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炳辉:“小康子弟”——当代中国青年的主力军
最后更新: 2023-05-06 07:56:48【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炳辉】
青年问题历来为各界所关注,容易形成舆论热点,远的不说,单近年来就有“佛系”“躺平”“小镇青年”“孔乙己的长衫”等话题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
莫衷一是的争论局面,往往源于对当代青年基本状况和结构性变迁缺乏细致把握。笔者以为,从“寒门子弟”到“小康子弟”的变化,恰恰是当代青年群体最重大的结构性变迁,对青年问题的把握若失去这一视角,很容易陷入极端化和碎片化的陷阱。
一、“小康子弟”:当代中国青年的主力军
人是社会性动物,这种社会性在不同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对于中年人来说,主要是通过他的“朋友圈”来体现其特性;而对于青年群体来说,因为自身事业根基尚浅,资源占优稀薄,所以其最大的“社会性”还是取决于其“原生家庭”。
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巨大变迁,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社会中的绝大部分家庭目前正是属于“小康之家”。各界容易把“小康社会”当成一种政策术语,而缺乏对其学术和社会意义的重视和把握。
学界近年来更喜欢使用“中产阶层”或“中产阶级”等概念,政策界一般使用“中间收入群体”。“中产阶层”容易让人联想到富裕优渥闲散自由的生活方式和群体,“中间收入群体”又因为尺度把握而缺失对其性质的准确描述,对于把握当下中国社会的主流群体略有隔膜。
疫情三年让很多人看到国内中产阶层的脆弱性,除了少部分“硬核中产”,大部分所谓的中产阶层是随时可能掉入生活困难的窘境的。类似这些生活相对安稳但还不够阔绰的状态,可能称之为“小康之家”更为合适。
具体而言,“小康之家”指介于“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之间的状态。
中国目前已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数据,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601元,中间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03元,中间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0598元,中间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47397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90116元。
“可支配收入”指的是扣除五险一金后的现金收入,三口之家只有十多万元的现金收入,在今日城市生活中其实过得也是紧巴巴的。所以在五等份统计划分中的“高收入”,只是一种数学方法,并非人们日常生活感知意义上的“高收入”。
今日中国的城市生活经验中,家庭年收入(包含可支配收入与公积金等总和)在10-50万之间会被认为是“中产阶层”,可以参照浙江共同富裕探索目标中的相关数值设定。家庭年收入超过50万则一般会归之为“富裕家庭”或“精英阶层”,显然这部分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全国估计不会超过2%。
由此,我们可以将年收入在5-50万之间的家庭称为“小康之家”,即大体涵盖“中间收入”以上又排除少部分顶层“精英家庭”的多数家庭,这部分群体的规模占总人口的六七成左右,约9-10亿人,其子弟可称为“小康子弟”。
一言蔽之,“小康之家”并不排斥中产阶层,而是一个涵盖中产及略往下的大多数中国家庭的概念,这类群体遍及城乡之间,核心特征是摆脱贫困又未达阔绰。
也因此,“小康子弟”这批青年构成了当代中国青年的主力军。
在笔者看来,“小康子弟”的分析框架和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摆脱以往“寒门子弟”和“精英子弟”的极端两分法,这一两分法显然已不太适应于把握当代中国青年的主力群体和主要特征。
确实当下网络时代,使用“寒门”或“精英”的标题,容易制造劲爆话题,吸引流量,养活众多互联网写手,但容易误导大众和决策层,导致社会情绪和决策思维极端化。换言之,极端、负面、小概率事件更容易成为传播焦点,但一般而言恰恰不是社会的主体和常态,我们在把握社会运行、分析社会主要矛盾时,还是要回归常值和大多数。
资料图:新华社
传统农业社会中,90%的人口都是农民,农民生活一般较为困苦,所以在普罗大众的认识里农家子弟通常被等同于“寒门子弟”。而“寒门子弟”作为青年群体的经典概括,一直到本世纪初都可以被认为是大体适用的。同时,城市中也有不少低收入家庭,其子弟也可以称为“寒门子弟”,只是以往城市居民长期是少数,一提起“寒门子弟”,人们更容易联想到农家子弟,而当今“寒门子弟”则意味着城乡之间低收入家庭子女。
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化率也才18%,到本世纪初刚刚跨过30%的门槛。随后20余年时间里狂飙突进,2022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即使只考虑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也在50%左右。中国社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以至于很多人还没有察觉到这种变化。
城市中产阶层喜欢乡村旅游,田园诗般的美好自然是存在的,但我们还要看到,城镇生活总体还是较农村有吸引力,有更好的教育、医疗、交通、就业、社会保障等,否则我们无法解释亿万农民千辛万苦要进城的动力和行为。能够在城市稳定居住甚至获得户籍,一般意味着更好的生活状态。
这样的家庭已占到国民的2/3,即使留在乡村的群体,较为困难的也已是少数,再用“寒门子弟”来指代这一批人,未免有些别扭。
但将这些在城市定居的家庭都称为“中产之家”又未免有些拔高。我们的城镇化极为迅速,“老市民”和“新市民”们都依然需要勤俭持家力争上游,远没有到“优哉游哉”可以“躺平”的阶段。至于说“精英子弟”则更是少数中的少数,这一点大家凭生活经验都能明显感知到。
三年前某视频网站在五四青年节时播放了一个有关青年群体的短视频,一时间引起各界广泛热议,甚至招致大量年轻人的反感与自嘲。其问题要害就在于视频中的青年过于“精英”、过于“后现代”,毫无经济压力、随意自由选择、只为兴趣爱好、恣意洒脱奔放,这种面目和形象的青年不是说不存在,只是说不是当代青年中的主流群体。
生活优渥的各界社会精英可能对此类青年有些熟悉,就误以为这是当下的青年主力军,纷纷表现出“赞赏”之情,以显得自己跟得上潮流“不落伍”,结果很快遭遇真正主流青年的反讽。
“小康子弟”虽不至于像过去“寒门子弟”那样吃糠咽菜、借钱读书、照顾贫弱父母和弟妹、一周打几份工完成大学学业,但也远不至于四处冲浪旅游、无需考虑赚钱养家、肆意“整顿”职场。“小康子弟”往往是在最近二三十年里刚刚完成了城镇化跃迁,是家中的第一代“市民”。
参照国家青年发展规划中对青年的14-35岁年龄段界定,今天的中国青年就是出生于1988-2009年间的群体,简单地说就是“90后”和“00后”,总计约3.7亿人。
这部分青年人绝大部分都已经工作了,无论当初出生于城市还是乡村,现在则几乎都在城镇工作生活。
现代社会是学历社会,更高的学历无疑意味着更好的工作和收入,但他们当中六七成的人都没上过大学,其工作收入、劳动保障、住房条件等可想而知,其大概率是劳动保障较差的城市工作者,很可能就是我们身边的外卖小哥、快递骑手、卡车司机、餐馆商场服务员、酒店前台、水果店老板、小区保安、保险销售、工厂员工、工地工人、旅行社导游等。而获得了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相对劳动保障条件好些,但除了少数985和211等名校出身的佼佼者,多数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依然是辛苦而待遇一般的。
由此可以很容易理解,“小康子弟”的日常一定不是什么自由自在、选择权利、解构传统等大词,而是辛勤求职、加班加点、风来雨去、赚钱还贷、孩子补习、老人看病、上司拿捏、同事竞争等看上去很传统的面目。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国常会: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
2023-05-06 07:47 -
旅客问路被工作人员怼“回去多读书”,长沙南站道歉
2023-05-05 22:15 -
习近平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2023-05-05 21:52 中国经济 -
陈吉宁今天深入居民社区,专题调研基层党建工作
2023-05-05 21:45 上海观察 -
世卫组织:新冠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3-05-05 21:45 -
董明珠4亿元股份被冻结?格力回应
2023-05-05 21:38 产业万象 -
习近平: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5-05 19:32 中国经济 -
中疾控周报:再次感染奥密克戎只有少数人需医疗干预
2023-05-05 18:33 抗疫进行时 -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顺利撤离空间站组合体
2023-05-05 16:39 航空航天 -
外交部:美方正在把台湾变成“火药桶”
2023-05-05 15:39 台湾 -
“能人”村支书挪用集体资金2.99亿元进行个人营利
2023-05-05 15:24 廉政风暴 -
林念修被免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职务
2023-05-05 15:18 -
工信部批复5G地空通信试验频率
2023-05-05 15:09 5G -
摆渡车撞进航站楼,厦门机场回应
2023-05-05 14:45 安全生产 -
上甘岭战斗英雄高晋文逝世,曾率部以3人伤亡代价歼敌800多人
2023-05-05 14:34 抗美援朝 -
西湖通报:高价捞手机系自导自演,执法部门已介入
2023-05-04 21:56 -
三部门:国企连续聘任同一会计师事务所原则上不超过8年
2023-05-04 21:15 -
深化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带动性研究布局!陈吉宁专题调研新型科研机构
2023-05-04 20:07 上海观察 -
应急管理部:全面排查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风险隐患
2023-05-04 19:44 -
农村绿皮书:我国2023年粮食总产量将突破6.9亿吨
2023-05-04 16:56
相关推荐 -
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401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69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405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265“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86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