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典:为什么要参与这场竞争?“部分宝贵数据被微软独家占有”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典】
2023年无疑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关键一年,就在这个4月,一场大模型风暴已经来临:
4月8-9日,华为盘古大模型发布会;4月10日,商汤大模型发布会;4月11日,阿里大模型发布会;4月14日,同花顺AI产品发布会;4月18日,阿里行业类模型发布会……
生成式人工智能进步的速度令人瞠目结舌。仅仅在ChatGPT发布几个月后,新的人工智能就已经再次进化出重大升级——GPT-4拥有了多模态的能力,不仅能看懂文字,也能看懂图片了。与此同时,微软将ChatGPT整合到必应搜索中,同时将GPT-4融入微软365,旨在打破办公套件的行业格局。
没几天,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在Twitter上宣布了一条消息:我们正在推出ChatGPT插件,您可以通过安装插件来有效地完成各种任务。我们非常期待看到开发人员创造出来的新东西!
一时间,数百亿、千亿乃至万亿级参数规模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相继涌现,这场ChatGPT引发的全球大模型竞争趋于日趋激烈,这也意味着其背后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始进入市场激烈争夺和技术快速迭代的关键博弈期。而这场大模型的竞争很可能像九十年代PC操作系统的竞争一样,具有“垄断性”的倾向和趋势,一旦输掉竞争,就可能会失掉整个市场。
GPT-4拥有了多模态的能力,不仅能看懂文字,也能看懂图片了
大模型进入博弈期
GPT-4的发布在各个领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因为它在人工智能技术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某些领域,GPT-4已经显露出了其绝对优势,或者说“AI霸权”。
这里说的“霸权”不是政治学里面的操纵或控制其他国家的地位,类似于之前为人所知的“量子霸权”的说法,即在某一领域产生原有工具远不能及的技术优势。比如应用了GPT-4的Office办公软件,只要人们动动嘴(输入想要的期待),从Word到Excel再到PPT,普通人工可能需要一天完成的工作,人工智能几乎就是一瞬间的事情。更不用提ChatGPT在编程领域及基础文案工作上已经逐步产生可观的生产力了。这将大大降低所谓的“工程师红利”,而未来通过创新产生的竞争力比重将继续增大,节约下来的人工可以解放出更多的创新生产力。能否尽快实现“AI霸权”,会成为未来实现创新性国家的一块重要基石。
GPT-4以及众多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背后,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结果。随着如ChatGPT和文心一言逐渐进入应用和商业层面,背后的各个大模型也进入关键博弈期。中国能否在未来数年内推出自己的大模型成为关键。
从参数规模来看,国内已经诞生了能够比肩ChatGPT参数量的大模型。有与美国一拼高下的基础和潜力。而大模型竞争之所以时间紧迫,有这么几个考虑。
大模型竞争同时也是一场市场争夺战。先占领市场、研发排他性强独占性强的优势产品,既是大厂企业的竞争策略,也是优势厂家的竞争结果。目前,谷歌推出类似ChatGPT的大模型Bard之后,谷歌与微软的竞争再起:微软正聚焦在B端(如办公软件、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相关产品)以及游戏等相关领域,而谷歌则在C端市场、互联网领域推出更多定制化产品。而不管是B端还是C端,对这些优势产品必然有依赖性,这样的依赖性也将是这些产品继续在所处赛道扩大优势的重要方式。
对于那些获得大模型先手优势的企业来说,在这轮竞争中更容易积累“数据雪球”、建立“数据壁垒”。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数据是训练大型语言模型的基础,因此拥有高质量的数据集是非常重要的。以ChatGPT为例,在ChatGPT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抢先开始公测并收集用户数据,OpenAI获得了巨大的先发优势。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优化ChatGPT的性能和提升用户体验,还可以用于训练更加先进的大型语言模型,从而扩大数据优势。而这部分宝贵的数据被微软独家占有。
为了持续维护数据壁垒,OpenAI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数据采集、标注和更新,同时不断改进模型算法和优化性能,以确保ChatGPT始终是最好用的自然语言处理类大模型,而只要ChatGPT仍然是最好用的自然语言处理类大模型,这个“雪球”就会越滚越大,其他企业将越来越难追上,从而进一步扩大“雪球”效应,巩固其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此外,拥有市场和壁垒的企业将进一步对国际标准制定发起进攻。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国际标准领域,包括模型的设计和开发标准、模型的应用和部署标准、模型的数据隐私和安全标准、模型的伦理和社会责任标准、模型的性能和效果评价标准等等。在某一市场和领域,通过制定国际标准,企业可以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市场份额。特别是对一些排他性的技术、软件和产品,一旦国际标准被确定下来,制定标准者将能够决定市场走向。
就拿模型的数据隐私和安全标准来说,包括模型在数据收集、存储、传输、使用等方面的隐私和安全标准,目的是确保模型对用户数据的隐私和安全有一定的保障,避免出现数据泄露和滥用等问题。而一旦一些大模型拥有了这方面的标准制定权或优势,将更易于将自己的大模型推广出去,成为具有垄断性的产品。
除此之外,如果大模型与应用端的厂家也向国际标准制定发起进攻,很有可能以后一些软件和产品也会出现独特的标准,就像当年微软的office标准OOXML一样。一旦这样的标准出现了,其他大模型连接的产品无法接入,势必就会逐渐败落。
因此未来几年大模型进入关键博弈期,它的市场竞争或许可以参考操作当年微软和苹果、中国与微软系统竞争的经验和教训。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小婷 
-
403秒!中国“人造太阳”创造新世界纪录
2023-04-13 06:43 科技前沿 -
“夸父一号”卫星观测数据向国内外试开放
2023-04-12 22:16 天文 -
王文涛会见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基辛格
2023-04-11 15:58 中国外交 -
首次发现!这种动物有两套DNA
2023-04-10 08:22 -
华为盘古系列AI大模型即将上线?知情人士:疑似资本炒作
2023-04-09 07:4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双曲线一号,成功发射
2023-04-07 14:54 航空航天 -
科技部拟颁科技伦理审查办法:改变人类生殖细胞等需复核
2023-04-06 13:24 -
我国科学家研发出首例室温氢负离子导体
2023-04-06 08:20 -
落点精度优于10米,中科宇航海上垂直回收火箭试验圆满成功
2023-04-05 14:23 航空航天 -
国内首个飞轮+锂电池储能复合调频项目投运
2023-04-04 15:29 能源战略 -
韦伯望远镜发现迄今最古老黑洞
2023-04-03 10:09 -
我国科学家发现月球“迷你水库”:1吨玻璃珠含1斤水
2023-04-03 09:35 -
天龙二号,首飞成功!
2023-04-02 18:33 航空航天 -
时速600km!我国自研高温超导电动悬浮交通系统首次悬浮运行
2023-04-01 14:31 中国精造 -
《自然》一日三文关注儿童不明原因肝炎,新冠还是AAV?
2023-03-31 07:43 -
一箭四星!我国成功发射宏图一号01组卫星
2023-03-30 19:23 航空航天 -
走近核电“和睦系统”:大国重器“神经中枢”中国造
2023-03-30 15:06 数字化转型 -
我国科学家取得催化剂技术新突破
2023-03-28 07:20 科技前沿 -
新冠或能改变人体细胞基因组结构,有助解释“长新冠”
2023-03-27 08:16 抗疫进行时 -
量子纠错“越纠越错”?中国科学家首次超越盈亏平衡点
2023-03-24 09:03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220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68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22“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7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