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铭:动钱还是动人?中国应对全球化的对策
最后更新: 2019-11-17 09:07:19【2019年9月8日,“安泰问政”特别活动之“经济 · 快来秀——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未来”主题活动在上海设计中心南馆举行,本文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在该活动中的主题演讲。文章略有删改。】
(文/陆铭)
今天的话题是关于全球化的话题,对于我们60后70后甚至80后的年龄阶层的人来讲,可能特别习惯于在过去三十年的时间里,整个全球,包括中国的进步,包括经济、社会、政治各个层面的进步。最近这些年,特别金融危机发生以后这些年,似乎看到全球化的倒退,这样全球化的倒退背景是什么?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首先我讲的第一个意思,今天在欧洲、美国和中国,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跟我们过去的几十年的全球化进程有关,在经济学里有一个非常基本的原理,国际贸易能够使得蛋糕做大,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但是我们经济学里一个最弱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没有很好预测一个问题,当我们这个蛋糕做大以后,它怎么分配?
我想讲的是在美国、欧洲和中国,都面临这样分配的问题,如果把这个分配的问题理解清楚以后就能理解,今天为什么在全球各个地方似乎看到一些反全球化的声音和行动。
在美国,从占领华尔街开始,他们提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美国人感觉到全球化似乎是好的,的确让美国的消费者享受来自于以中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制造的产品低廉的价格,但是从收入分配来讲,他们感觉全球化红利给1%的人得到了,因为资金在今天全球化时代是全球范围内可以自由的流动,而赚钱的资本家可以通过在碧水天堂开他们的公司,把利润转移到碧水天堂去。美国人99%的人觉得没有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得到什么好处。相反,他们觉得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似乎让美国制造业向外转移,特别使得一些低技能劳动者,特别在美国锈带,制造业的工作几乎在失去。这样形成了特朗普政府上台非常重要的时代背景。一定意义上是全球化惹得祸。
欧洲今天面临非常大的问题是老龄化,背后原因这里就不解释了。富了以后,人活的时间长了,生育率下降,导致老龄化的问题。当老龄化出现的时候,很大程度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增长怎么持续,老年人怎么老有所养。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吸纳移民。但移民带来很多问题,宗教的冲突、文化的冲突,而且这些发达国家觉得,我们为什么要让来自于比较穷的国家的认来分享我们的社会福利,甚至他们觉得这些劳动力流动抢占了他们的工作岗位。
在美国这样的国家通过贸易让他们感觉到全球生产链重组,让他们失去了就业的机会。在欧洲国家,移民是不是抢占了他们的工作岗位。所以产生了反移民的政治倾向,包括最近的英国脱欧就和这个问题有很深的联系。在欧洲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
接下来讲中国,中国加入全球化的过程,那么大家是否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内部,全球化到底发生在什么地方?
其实,在这场加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的沿海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借助于地理优势,实际上更多的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这个时候转化成了中国在加入全球化的过程中,沿海和内地、广大中西部之间到底该如何共享经济发展和全球化的成果问题。
我接下来讲的重点问题涉及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希望大家跟我一起把中国国内的问题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看,就能看得更清楚,很多正在纠结的问题,在讨论中能够找到迎刃而解的方案。
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包括全球贸易流、生产链重组、资金流动、信息、人才的流动,全球贸易主导的全球化过程面临着技术上的特征。人类历史大概在中国的唐朝末年到宋朝的时候,开始出现技术上重大变化,通过水运来进行贸易的成本,开始降到陆上运输之下。这样一来,在今天全球化过程中主要是以国际贸易为主要途径来推动的,经济开放全球化的过程必须以海洋贸易主导,并带来中国面向海洋的经济开放的过程。
给大家看一下这张地图(PPT),不就是中学地理课学的地图嘛。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但是我们人口也多,截至目前,我们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大家看这个地图就知道, 有一条胡焕庸线,这条红线基本把中国分成两半,右边是绿色的,左边基本是黄色的。绿色区域在中国国土面积一半不到,但占的人口有多少?中国94%的人口集中在这条线的右半边,如果把中国和比较宜居的、自然环境比较好的地方的人口相比,中国是人地关系特别紧张的国家。
与此同时,大家运用一下自己的地理知识,复习一下世界地理就知道,中国在全世界比较大的国家里,几乎可以说是唯一一个单面临海的国家。只要到淮河以北就知道,冬天要集中供暖的地方,因为天冷,中国北边的河流基本到冬天结冰,天津以北的海港也要结冰,整个东北地区就更不用说了。可见,能够起到航运功能的河流,大半年是结冰的,而且有一些中国东北河流的出海口不在中国境内。
今天给大家复习了地理知识后就要知道,经济学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贸易、国际贸易、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建立在这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关键词上:比较优势。这是什么意思呢?大家把自己想象成带着中国进入全球化中的投资者,不管是外商只要是国内商人,只要想把这个东西卖到其他国家,你会把它布局在哪里?水运,包括海运成本最低的内河航运,就中国今天的情况来看,真正能在国际贸易中参与到全球贸易或者供应链的内河航运,只有长江中下游,珠江几乎失去内河航运功能。今天中国只有长江中下游才能走大轮船,尤其是南京以下的沿江港口。有了这些地理知识,你会把厂开在哪里,肯定是接近长江入海口。
接下来给大家看一下数据,中国有一本非常重要的杂志,经常在区域经济方面发一些总结性的文章。我跟这个杂志的编辑很熟,有一次忍不住吐槽,你们发了很多关于区域经济的研究文章讲的都不对。杂志编辑说,陆老师你来写吧。后来我跟我学生一起写了一篇非常长的文章,有可能最近能够出来,这篇文章里面讲一些最基本的数据逻辑。
首先给大家看的一张图,基于这篇文章中做的数据分析,我们讨论了中国的每一个地级市到沿海大港口的距离与地级市GDP总量之间的关系,所谓到大港口的距离就是,假设用这个地级市到天津,尽管冬天要结冰,但天津是在北方比较重要的港口;南方的地级市则是去上海,再往南还有深圳、香港,这两地在地理上非常临近。
作者注:上图中PPT的单位应为“千公里”
大家看这张图,横轴是中国的地级市到三大沿海港口的距离,纵轴是地级市的GDP规模。可以发现,离港口越远的地方GDP越小。我现在只放一个变量,解释中国地级市之间GDP规模差距40%。在一个截面数据里,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50%是非常高了,如果用一些其他的变量解释中国地级市的GDP的规模差距的话,在不同的被解释面上只要和经济发展允许,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可以提高到70%,低的只有百分之四十。要看一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如何,根据其到港口的距离可以解释其中一部分,占所有能够通过理论和数据掌握的因素大概为1/2或1/3左右。
作者注:上图中的单位应为“千公里”(下同)
这就验证了刚刚提到的事情,一个城市到沿海的距离非常重要,远远领先于其他因素。
再来看人均,前面主要是指总量,由于中国的人口流动没有完全自由流动起来,所以总量差距会体现在人均上。越远离港口的地方,人均GDP会下降一点,大家仔细看图就会发现,在中国中西部,位置比较高的点往往有这样的特殊性,这些点基本是中西部的大城市和资源城市,比如鄂尔多斯港。讲到地理的因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
如果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方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人均GDP差别,如果生活工作在人均GDP比较低的地方,你会做什么事情。走吗?脚长在你身上,如果你对钱这件事情还没有完全看淡的话,一个简单的做法是,从收入低的地方移民到收入高的地方。
- 原标题:陆铭:动钱还是动人?中国应对全球化的对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又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去世,登记在世只剩80人
2019-11-17 08:49 -
昨晚《新闻联播》四连发:香港必须止暴制乱
2019-11-17 08:27 香港 -
危险化学品丢失,港理工深夜报警
2019-11-17 08:25 香港 -
天花板突然掉下近40斤巨蟒,可能躲了10年
2019-11-17 08:19 -
超万元快递丢失只赔1500?百世回应
2019-11-17 08:19 -
-
“双11奇葩收件名”来袭,快递小哥太难了
2019-11-17 08:09 双11节 -
90万建微博微信?石家庄:平台运维25万,还涉其他费用
2019-11-17 07:44 -
广州17日上午将进行反恐演练
2019-11-16 22:28 中国反恐进行时 -
北京卫健委:一名鼠疫患者病情加重
2019-11-16 22:26 -
-
“他们就是犯罪分子”
2019-11-16 20:42 香港 -
-
-
爱港亲民!驻港部队帮市民清理路障
2019-11-16 18:52 香港 -
驻港公署:你们的“黑手”被抓了个现行
2019-11-16 16:02 香港 -
“就估计有人救我”小伙跳江被救后从容披上棉袄
2019-11-16 16:02 中国雷人秀 -
51岁“高颜值”大妈涉嫌杀人引关注,警方回应
2019-11-16 15:51 依法治国 -
央行: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
2019-11-16 15:36 中国房市 -
香港市民自发悼念罗老伯:我们都是中国人
2019-11-16 13:54 香港
相关推荐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