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中民:炒作中美在中东对抗,正中了西方下怀
最后更新: 2024-05-08 19:09:30实际上,我觉得沙特与伊朗能够在中方主持下在中国完成复交,恰恰是近期三方密切互动的阶段性的成果。中国与沙特、伊朗高层的互动,以及中国在外交理念上提出的新安全观、中东安全新框架、全球安全倡议,所有这些努力所结出的果实就是沙特与伊朗的复交。
沙伊复交的舆论反响很大,甚至被形容为“石破天惊”,但对于我们长期跟踪中东动态的人来说,这一举动其实并不奇怪。沙特与伊朗本来就一直在谈,一直顺应着地区局势求缓和的潮流,双方已经有了两年的对话。当然,假如没有中国的助力,复交的过程可能会耗时更长,确实应该充分看到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所发挥的重要建设性作用,看到中国外交理念与实践在中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要考虑到中国和沙伊将面临的挑战。沙伊签署了复交协议,下一步应该如何落实,双方应该如何解决矛盾与问题。如果双方现在签了复交协议,几年后却发现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在地区热点问题上依旧明争暗斗,那很有可能会再次撕破脸皮。
因此,对于沙特和伊朗双方,还有中国作为第三方,之后还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海湾地区能不能出现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共同参与的地区安全机制?在热点问题上,伊朗能否放弃对黎巴嫩真主党的长期支持?能放弃对巴勒斯坦哈马斯的扶植吗?说到底,双方只有建立互信,才能真正建立稳固的关系。这个过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们对中东的看法确实需要改变,一味从对抗、矛盾、冲突的思维来看待中东问题恐怕不符合当前中东的情况。
观察者网:半岛电视台评价说,“中国斡旋下沙特与伊朗签署协议,对华盛顿形成三维打击”;美国智库保卫民主基金会行政总裁杜博维茨评价,沙伊在中国调节下复交,对美国利益来说是“输、输、输”。如何看待美国的表态?中国对中东地区的参与引起了美国的抵触和怀疑,中国和美国未来是否有可能在中东发生冲突?
刘中民:在国内舆论中,一些带有民粹主义色彩的自媒体总是以美国为参照物来观察和分析中国与中东的关系,有时候看似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中美两个大国力量在中东确实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力量态势,但现在一些自媒体所带的节奏恰恰和西方所希望出现的情况不谋而合——中国与美国会在中东发生对抗。
尽管中美力量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且一定时期内,在美国不断施压下,中美在中东可能会出现局部紧张的态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下一步中美要围绕这一力量变化进行你死我活的博弈。
在中美与中东国家的多方互动中,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是中东国家的战略自主性在增强,这也与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相契合。
沙特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证:在俄乌冲突中,海湾国家、阿拉伯国家都没有选边战队,都选择在美俄之间进行平衡。去年拜登访问中东的时候,沙特外长的回答是非常明确的,沙特与美国发展关系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就与中国走向对立——这就是中东国家的战略自主。
大国在中东的态势正在发生变化,中东国家都看到了美国力量的消退,中国影响的增长。而中东国家自身的战略自主性增强,对未来限制大国在中东对抗会是一个很有利的因素。
美国目前仍然是海湾地区的绝对军事力量(资料图片)
当然,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力量会持续存在。美国目前在叙利亚北部还有上千名军人,在海湾国家也有大量的军事基地,这个地区的国家之间的矛盾对于美国而言仍有可利用的空间,特别是以色列与伊朗的矛盾。美国甚至把中东和印太联系在一起与中国进行大国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东和南亚也有出现了“小四方机制”——即美国、印度、以色列、阿联酋形成的四边机制。因此,美国的主导地位确实和过去不能同日而语,但美国在中东的破坏性作用却日趋突出,它还是能在很多问题上“搞事情”。
在中东地区,未来发展很可能是进入大国关系相对平衡的阶段,美俄中的影响会进入到一个比较复杂的阶段。
观察者网:中国作为第三方调和的模式,在未来巴以问题、乌克兰危机和阿富汗问题上是否有可能再次应用?
刘中民:本质上,这些热点问题和国家矛盾还是取决于国家内部诉求和地区形势。
比如,在比较巴以问题与伊朗和沙特的关系时,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局面。沙特与伊朗这两三年都在寻求对话,而在巴以问题上,双方的冲突在循环上升。不论是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行动,还是巴勒斯坦方面出现一些更年轻的激进力量的反以行动。在巴以问题上,中国提出很多方案和主张,但在当事双方对立上升的情况下,尽管外部力量可以尝试劝和促谈,但没有多少可行性。
乌克兰问题背后的大国博弈更加突出,现在俄罗斯跟乌克兰是彼此互不让步,双方的诉求南辕北辙;乌克兰背后又有美西方的强大力量支撑,美国在中东影响下降,转向乌克兰,这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乌克兰冲突的长期化。中国提出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这一文件,但从美、欧、俄、乌几个主要方面来看,该方案目前很难实行。
阿富汗问题可能要稍微乐观一些,因为目前已经建立了很多机制。现在阿富汗问题的主线是塔利班与“ISIS”、前政权力量的矛盾,“ISIS”搞了很多次恐怖袭击。但说到底,阿富汗问题能否解决,取决于其内部究竟是否存在有利于劝谈促和的条件。当然,第三方的态度是否公正也很重要。中国去年在安徽屯溪举行了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就是为解决阿富汗问题做贡献的具体举动。
此外,阿富汗问题涉及的当事方很多,像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以及中亚国家、外部大国力量参与;中国确实能够发挥一定作用,但只是众多角色中的一个,关键还是取决于阿富汗内部,同也涉及到多方国家的态度。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两年资金外流30亿美元,乌克兰农民为逃税竟出这些“奇招”…
2024-05-08 18:40 乌克兰之殇 -
-
两国元首共同宣布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
2024-05-08 17:55 -
以代表威胁:若联大通过,美国将停止资助联合国
2024-05-08 17:00 巴以恩仇录 -
习近平检阅塞尔维亚仪仗队
2024-05-08 16:53 -
习近平:相信这次访问必将开启中塞关系崭新的历史篇章
2024-05-08 16:45 -
习近平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谈
2024-05-08 16:18 中国外交 -
“黑手党式恐吓”,美议员向国际刑事法院发威胁信被曝光
2024-05-08 16:08 -
习近平抵达塞尔维亚大厦前广场 出席武契奇总统举行的欢迎仪式
2024-05-08 16:08 -
阿塔否认巴基斯坦指控:已向中方保证,与恐袭无关
2024-05-08 16:04 巴铁 -
习近平将出席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的欢迎仪式
2024-05-08 15:54 中国外交 -
中方将公布与菲军方的通话录音?外交部表态
2024-05-08 15:51 南海局势 -
-
美国将承认越南“市场经济”地位?
2024-05-08 15:30 美国政治 -
应付高通胀,阿根廷用上10000比索新钞:中国制造
2024-05-08 15:01 -
对欧洲而言,“中国光伏电池是福不是祸”
2024-05-08 14:42 能源战略 -
“我曾15次邀请习主席访塞”
2024-05-08 14:38 中国外交 -
马克龙接待习近平的精心安排,为何选在这里?
2024-05-08 14:13 中法关系 -
美方当场改口
2024-05-08 13:32 -
习近平在匈牙利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2024-05-08 12:41
相关推荐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33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38“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92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30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37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