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炳辉:“小康子弟”——当代中国青年的主力军
最后更新: 2023-05-06 07:56:48二、“小康子弟”在内敛平和中努力前行
“小康子弟”的特点,简单概括就是适中、内敛、平和。
他们刚刚脱离贫寒的生活,但又没有大富大贵,一切正处于有所改善但还有巨大进步渴望的阶段。日子虽然过得艰辛,但还是有盼头,虽然也会吐槽,但还不至于怨恨。希望在城里有套房,但也没准备买豪宅;偶尔去餐馆打牙祭,但也不会去太高档的地方;自己的新衣服可以少买两件,孩子的辅导班还是要上的;家庭出游总是要的,但打折机票和酒店优惠券还是要用的。
叛逆、解构、张扬、自我等后现代特征,一定不属于他们,很简单,“支棱”得有“支棱”起来的资本。他们刚刚进入城市生活,他们努力适应着城市的一切规则和习惯,远没有挑战既有秩序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城一代”,他们虚心学习城里的一切。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很强的乡土性,他们努力粘合着传统乡土和现代都市,他们的孩子已经是“城二代”,但他们的父母依然在乡下,有限的收入显然不足以帮助父母也彻底完成城镇化,他们在城乡之间艰难维持。和平的环境和宽松的氛围,有利于他们就业和发展,他们身后的小家全赖友善的政经环境,他们是现有秩序和价值观的拥护者。
当然,“小康子弟”也有苦恼,有压力、脆弱和困惑。
压力主要是经济压力。“城一代”的经济压力大约会持续一生,因为进城之路不容易。他们无法从父母那一代获得太多支持,同时还要反哺父母,城市的育儿成本又在不断上升,自身的房贷压力也颇为巨大。可以说这一代人的苦有其独特性,是在城乡转换的夹缝中成长、生存。
而疫情的非常态深深“教育”了大批“新市民”,使其意识到自己以往工作岗位和收入的脆弱性,意识到天平地安的日子是弥足珍贵的。此外,这一代年轻人普遍是独生子女或仅有一个兄弟姐妹,传统大家族的社会支持网络不仅仅在城乡转换间瓦解涣散,其本身规模也在渐渐缩小。加之,国内产业升级、国际竞争日隆,可以说中国仍处于爬坡过坎的阶段,尚未有太多待遇优厚的就业岗位,这种脆弱性还会持续一段时期。
至于所谓困惑,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再到如今将至未至的智能数据时代,不同的产业意味着不同的生产方式和价值导向,急剧的变迁在短短数十年中发生,人们的身心无疑处于漂泊动荡之中。
一产二产三产的劳动特征有很大区别,其倡导推崇的价值观和美德也会不同。一产农业主导的时代,社会偏好的是家庭劳作、吃苦耐劳、自由自在、勤俭节约、老实本分;二产工业主导的时代,社会偏好的是科学严谨、纪律严明、团结合作、等级森严、勤俭节约;三产服务业为主的时代,社会偏好的是服务周到、热情好客、善于营销、消费至上。
老年人和年轻人在育儿理念上的冲突,大体就是一产时代与二产时代的碰撞。父辈与子辈在是否于朋友圈中大晒隐私上的互不理解,也是二产时代与三产时代的差异。
三世同堂的家庭,似乎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和生活经验支撑,互相难以说服。老年人面临着自己这辈子是不是“错了”的疑问,中年人面临着对上对下双重“子不类父”的苦恼,年轻人则处于无所依从的自由与迷茫中。
三、思潮困扰不代表真相
相比于“小康子弟”的定义,无论是“后浪”还是“孔乙己的长衫”都不能算是当代中国青年的主流。
“后浪”这概念的不足之处上文已经剖析过,“孔乙己”的表述新近流行,似乎更接地气,实际上网上先前有句流传甚广的评论可与此呼应——“年轻时我们都以为自己将来会成为鲁迅,没想到最后成为了闰土”。两者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大地苍茫,原以为自己能主浮沉,结果不过是沧海之中的一滴水,随世道起伏。
对于所谓“孔乙己的长衫”,网上讨论甚烈,笔者在此也多谈一二。笔者以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不是要劳动、要如何劳动,也不在于文人的架子与尊严等,而在于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后,社会阶层跃升难度加大,青年人的压力和彷徨必然出现,尽管这种情绪经常以各种戏谑和“老瓶装新酒”的形式呈现。
过去之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如此大规模的阶层跃升,主要是源于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而当前65%的城镇化率已经接近很多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一般在70%-80%之间),可以说城镇化放缓是历史的必然。此外,国际竞争也日趋灼热,产业升级与产业链转移一定程度上也在压缩工作岗位数量,内部压力增大也是情理之中。
对于这种压力、焦虑乃至彷徨,不必回避,也无需偷换概念转移话题。
首先,向上的路永远艰辛,向下的路永远通畅。这是个朴素的道理,相信多数年轻人对此也是认同的。
其次,快速、大规模的阶层跃迁并非历史的常态,伴随中国GDP的增速从高速回落,中速增长和平稳变迁将成为“新常态”,对此要不断适应。
其三,学历虽然“贬值”,但时代并未抛弃,广大天地仍大有可为。学历“贬值”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年轻人的苦闷与抱怨可以理解,但今天的大学生们绝不是“孔乙己”,因为“孔乙己”的根本问题和困境在于他代表着陈旧落后的旧时代,其所思所学所为已被新时代“抛弃”,当代大学生们则不然,是处在与民族伟大复兴同向而行的轨道上。
四、结语
“小康子弟”是这个时代青年的底色和主流,他们在政治上是温和保守的,在经济上是辛劳坚韧的,在社会上是保障不足的,在文化上是亦城亦乡的。“小康子弟”的苦恼与未来,注定不仅仅是个人奋斗问题,必然与大时代密切相关。
回归常态、回归生活、回归多数,是我们认识理解当代中国青年的重要路径。“小康子弟”有苦有乐,重视其苦,解其苦;理解其乐,乐其乐。他们是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困境和压力也必然是在整个民族前行的道路上不断得到解答。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国常会: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
2023-05-06 07:47 -
旅客问路被工作人员怼“回去多读书”,长沙南站道歉
2023-05-05 22:15 -
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023-05-05 21:52 中国经济 -
陈吉宁今天深入居民社区,专题调研基层党建工作
2023-05-05 21:45 上海观察 -
世卫组织:新冠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3-05-05 21:45 -
董明珠4亿元股份被冻结?格力回应
2023-05-05 21:38 产业万象 -
习近平: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5-05 19:32 中国经济 -
中疾控周报:再次感染奥密克戎只有少数人需医疗干预
2023-05-05 18:33 抗疫进行时 -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2023-05-05 16:39 航空航天 -
外交部:美方正在把台湾变成“火药桶”
2023-05-05 15:39 台湾 -
“能人”村支书挪用集体资金2.99亿元进行个人营利
2023-05-05 15:24 廉政风暴 -
林念修被免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职务
2023-05-05 15:18 -
工信部批复5G地空通信试验频率
2023-05-05 15:09 5G -
摆渡车撞进航站楼,厦门机场回应
2023-05-05 14:45 安全生产 -
上甘岭战斗英雄高晋文逝世,曾率部以3人伤亡代价歼敌800多人
2023-05-05 14:34 抗美援朝 -
西湖通报:高价捞手机系自导自演,执法部门已介入
2023-05-04 21:56 -
三部门:国企连续聘任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原则上不超过8年
2023-05-04 21:15 -
深化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带动性研究布局!陈吉宁专题调研新型科研机构
2023-05-04 20:07 上海观察 -
应急管理部:全面排查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风险隐患
2023-05-04 19:44 -
农村绿皮书:我国2023年粮食总产量将突破6.9亿吨
2023-05-04 16:56
相关推荐 -
《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评论 38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评论 209“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评论 307已致144死732伤,缅甸:请求国际支援 评论 105最新闻 Hot
-
《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
果然,“欧盟没硬起来”
-
美国达美航空一客机与军机差点又撞……
-
美准空军部长:中国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
无语!不让来硬来,还拿中俄做借口
-
美军飞行员怒了:这是要害死我们!
-
新协议更狠!“乌克兰将变成美国的殖民地…”
-
哥大临时校长将辞职
-
“他在华直播6小时,美国人发现自己被骗了”
-
回流美国?美车企集体沉默“装死”:先让子弹飞一会儿
-
普京强硬表态,点了英国
-
已致144死732伤,缅甸:请求国际支援
-
“曾被马斯克嘲笑的中企,现在让美国人高攀不起”
-
“李嘉诚卖港口交易,暂缓?”
-
“菜鸟防长”访菲,大谈威慑中国…
-
“7年造不了一艘船!美国对华下毒,只会毒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