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义:中国,是时候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领导者”了
最后更新: 2021-04-17 11:08:58其次,除了国内政策的效果外,中国领导层还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思路。习近平公布中国长期气候目标的讲话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如果中国能够制定出一份雄心勃勃的应对气候变化蓝图,帮助世界守住1.5℃控温线,进而到2025年达到碳排放峰值,采取措施限制煤炭产量、实现关键经济部门脱碳,同时实现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这无疑将对世界舆论产生巨大影响。
这不仅会激励世界,而且会产生变革性的影响——这将有助于引导全球产业投资从建筑行业转型到农业,进而支持全球经济加速绿色转型,就像中国在太阳能和电动汽车电池领域所做的一样。“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一些项目执行比当地要求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就如中国最近在孟加拉国所做的一样。
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与西方国家发展模式不同的是,现阶段要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没有了高碳和低碳两种模式的选择。世界继续采取高碳经济发展模式所产生的影响可能会破坏和阻碍经济发展,导致更多人陷入贫穷艰苦的生活。中国可以为那些苦于西方国家未能兑现资助承诺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绿色经济的资金帮助,这些国家往往因为西方国家未能兑现他们的经济帮助承诺而陷入困难,确保国际社会对煤炭融资的担忧不会损害“一带一路”的声誉。
这有助于克服全球气候变化合作的障碍。把中国描绘成“气候恶棍”无济于事,只有制定明确的减排和煤炭峰值计划才能守住1.5℃控温线。这就需要西方与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达成统一阵线,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合作停滞不前长达四年,今年全球正将注意力集中将11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及《巴黎协定》是否会提高2030减排目标。这不仅体现在国家层面,也体现在公众舆论层面,公众舆论现在压倒性地支持强化气候行动。全球三分之二的人现在视气候变化为紧急危机。这样的背景有利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展开气候合作。
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与中国合作面临国际和国内双重压力,但与其他问题相比,中美在气候这一问题上的合作是相对阻力最小的。美国气候特使、前国务卿克里近来访问欧盟,劝说他们在国际气候问题上与美国结盟,并促成美国和欧盟委员会发表联合声明,呼吁“与其他全球伙伴合作……特别是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合作”。欧盟和中国近年来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交流显著增多,而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则缺乏与中国沟通 。一个积极的现象是,欧盟一直热衷于与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展开合作。这与克里和英国外长阿洛克·夏尔马发表的联合声明形成鲜明对比,后者没有提及合作,而是呼吁其他国家“团结起来”。
在国内,美国也面临着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合作的压力。根据2021年2月的民意调查,与在其他问题上敌视中国不同,大多数(55%)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应该与中国合作解决气候变化问题,55%的美国人还认为两国应该共同出台一个绿色刺激方案,以助两国同时从疫情和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中复苏。
不过,欧盟执行副主席弗朗斯·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强调,在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前,美国和欧盟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很有必要,因为这将有助于“说服世界上其他主要参与者做正确的事”。事实上,让美国和欧盟提振雄心,兑现拖延已久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融资的承诺,才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拜登对特朗普听任美国在“未来的清洁能源竞赛”中“落后”中国之举非常担忧,中国在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新技术方面的优势可以在帮助发展中国家中发挥作用。美国和欧盟今年将提交新的减排承诺——美国预计将在4月底之前提交《巴黎协定》规定的国家自主贡献(NDC),欧盟则预计将在6月提交升级后的国家自主贡献——将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提高至55%。中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公平分担原则的基础上,为确保守住1.5℃控温线所采取的举措,无疑将有助于对这一交流产生积极影响。
美国借气候问题发难不得人心
在这种大势之下,气候变化问题不可避免地与美国挑起对华新轮冷战的企图联系在一起,与之相连的还有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和西方对华动作。
这包括中国和西方进步环保运动势力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共同的利益,这些势力希望自己的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有更远大的雄心,以期拥有一个安全的未来,而未来能否如他们所愿发展则取决于能否控制气候变化。
自2018年以来,全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为了未来的星期五”运动——这是西方规模最大的环保运动,呼吁各国政府正确认识并应对气候变化。201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召开期间,163个国家的400万人走上街头。虽然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这一运动的参与人数受到限制,但过去数年这一运动在公众舆论中所产生的影响并未消失。根据2021年1月公布的一份针对50多个国家的全球民调,全球64%的人认为气候变化是对人类的严重威胁,是紧急情况;在美国,65%的人认为全球现已进入气候紧急状态;在德国、西班牙和法国,超过70%的人相信这一点;在英国和意大利,81%的人也持同样的观点。
西方新的气候运动关注的焦点是他们的政府能否拿出干实事的劲头来应对气候变化。由于对长期目标与短期政策相冲突感到失望,他们打出“不要空洞的承诺”的口号,并呼吁各国通过具有约束力的年度减排目标。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巴拉圭急需中国疫苗,有人嗅到了“断交”的味道
2021-04-17 10:2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俄罗斯对等反制:驱逐10名美外交官,禁止8名高官入境
2021-04-17 09:43 俄罗斯之声 -
二人大谈中国,提及台湾和新疆问题
2021-04-17 09:23 -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会见北约秘书长
2021-04-17 08:52 中国外交 -
俄罗斯反制:禁止八名美国高官入境
2021-04-17 08:20 俄罗斯之声 -
智利:中国科兴疫苗预防保护率为67%
2021-04-17 07:5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新增确诊81154例、死亡903例
2021-04-17 07:4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我使馆:中方决定对冰岛有关人员实施制裁
2021-04-17 07:28 中国外交 -
古共八大开幕 劳尔·卡斯特罗宣布不再担任第一书记
2021-04-17 07:07 国际共运 -
默克尔接种第一剂次阿斯利康新冠疫苗
2021-04-16 21:5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伊朗宣布产出60%丰度的浓缩铀
2021-04-16 21:28 伊朗局势 -
赵立坚连发七问:日方心虚什么?
2021-04-16 19:09 中日关系 -
缅甸联邦议会代表委员会宣布成立民族团结政府
2021-04-16 18:33 缅甸局势 -
习近平:中国将用史上最短时间实现碳中和
2021-04-16 18:33 中国外交 -
希土外长当着记者的面吵起来了
2021-04-16 18:00 -
河北唐山滦州市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2021-04-16 16:34 地震 -
外交部:已就日美勾连对华消极动向向两国表达严重关切
2021-04-16 16:19 中日关系 -
喝不喝核废水?麻生这波回应“逻辑感人”
2021-04-16 16:17 福岛核泄漏 -
“或许,这是中美关系一抹潜在亮色”
2021-04-16 16:00 中美关系 -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发生大规模枪击案,至少9人死亡
2021-04-16 15:45 美国枪击案
相关推荐 -
“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评论 169“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评论 345“中美谈判后,各国对美更硬气了” 评论 141星辰大海第二站,天问二号为何选它? 评论 70印度人把抵制矛头对准了这两国 评论 264最新闻 Hot
-
“法国情报部门让我干预大选,我拒绝了”
-
“日本车企很绝望’”
-
“我都没买过米,全是别人送的……”,日本农相道歉了
-
高志凯提建议,巴基斯坦主持人的嘴角都压不住了…
-
“学者回望:特朗普这个时期,是中国赶超美国分水岭”
-
华人“钢铁大王”在菲遭撕票案主谋落网,部分赎金已提走
-
“特朗普次子要去越南,想在胡志明市建特朗普大厦”
-
“我来到这里工作,因为中国是支持环保的超级大国”
-
“中国稀土出口审批速度慢,西方急啊”
-
“日本很小心,不想让特朗普丢脸”
-
“我只能靠中国赚钱:听特朗普这么说,想拿石头砸他”
-
美财长认了:美国消费者买单
-
英国也盯上了...
-
美国发生火车撞人事故:2人死亡,至少1人失踪
-
“苹果给了印度希望,结果中美谈成了……”
-
“中美谈判后,各国对美更硬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