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义:中国,是时候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领导者”了
最后更新: 2021-04-17 11:08:58全球气温升高2℃对人类发展的影响要大得多。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数据,如果全球气温升高2℃,多达数亿人将面临与气候有关的风险和贫困;如果全球气温升高3℃,影响更为严重。举一个例子,在全球气温分别升高1.5℃、2℃、3℃的情况下,受热浪袭击影响的人数将会分别为39亿、59亿、79亿。这还会减少耕地数量。全球受作物减产影响的人口数量将增加10倍——从全球气温升高1.5℃时的3500万人升至全球气温升高2℃时的3.62亿人。在全球气温升高3℃时,受影响的人数更将升至18亿人。这样的气候影响也将会对中国造成压力。
正因为如此,习近平在联大号召“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是完全正确的,也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当时特朗普否认气候变化威胁。拜登呼吁召开全球气候变化峰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抵消特朗普政府所作所为严重损害美国全球领导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试图盖过习近平在联大讲话后中国所获得的声望。
作为优势方,发达国家做得远远不够
近几十年来,西方国家未能对气候变化采取足够的行动,尽管它们对目前大气中的大部分碳排放负有历史责任。那些在19世纪工业革命后发展起来并受益于化石燃料无限利用的国家,应该首先以最快的速度减少排放。为了实现减排的公平份额,到2030年,美国应削减85%的排放量,欧盟应至少削减65%的排放量。尽管西方国家最近有一些积极的举措,特别是欧盟和美国均增加了绿色投资,但这还远远不够。
位于美国羚羊谷的火力发电站(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从历史总量来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累计碳排放量主体,它的人均排放量也极高,每年人均排放量为17吨,是中国或欧洲居民的2.5倍,是印度居民的8倍。令人欣喜的是,自2005年达到峰值以来,美国的碳排放量下降了14%。这主要是由于煤炭使用量的减少和可再生电力的增加。但与此同时,奥巴马和特朗普执政时期,水力压裂法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热潮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石燃料出口国。而令人担忧的是,这就导致了过去10年美国甲烷排放量不断上升,而甲烷是一种比二氧化碳更为有效但寿命更短的温室气体。
拜登现在正寻求重新确立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领导地位。他的第一批动作之一是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并撤销了备受争议的Keystone XL输油管道建设许可。拜登已经信誓旦旦地承诺,到2035年实现100%的非化石燃料的清洁发电,以及如果得到美国国会允可,他还将推出一份1.7万亿美元的清洁能源计划。但他是否会解决水力压裂法和油气生产问题尚有待观察,毕竟上述产业正享受着205亿美元的州政府补贴。
检验拜登气候变化政策的第一个关键,是看重回《巴黎协定》的美国将提交怎样一份新版的2030年减排承诺。拜登很可能在4月召开的领导人峰会时宣布这一数据,华盛顿内部人士建议上报削减45%的排放量。虽然这对当时雄心雄心勃勃的奥巴马来说是一大进步,但这仍然远远低于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1.5℃内美国本该承担的公平份额。根据计算,美国的减排份额在75%至87%之间。如果减排幅度在40%至50%之间,那么到2030年,美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将达到8吨——高于中国和欧盟目前的水平,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4.8吨)的两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建议,到2030年,全球人均碳排放量需要达到2.3吨。
作为世界第三大碳排放来源地,欧盟的记录要好于美国,但其目标仍需提高。在过去20年里,由于煤炭使用量的下降和可再生能源的增加,欧盟总排放量下降了24%,人均排放量从12吨降至8吨。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十年来的紧缩政策导致绿色投资有所下降,因为各国政府在技术成熟之前就削减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过去6个月,随着欧盟寻求力推“绿色协议”和绿色复苏,人们越来越关注气候问题——承诺30%的预算将支持气候行动,并将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从40%提高为55%(与1990年的水平相比)。但这仍然低于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1.5℃内欧盟本该承担的最低公平份额(65%)。
将主办今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英国,情况正好相反。它设定的2030年减排目标(削减68%的碳排放量)更高,却没有相应的政策或资金来实现这一目标,而且最近还因为批准了新的污染化石燃料项目违背其气候目标而受到批评。到目前为止,保守党政府为化石燃料发电发放的补贴是清洁能源所享受到的两倍多,其最近还取消了支持能源效率的绿色家园补助。
美国和欧盟均承诺增加清洁能源支出,可谓意义重大。联合国最近的一项重要研究发现,到2030年,绿色复苏预计将使碳排放量减少25%。但迄今为止,全球所有与疫情有关的复苏支出中,只有12%的支出被直接用于支持低碳产业。如果今年要完成碳排放量削减7.6%的任务,扶持低碳产业必须成为重中之重。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驱动力”
鉴于西方在减排方面的作用,中国领导层能否有所作为,进而起到决定性作用呢?首先,这是客观需要。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陆国家,中国跻身“净零经济体”将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的排放量在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快速增加,尽管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四倍,但累计碳排放量只有美国的一半,现在的碳排放量则占世界总量的31%亦或是25%到28%之间(数据之所以有轻微差别取决于核算方法)。中国人均碳排放量目前已达到西欧的低端水平,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全球碳预算空间如此之小,未来5-10年中国、美国和欧盟这三个最大的经济体和碳排放国的所作所为,将对全人类至关重要。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巴拉圭急需中国疫苗,有人嗅到了“断交”的味道
2021-04-17 10:2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俄罗斯对等反制:驱逐10名美外交官,禁止8名高官入境
2021-04-17 09:43 俄罗斯之声 -
二人大谈中国,提及台湾和新疆问题
2021-04-17 09:23 -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会见北约秘书长
2021-04-17 08:52 中国外交 -
俄罗斯反制:禁止八名美国高官入境
2021-04-17 08:20 俄罗斯之声 -
智利:中国科兴疫苗预防保护率为67%
2021-04-17 07:5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新增确诊81154例、死亡903例
2021-04-17 07:4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我使馆:中方决定对冰岛有关人员实施制裁
2021-04-17 07:28 中国外交 -
古共八大开幕 劳尔·卡斯特罗宣布不再担任第一书记
2021-04-17 07:07 国际共运 -
默克尔接种第一剂次阿斯利康新冠疫苗
2021-04-16 21:5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伊朗宣布产出60%丰度的浓缩铀
2021-04-16 21:28 伊朗局势 -
赵立坚连发七问:日方心虚什么?
2021-04-16 19:09 中日关系 -
缅甸联邦议会代表委员会宣布成立民族团结政府
2021-04-16 18:33 缅甸局势 -
习近平:中国将用史上最短时间实现碳中和
2021-04-16 18:33 中国外交 -
希土外长当着记者的面吵起来了
2021-04-16 18:00 -
河北唐山滦州市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
2021-04-16 16:34 地震 -
外交部:已就日美勾连对华消极动向向两国表达严重关切
2021-04-16 16:19 中日关系 -
喝不喝核废水?麻生这波回应“逻辑感人”
2021-04-16 16:17 福岛核泄漏 -
“或许,这是中美关系一抹潜在亮色”
2021-04-16 16:00 中美关系 -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发生大规模枪击案,至少9人死亡
2021-04-16 15:45 美国枪击案
相关推荐 -
《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评论 74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评论 214“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评论 323已致144死732伤,缅甸:请求国际支援 评论 105最新闻 Hot
-
《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
果然,“欧盟没硬起来”
-
美国达美航空一客机与军机差点又撞……
-
美准空军部长:中国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
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
美军飞行员怒了:这是要害死我们!
-
新协议更狠!“乌克兰将变成美国的殖民地…”
-
哥大临时校长将辞职
-
“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
回流美国?美车企集体沉默“装死”: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
普京强硬表态,点了英国
-
已致144死732伤,缅甸:请求国际支援
-
“曾被马斯克嘲笑的中企,现在让美国人高攀不起”
-
“李嘉诚卖港口交易,暂缓?”
-
“菜鸟防长”访菲,大谈威慑中国…
-
“7年造不了一艘船!美国对华下毒,只会毒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