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知实际杀伤力不大,美国为何还要将腾讯、宁德时代列入黑名单?
被放入这个名单并不意味着实质制裁动作,仅仅是限制美国国防部采购(原本也没有任何采购订单存在)。那么,一个没有多大实际杀伤力的动作,背后的政治意图是什么呢?恐怕得从更高层面来看,得从中国企业的全球布局和竞争力来看。[全文]
-
人工智能治理加速,必须显露中国态度
要想让人工智能治理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还得靠技术创新和伦理探索双管齐下。[全文]
-
一审原告败诉:全球最高“苹果税”在中国,合理吗?
在当前苹果的创新能力有所减缓的背景下,过度依赖App Store的市场支配地位来获取高额利润,是一种短视行为。[全文]
-
TikTok不是不能失去美国,但美国不能没有TikTok
在实际操作中,TikTok可能更需要通过法律途径争取更多的时间,包括利用第一修正案进行法律挑战,质疑法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寻求美国法院的紧急干预。[全文]
-
美众院通过TikTok剥离法案,这次狼真的来了?
这已不是美国第一次以“国家安全”为由对TikTok举起镰刀,不变的是“国家安全”这个莫须有的罪名,变化的是越来越狠的手段。[全文]
-
被“误会”的网游新规背后:至少没你想的那么悲观
12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就《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引发社会和市场强烈反响。[全文]
-
走出去过程中,国家和企业要成为默契配合的双打队友
在美国频繁打压中国企业的大环境下,仅仅只靠企业自身是无法与之抗衡的,这也凸显出一个新的趋势:国际竞争中,国家和企业是紧密的“队友”。[全文]
-
北约峰会前欧盟给拜登送见面礼,意在孤立中国?
中国当前数据战略的主要侧重点在于保障数据主权和数据安全。然而,全球数据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欧美间新数据框架的出现,表明他们正试图通过建立合作机制来管理数据流动,而非仅限于自身的数据主权。[全文]
-
莫迪即将访美,美国对华脱钩,产业链未来挂到谁家?
长期以来在美国的主导下,众多企业将产业目光从中国转向印度、东南亚等第三方国家。产业迁移是一个重要的现象,它受到中美关系变化的牵引。在产业迁移的过程中,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当地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的问题。[全文]
-
为什么要参与这场竞争?“部分宝贵数据被微软独家占有”
在ChatGPT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抢先开始公测并收集用户数据,OpenAI获得了巨大的先发优势。这些数据不仅有助于优化ChatGPT的性能和提升用户体验,还可以用于训练更加先进的大型语言模型,从而扩大数据优势。[全文]
-
ChatGPT有个“鹰爸”,不会以后AI都跟它姓吧?
美国在过去一百年间正是以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建立起军事、商业、金融和科技的全球主导权。因此美国费尽了心机阻止顶尖技术从世界的各个国家流向中国,阻止中国的科技企业和产品服务走向世界。[全文]
-
“美国一感冒,印度就高烧”
这次印度科技企业寒冬,虽然有国际经济形势下行的大背景,有其自身扩张过快的问题,但从根本来看,印度之所以会因为硅谷的一次感冒而患上一场高烧,还是因为在硅谷和班加罗尔之间紧密的国际产业合作模式中,印度始终不具备完全的产业独立性。[全文]
-
当下科学技术陷入停滞了吗?
技术创新并没有达到生产力爆发的技术变革点,商业应用也远不及市场预期。资本主义市场是靠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变革推动着向前发展。但如今像电气革命或者互联网革命这种能带动行业继续向前的技术变革迟迟未来。[全文]
-
坐在美国监管火山口上的Tik Tok
排外和保护主义做法冠以不同的借口出现,而Tik Tok事件也成为这一趋势的拐点标志。一张针对Tik Tok的大网,正在缓缓张开……[全文]
-
捅破美国政治窗户纸的竟然是他?
原本作为科技商业巨头代表的企业家,都只愿在幕后通过资本影响政治,避开大众的目光,隐秘地操作美国政治的旋转门。[全文]
-
面对数字权力“组合拳”,中国需未雨绸缪
在数字地缘竞争中,科技巨头不仅仅是所谓的“士兵”或者“冠军”,更像是拱卫帝国、拥有自主性的封建领主军团,成为支撑强大主权国家权力扩张的关键性力量。应对西方国家与科技巨头协同参与数字权力竞争的“组合拳”,中国需化被动为主动。[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