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夫:中国经济学家要知道,时代机遇是什么
最后更新: 2022-10-11 07:47:33第一, 作为学生,首先要努力学习现有的理论,但学习现有理论的时候要批判式学习,不是书上讲的都放诸四海而皆准,也不是在顶刊或者杂志上发表的都是揭示了现象的本质和决定因素的理论。其实任何理论都是“刻舟求剑”,只在给定条件下成立。所以,在学习时要用“一分析,三检验”的方法,根据自己所知的中外各种经验事实来检验读到的理论,进行批判式的学习。
一个理论在提出时可能确实经得起当时经验事实的“三检验”,但时代改变以后,关键决定因素可能变了,原来可以不保留在理论模型里面的那些被认为不重要的变量,可能变得重要了,量变已经形成质变;原来认为重要的变量,则可能变得不重要了。所以我们读西方经济思想史,例如宏观理论,凯恩斯的理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箫条时提出的,当时是能解释现象、能够改变世界的理论,但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失掉解释力,被芝加哥大学卢卡斯的理性预期学派取代。主要原因在于凯恩斯主义的前提是存在大量过剩产能。到20世纪60年代,过剩产能消失,积极财政政策增加了需求,而产能和供给增加得不那么快,就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只产生通货膨胀。时代在变,所以我们在学习理论时,需要批判式思维,仔细了解一个理论适用的前提和暗含前提。
在发展中国家学习现有理论时更需要批判式思维。我们现在读的理论,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基本上是解释发生在英国的现象。二战至今的理论基本上是解释发生在美国的现象。在产生这些理论的国家,条件改变了,理论就要变。把这些理论直接拿到中国来是否能适用?不能说绝对不行,但不适用的概率很高。所以就要用“三检验”的方式来检验。例如,我在课上常讲,“经济要发展,技术必须不断创新”,这是对的。但是技术创新的内涵是在下期生产时所用的技术比现有的技术好。发达国家的技术已经位居世界最前沿,要创新,就必须自己发明。但发展中国家用的技术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只要你引进、消化、吸收就是创新。发展中国家要创新,就要衡量自主发明和技术引进哪一个的成本更低、风险更小。实际上,一般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具有后来者优势,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对发展中国家更好。所以,我们要用批判的方式学习,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学者的研究如果从已有的理论、观点、结论出发,那就不能做到“常无”。
第二, 要了解学习现有理论的目的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我在《园丁集》和《本体与常无》两本书里反复讲,学习现有理论的目的不是应用这些理论,而是应该像画家临摹名画,去学会怎么画出一幅好画。参观巴黎卢浮宫等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时,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画家在那里临摹名画,据说一临摹就是3个月、半年。张大千当年到敦煌临摹唐朝壁画,一临摹也是半年、一年。他们是为了画得像吗?不是。临摹名画的本意不是为了画得像,而是揣摩。我们知道一幅好的画,事后分析,基本上都能够符合构成一幅好画所必须达到的基本条件。而绘画大师如何用那些基本条件来反映自己内心对世界的感受,并且画出来以后引起世人的共鸣,这是值得揣摩的。
我们在学习经济学理论时,基本也要这样。经济学理论的组成因素很简单,任何经济学理论在解释现象时,总是以一个理性的决策者,通过所得(预算)效应和(或)替代(相对价格)效应这两个机制在他可动员的资源和不可逾越的约束条件所共同决定的可选方案中选出他认为是最好的方案。真实世界的现象错综复杂,经济学大师怎么能归纳成所得效应和替代效应那么简单的机制来解释呢?这是我们在学习理论的时候要去用心揣摩的。
在这种揣摩过程中,慢慢地学会像大师那样观察世界,抓住现象的本质,发现它的根本决定因素,然后用经济学家所用的所得效应、相对价格效应的语言把一个理性的决策者的选择认识构建成理论模型,提出经得起“三检验”的解释。在巴黎卢浮宫临摹名画的那些画家是在揣摩如何通过参透名画背后的机理,画出属于自己的新的名画。想成为大师级经济学家的学生,也应该揣摩现有理论背后的机理,提出既属于自己,又对重要现象有足够解释力的新理论。
上述学习方法是新的方法,而且比现在大家惯用的以记知识点为目标的学习方法难。
但是,在中国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学者们做研究还是习惯于拿现有的理论来解释自己国家的现象,用自己国家的数据来检验现有的理论。这样的文章写出来以后杂志的编辑和评审人看得懂,也容易接受、发表。
这里就需要弄清楚我们学习理论或做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学习理论或者是做研究,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我们要能够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但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这种认识推动社会进步。这是学习理论的目的,也是我们做研究的目的。
一个现象如果可以用一个理论解释,通常也可以用很多个理论来解释。但是,只有揭示了在我们的国家所出现的现象的本质和根本决定因素的理论,才能帮助我们改造好世界,在众多可以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的理论中应该只有一个真正抓住了所观察现象的本质和决定因素。所以,我们在学习和做研究时不要满足于所学的理论能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或所写的论文能发表,要追求的是按照这样的理论去实践能够实现改造世界的目标。这是新结构经济学倡导“知成一体”的原因。而且,也只有以此存心才有可能抓住提出新的理论的时代机遇。
- 原标题:林毅夫:经济学家的时代机遇和授人以渔的经济学教与学之道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受俄导弹打击,乌宣布自11日起将停止电力出口
2022-10-11 07:47 乌克兰之殇 -
美国新增感染病例18530例、死亡病例108例
2022-10-11 07:25 美国一梦 -
瑞典拒绝俄参与调查“北溪”事件
2022-10-11 07:12 -
空袭已致乌14死97伤,美德将提供防空系统
2022-10-11 06:53 乌克兰之殇 -
“西方评估俄乌冲突不顾常识,世界将发生激进政治变革”
2022-10-10 23:55 乌克兰之殇 -
“第一集结束,未来目标应是…”
2022-10-10 22:15 乌克兰之殇 -
“我会吃印第安人,完全没问题”
2022-10-10 22:13 -
泽连斯基:跟这些人紧急通了电话
2022-10-10 21:02 乌克兰之殇 -
美国大使馆敦促美公民离乌
2022-10-10 20:38 乌克兰之殇 -
普京:若乌方继续在俄领土实施“恐袭”,将强硬回击
2022-10-10 20:33 乌克兰之殇 -
卢卡申科:俄白将组建联合地区部队
2022-10-10 19:47 -
普京证实:对乌实施远程导弹打击
2022-10-10 19:20 乌克兰之殇 -
集会上,特朗普播了段拜登尴尬视频合集…
2022-10-10 18:37 -
乌克兰多地发生强烈爆炸 外交部回应
2022-10-10 18:23 中国外交 -
“油箱不够空?对不起,不能加油”
2022-10-10 18:16 -
泽连斯基发视频讲话:这是个艰难的早晨
2022-10-10 17:57 乌克兰之殇 -
美升级对华出口管制并调整出口管制“清单”,商务部回应
2022-10-10 17:01 中美关系 -
这次轮到了摩尔多瓦
2022-10-10 16:35 -
外交部:中方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
2022-10-10 16:07 中国外交 -
美国高铁梦是如何在政治妥协中“脱轨”的?
2022-10-10 15:23 美国一梦
相关推荐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5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08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7“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