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元春:从三季度经济数据看明年政策发力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1.3%。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态势更趋明显,多个领域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运行中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和内部需求依然不足的矛盾仍旧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10月24日,人大常委会已经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调整2023年中央预算,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1万亿元资金将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全部安排给地方。其中,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相应地,2023年财政赤字率将从3%提升至3.8%。同时,地方2.7万亿的新增地方债提前下达。
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前景如何?明年宏观政策如何持续发力?刘元春表示,预计四季度经济环比增速将接近2%、同比增速不低于5%,2023年经济增速或将达5.2%左右。但由于去年基数较低,预计两年平均增速将在4.1%左右,依然低于潜在增速。他建议,2024年还需做到积极财政政策的全面回归。在目前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和地方政府财政基础持续改革的环境下,明年的财政赤字率不宜太低,较2023年应有明显提升。
本文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研究部对上海财经大学校长、CF40成员刘元春教授的访谈。】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资料图)
以下为访谈纪要:
经济复苏边际改善,注意四方面承压领域
Q1: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环比增长1.3%,您如何评价中国三季度经济复苏的总体情况?分项来看,三季度经济运行中有哪些积极变化?
刘元春:整体来看,三季度各项数据表明经济正在边际改善,持续复苏的一些支撑力量开始抬头,特别是新的力量开始集聚,预示着中国经济复苏进程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积极变化方面,一是先行指标不断改善。不论是官方PMI还是财新PMI,近期都出现明显改善,持续处于扩张区间。
二是高频数据不断改善。交通出行、商贸零售等方面的高频数据改善更为明显。
三是需求端的持续改善。9月社零同比增速较上月有所提高,应该说是一个很积极的信号。同时,服务消费恢复较快。服务消费在社零数据之中得不到体现,但是服务消费与服务供给的回升大致同步发生,整体来看服务消费正处于快速回升状态,成为三季度经济表现中一个很重要的亮点。
资料图:新华社
另外,出口方面呈现相对企稳的状况。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了0.2%,基本上与去年同期持平;从月度看,9月进出口环比连续2个月增长,出口同比下降幅度正在收窄,整体而言出口并未出现市场方面担忧的“断崖式下滑”,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出口在全球的竞争力。
投资方面,虽然目前民间投资依然还是负增长,但是在民间投资中,房地产投资占比超过1/3,如果扣除房地产投资,民间投资增长9.1%,比1-8月份加快了0.1个百分点。虽然民间投资单月增速回升的背后,肯定包含一些月度波动的偶然因素,但这还是表明了投资信心不足的状况正在大幅缓解,即使还未出现整体性的改善。
Q2:三季度数据是否也体现出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承压领域?
刘元春:第一,房地产市场形势依然是短期经济复苏的首要压力。从投资端来看,目前房地产依然处于触底过程,下一步要通过一线城市房地产企稳带动市场整体走出触底态势,可能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巩固。
第二,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压力。虽然近期中美高层加强互动,释放了积极信号,但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挑战不仅是美国为对抗中国所采取的“小院高墙”策略,也来源于整个世界在当前高通胀压力下所出现的一些变异。
一方面,未来一段时间全球需求或将进一步回落;另一方面,全球地缘政治动荡加剧,俄乌冲突还在延续,巴以冲突的爆发有可能对未来的全球经济构成黑天鹅事件。直观来看,地缘冲突带来大宗商品价格冲击。中国经济复苏对于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依存度还是比较高的,如果这些冲突进一步抬头,我国经济复苏或将面临更大压力。
第三,从前三季度来看,狭义的财政收入也就是公共财政收入虽然有所改善,但如果不考虑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等因素的话,实际上目前财政收入较年初预算还存在着较大缺口。这个缺口导致广义财政支出没有真正实现足够积极的发力效果。
从预算内公共财政支出和基金类支出来看,二季度、三季度的财政支出依然是负增长。而财政支出负增长会严重影响地方政府作为区域经济的发动机、区域流动性的核心提供者和区域经济活动的核心枢纽等关键功能的实现。整体来看,虽然一揽子化债方案还在陆续落地,专项债也在加速发行,但能否真正带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全面回归,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
第四,金融市场面临各种传统风险和非传统风险的叠加,要防范股债汇市场风险传染。金融市场的一些变异对于整体投资者以及消费者的信心还是影响很大的。
综合来看,我们的确看到整个经济复苏边际改善,以及新的力量正在集聚等积极因素,这也证明了前期特别是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的许多政策开始发挥效果。
但还需认识到,本轮经济调整较为复杂,其不仅涉及到三年疫情之后疤痕效应的修复,更重要的是,还涉及到房地产市场的空前调整与外部环境恶化的叠加,种种因素导致本轮复苏进程更为复杂,也导致我们的风险控制过程仍有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我国经济恢复的确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
- 原标题:刘元春:从三季度经济数据看明年政策发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国家发改委召开部分地方经济形势座谈会
2023-10-25 17:49 观网财经-宏观 -
五种加杠杆方式,中央为何选择增发国债?
2023-10-25 17:36 观网财经-宏观 -
国产折叠屏和Mate60夹击,“iPhone15在中国苦战”
2023-10-25 11:31 观网财经-科创 -
美ONE回应李佳琦被质疑“二选一”:没签“底价协议”
2023-10-24 18:3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最大供应商是中芯国际,芯旺微能否靠车规MCU实现百亿IPO?
2023-10-24 14:57 观网财经-金融 -
科大讯飞放量跳水跌停,董事长刚宣布明年对标GPT-4
2023-10-24 14:05 观网财经-科创 -
淘宝加码百亿补贴,iPhone最高直降900元
2023-10-24 10:2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金价再破600元大关
2023-10-23 22:05 -
人民币中间价横盘一月,A股走势缘何背离?
2023-10-23 21:02 -
中央汇金又出手了,富时A50迅速拉升
2023-10-23 20:39 -
央视调查泡水车流向二手市场:直接打7折,倒卖利润超20%
2023-10-23 19:09 观网财经-汽车 -
账面价值为0!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这家金融机构破产
2023-10-22 22:59 观网财经-金融 -
华为透露再次取得突破,5.5G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2023-10-22 10:14 观网财经-科创 -
OPPO高管回应华为回归:手机行业这么大,不用过度焦虑
2023-10-21 13:24 观网财经-科创 -
宿华辞任快手董事长,CEO程一笑兼任
2023-10-20 20:5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最大客户和供应商均为关联方,这家煤矿智能化企业IPO能否过关?
2023-10-20 18:43 观网财经-金融 -
商务部:1-9月实际使用外资9199.7亿元,同比下降8.4%
2023-10-20 16:49 -
国际原油跨境交易首次用数字人民币结算
2023-10-20 14:16 数字化转型 -
美联储主席暗示11月可能再次暂停加息
2023-10-20 06:44 美国经济 -
IPO公司大额分红却募资还债?深交所表态
2023-10-19 19:10 观网财经-金融
相关推荐 -
日本这回要对美国咬紧牙关不松口了 评论 26“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评论 114“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评论 144“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评论 228“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评论 224最新闻 Hot
-
“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
“美国7年级学生相当于中国3年级,中国在嘲笑我们”
-
鲁比奥:美国想和平欧洲却谈战争,“世界颠倒了”
-
跟风美国?日本也要下手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愿与杜特尔特家族和解
-
“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
雷蒙多焦虑:美国每天都要有“落后中国”的紧迫感
-
“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
讲个笑话,这就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
-
“G6要告诉美国:要对华施压,还要被你胁迫,臣妾做不到”
-
“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
黄仁勋:全球一半AI人才都是中国人,根本阻挡不了
-
特朗普要查哈里斯
-
英法加谴责以色列:震惊!再不收手就制裁!
-
特朗普还是忍不住,暗示拜登“隐瞒癌症病情”
-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张永宁,任宁德市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