀,比如戴上口罩”。但你不可能永远戴着口罩,你不可能在餐馆里戴着口罩吃饭。这就意味着,年老体弱者必须从这两个选项中二选一:或者冒着健康永久性受损的风险去餐馆,或者放弃去餐馆。但当他们旅行在外时,不去餐馆是不可能的,对吧?旅行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我对新冠疫情非常谨慎,我常常居家,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新冠疫情刚刚爆发时,我恰巧不在中国。在得知新冠可能传入英国后,我所供职的研究所对工作人员提供了防疫指导,内容包括佩戴口罩、保持卫生、注意社交距离等。所以我做好了充分准备。
事实上,我还能够帮助英国的朋友们。那时候,在英国很难买到口罩。我从中国购买了口罩,并寄给朋友们。当时,他们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问我:“你为什么要从中国购买口罩?”因为英国政府当时的宣传口径是不需要戴口罩。现在我的朋友们改变了想法。他们对我当年的行为充满感激。
所以,新冠疫情爆发时,我待在家里,感染风险相对较小。不过,我也不是完全没有感染风险。我的妻子出门看望了我们的女儿,途中感染了新冠。
幸运的是,由于她采取了严格的预防措施,出门的几天内一直在做核酸检测,她知道自己感染了新冠。鉴于我当时没有感染新冠,我和妻子分开居住了2周。这2周时间里,我们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不同房间里。我幸运地没有被传染。
这两年时间中,我妻子只有过三次旅行,其中一次就使她感染了新冠。所以,所谓“疫情已经结束了”、“新冠并不危险”、“人们已经开始正常生活”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总之,如我刚才所言,新冠疫情爆发时我待在家里。虽然由于我妻子执意出门看望已经成年离家的女儿,我并非完全没有感染风险,但相对而言我还的处境还算安全。
但旅行确实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只要我选择出门旅行,就会面临感染的风险,无论我是搭乘公共交通系统抑或搭乘飞机。所以,从旅行问题就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根本没有恢复正常。
还有传言称,只要感染一次新冠,就能终生免疫。这就是“群体免疫”政策背后的依据。但是,这种传言同样是无稽之谈。
“感染一次就能终生免疫”的说法适用于一些其他疾病,比如天花。然而,这种说法对新冠来说是不成立的。有很多人已反复感染新冠。在部分案例中,有人感染新冠的次数多达5次。在前两次感染时,他们的症状与流感类似,侥幸没有出现新冠后遗症。但“长新冠”在第三次感染时找上了他们,永久性地摧毁了他们的生活。所以,所谓“一切正常”的说法根本是胡言乱语。
新冠疫情对欧洲人口造成了严重打击,至少在我有生之年,这应该是欧洲所受历次打击中最严重的一次。在新冠疫情中死去的美国人比在越南战争中死去的美国人还要多——大约是后者的30倍。美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因新冠而缩短了2.7岁,这是过去一百年间从未发生过的。这是一场灾难。西方向中国人民选择性呈现的画面完全是谎言,是虚伪的宣传。
在英国,许多人因疫情失去生命,人们修建“新冠纪念墙”以示追思(图源:IC PHOTO)
西方企业之所以炮制这样的谎言,是为了盈利。在西方,这些企业放任无数人失去生命、放任无数人的生活被毁掉,仅仅是为了盈利。只要看看西方人民在新冠疫情中所遭遇的一切,就能明白资本主义是何其残忍、中国人民又是何其有幸能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国度中。
观察者网:如您所说,中国政府一直以来的抗疫举措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这是不容置疑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疫情也给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很多人会因此质疑中国的严格的防疫措施会延缓经济复苏,导致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作为一名经济学专家,您如何看待防疫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罗思义:首先,即使是你也低估了目前西方世界的问题有多么严重,因为你说“中国政府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准确地说,中国政府挽救了上百万条生命,而非仅仅“成千上万”。而在我们这一方,正如我所说,就是460万生命的逝去。你的判断显示出你在中国被保护得多么好。
你是支持中国政府的政策的,但即便如此你依然低估了中国政府在这场疫情中救了多少人。我不是批评你,事实就是如此。这也给了我一种思考,在某种针对经济问题宣传攻势下,有多少人误判了中国的形势。
最新一个季度的中美两国GDP指标已经公布。我们可以回看近三年,从2019年的第三季度开始看三年来都发生了什么。那时正好是疫情爆发之前。
三年来,中国经济增长了14.3%,平均每年增长4.5%,按照中国的标准确实是慢了。 但让我们对比一下美国,美国在这段时间内增长了4.7%,大约每年1.5个百分点。因此,虽然她的经济增速确实放缓了,但依然是美国的三倍,因为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速度更甚于中国。而欧洲地区三年来增长了2.8%,中国的增长是欧洲地区的5倍。
所以,目前的情况并非所谓西方国家经济一片大好而中国经济陷入低增长。因此,认为中国因为拯救了上百万人民的生命而导致经济上的表现不佳,显然是错误的。
看看现在的情况,美国的经济问题又是什么导致的呢?是他们搞了所谓“封锁”吗?显然不是。现实是,美国的经济问题是投资不足导致的,美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萎缩,已经从60年前的占GDP的11.3%下降到如今的不到3.8%。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啸云 
-
拜登台上演讲,台下观众…
2022-11-12 15:32 -
梵高画作再遭殃,这次泼的是豌豆汤...
2022-11-05 10:47 -
这两段小插曲,被美媒选择性忽视
2022-10-31 16:01 美国政治 -
喊出“跨性别女人就是男人”后,这场女权活动被袭击了…
2022-10-27 15:06 美国一梦 -
“我从未见过如此夸张的民调结果!”
2022-10-20 16:27 -
“东方-2022”演习举行全要素实兵实弹合练
2022-09-04 13:15 中俄军演 -
“你们为什么要笑我?我是将军,不是数学将军”
2022-08-22 15:56 -
得知零部件全来自中国,卢卡申科:对华关系好是好事,但…
2022-08-18 19:33 -
这电影“丑化中国农村”? 导演:如果多一点农村电影,我马上拍喜剧
2022-08-10 15:44 -
岛内绿媒直播中,突然出现“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画面…
2022-08-07 15:43 -
收拢情绪之后,我对台海军演的一些感受
2022-08-05 18:16 -
我在中共二大纪念馆工作,谈谈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些感想
2022-07-22 08:52 -
海拔5500米高原山地火炮演练极限射击
2022-07-21 14:48 -
韩国首架自研战斗机KF-21首飞
2022-07-19 15:52 三八线之南 -
纽约游行人群被“枪声”吓跑引发踩踏,事后发现是放烟花…
2022-06-29 10:39 美国一梦 -
俄罗斯vs美国:货与币的战争
2022-04-25 08:05 -
美国知名女记者:美西方如今在造谣撒谎方面已“登峰造极”
2022-03-29 18:48 -
泽连斯基:不再纠结入北约,乌东领土问题可以谈
2022-03-08 22:12 乌克兰之殇 -
这些两会建言与“她们”有关!
2022-03-08 18:27 当代妇女解放 -
直播解读:从外长记者会看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
2022-03-08 18:23 2022两会
相关推荐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7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1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6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