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聆雨子:不要以“三观洁癖”心态,扭曲了文学名著的价值
“你的三观”,能否被冒犯?
既然说及三观,就面临概念界定的问题:什么是三观?什么样的三观,才能算是“正”的?
很遗憾,大多数爱把“三观不正”挂在嘴边的,压根答不出来。
三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合称。这三者有多宏大、多抽象、覆盖面有多广,不言而喻。
宏大和抽象就带来了多元和多义,带来了动态,也带来了“难于量化”。
由此,要提炼一个所有人都接受的、经得起一切情境考验的、永恒生效的、作为公约数的“正”,就成了难以完成之任务。
既然普遍的“正”如此难求,那些被随意讲出和使用的“正”,往往就是打着普遍旗号的以偏概全的私货夹带:“我一厢情愿所以为的、符合我认知的正”。
一来二去,“三观正”不过是“必须和我想的一样”。
“和某个人想的一样”,显然不是文学创作的诉求,哪怕这“某个人”数量众多。
恰恰相反,“告诉你的事情也许和你想的不一样”,或许更接近文学艺术的本体价值,哪怕这看起来有点挑衅。
不一样,就导出了复杂。复杂是人的固有属性,也是世界的本来面目。真善美、假恶丑,乃至这之间的庞大的灰色地带,都是人性真实和世界现实所固有的。
展示人、展示世界,展示黑白分明之外的丰沛色系,这才是核心义务。
此种展示甚至会构成对“三观”的冒犯:刻板的公序良俗一旦走向陈腐封闭,往往形成圈禁时代前行的桎梏、构成对人性真实的遮蔽,古今中外多少流传千古的不朽形象,都以“离经叛道”的颠覆性作为标签。
冒犯和颠覆,都是探索的一个部分,文学要有前瞻性也要有深刻性,甚至还要有引领变革的开拓性,其对社会的观照,往往会打破诸多习焉不察的惰性、超越当时的一般观念之上、与老派的共识形成某种分离和紧张。对大多数人来,这正好是文学接受中的刺激、新奇、启迪、触发更多可能性之处。你未必要照单全收,但一觉得不习惯就急着加以否定,无疑限制了从更丰赡的层次去解读作品。
以本文的由头《水浒传》举例,就拿“滥杀无辜”这条首当其冲的罪名来说:
林冲那么隐忍克己那么退让窝囊那么不愿意杀人,为什么最终依旧走向了杀人、只能走向了杀人?
武松从杀嫂报仇时会向邻居们强调冤有头债有主、会去县衙自首伏法,到血溅鸳鸯楼时将所有丫鬟仆妇佣人杀得一个不留,这中间,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蜕变?
李逵看起来那么变态,那么热衷杀人那么享受杀人,但他的杀人是不是都属于“看得见的杀人”,“看不见的杀人”又是谁在隐隐地进行?李逵的杀人和蔡京高俅的杀人有何区别?和宋徽宗,和整个社会结构统治系统的杀人又有何区别?究竟哪个更可怕?
为什么西门庆、张都监、毛太公、镇关西从不直接动手杀人?为什么高太尉和高衙内从不直接动手杀人?
宋江比较少杀人、也不怎么擅长杀人,但为啥这么一群能杀人爱杀人的,会愿意跟在他的身后?他们跟定宋江的理由,是想要更好地、更成功地杀人,还是想要有朝一日可以不杀人?
宋江终于带着大家受了招安,那意味着从此不再是土匪草寇、不再需要杀人?还是意味着换一种名目和角色去继续杀人——替某些端坐高处、不便于直接杀人的人,去杀更多的人?
“《水浒传》教唆我们杀人”,和“《水浒传》里的杀人背后,散射出上述那么多侧面的思考”,这俩,你说哪个才是读经典的合适态度?哪个才能帮你到达经典所在的高度?
“时代的三观”,是否一成不变?
英语里有个词叫bowdlerize,在文艺学上的翻译,大致是“平庸化修剪”,它源自19世纪初编写《家庭版莎士比亚》的Bowdler 兄妹,他们的父亲小时侯给他们改写出了一版“给孩子看”的莎翁剧版本,他们长大后决定普及。
修剪成“给孩子看”的尺度,尚且要付出“平庸化”的代价,何况,我们并不是孩子,也并不满足于一直当孩子。
所谓三观,是经验的而非超验的,都是历时性的而非共时性的,都是要受到环境、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阶段之影响规约的。
但“人的处境”是普遍性的,是可以形成互通与共感的。
我们在阅读一部小说时,首要的也是最关键的需求,是看到自己、看到人这种生灵所可能经受的创痛、焦虑、喜悦等诸多体验的投射、诸多选择的代价。
这些,自然不是一个道德真空的、医院无菌室一样的乌托邦,所能装下。
因此,有时候,经典作品的三观,确会受到“时代局限”,但需要看到,这些局限,往往发生于局部、外围、功能性段落之中——《水浒传》的女性观的确存在问题,但《水浒传》最重要的立意主题并非讨论两性权力、鼓吹男尊女卑,而是揭开封建专制社会的残忍与“逼上梁山”的反抗精神之合理性,不能因为前者存在瑕疵,就默认后者也在胡说八道;潘金莲的确有许多让人同情的地方,但那个章节里的主角和重点是武松,你不能因为潘金莲的凄惨,就将武松身上的除暴安良、快意恩仇、光明磊落统统视为虚妄——出于对辅助性元素的不满而主动丢弃作品的核心要旨,无疑是因噎废食的不智。
更多时候,“时代局限”反倒发生在我们身上、发生在当代人的偏见之中:许多爱情绝唱被写下的年代,婚姻几乎都不具有自由,只能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社会压力与家族利益下被动完成,建立在这个背景里,作家对于枷锁外的爱情所释放出的称颂态度,就是人文精神的辉光和个性解放的宣言,就是抨击父权和夫权文化对青年男女的压制摧残——前文说到的《安娜卡·列尼娜》《包法利夫人》《飘》均属此列——若是今天的看客坐拥现代自由恋爱的视角前提下,站着说话不腰疼,一味表达“这些主人公破坏和背叛了家庭”的反感,那是不合时宜的、挂一漏万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
当然,反对“三观警察”式的阅读方式,绝非想要给文艺开放诲淫诲盗的豁免权,坚持基本的立场、承担合理的导向、尽可能的客观公正,永远是必要的责任。
更何况,大众从畏惧和远离经典,到愿意去评述经典,这样的讨论,本身即构成一种进步。
只不过,我们该像警惕泥沙俱下一样地警惕矫枉过正——“不要在作品里宣扬和售卖什么”,绝非“不能在作品里出现和涉及什么”——断章取义、抽离语境、抢占制高点、简单粗暴地沉迷扁平化的三观鉴定,不仅错失了文学真正的美好,也将自己和社会,一起关进了茧房。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当文学名著遇到“道德洁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夏立言赴南京拜谒中山陵
2023-02-15 08:05 两岸关系 -
陈戌源的“奇幻漂流”:从码头工人到足协掌门
2023-02-15 07:24 中国足球 -
沛县通报“城管撕春联”:向商户致歉,处分涉事相关责任人
2023-02-14 21:48 -
国台办:“救援外交”政治戏码让人看清民进党谋“独”本质
2023-02-14 20:58 台湾 -
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接受审查调查
2023-02-14 20:37 中国足球 -
去年12月坐地起价,北京两家殡仪企业均被处百万罚款
2023-02-14 19:08 基层治理 -
习近平同伊朗总统莱希举行会谈
2023-02-14 18:49 中国外交 -
南宁警方:商场内一女子被刺伤身亡,嫌疑男子投江
2023-02-14 17:57 -
最新地图规范发布!台湾省地图应当绘出钓鱼岛、赤尾屿
2023-02-14 17:43 -
中伊关系发展会影响中美吗?外交部回应
2023-02-14 17:21 伊朗局势 -
远藤嬉乐乐:倾听上海的声音
2023-02-14 17:03 上海观察 -
刘子逸:为爸妈私人订制的一周咖啡
2023-02-14 16:55 上海观察 -
范嘉雷:非常期待二十大后的发展,在政策落实方面,中国政府一直卓有成效
2023-02-14 16:42 老外讲故事 -
2023版“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2023-02-14 16:41 -
新冠疫情还会再来一波吗?李侗曾回应
2023-02-14 16:38 抗疫进行时 -
香港将全面恢复寄往内地邮政服务
2023-02-14 15:44 香港 -
粤康码多项服务16日起停止,将销毁相关数据
2023-02-14 13:25 -
妻子中止妊娠被丈夫起诉侵犯生育权,法院驳回
2023-02-14 11:10 依法治国 -
凉山移风易俗专班已制止10万以上彩礼528起,共7000万元
2023-02-14 10:28 婚姻故事 -
航天科技与协和联手攻关,国产ECMO上市
2023-02-14 09:39 医学
相关推荐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71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79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1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6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