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夫:中国经济学家要知道,时代机遇是什么
最后更新: 2022-10-11 07:47:332022年9月23日晚,承泽论坛第七期、北大博雅讲坛第480期——经济学的学问之道暨“林毅夫讲习录”新书悦读会在北京大学承泽园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多家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发表“经济学家的时代机遇和授人以渔的经济学教与学之道”的主题演讲,来自学界、业界的多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参加座谈。以下是林毅夫教授主题演讲的全文实录。
林毅夫教授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承泽论坛活动中演讲 图自:“北京大学经管书苑”微信公众号 下同
非常感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在我的两本新书《解惑集》和《园丁集》出版之际,组织这场经济学学问之道暨“林毅夫讲习录”新书悦读会,让我有机会分享经济学家的时代机遇和授人以渔的教与学之道。
今天我主要分享经济学的教与学,内容对其他社会科学应该也有借鉴意义。
21世纪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我坚持这一论断已经27年。1995年,《经济研究》创刊40周年时邀请我写一篇祝贺文章,文章的标题是“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在那篇文章中我做了一个论断:21世纪全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会在中国,引领世界经济学理论思潮的大师21世纪也会在中国辈出。当时,大部分人认为我这个论断是天方夜谭,因为当时现代经济学教育在中国刚起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发院前身)在前一年(1994年)成立,当时中国内地受过完整现代经济学教育的也就只有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那六位老师,而且当时世界知名的华裔经济学家大概也不超过五个人。
当时我怎么给出这一论断?因为1994年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成立同时,我和蔡昉、李周合著一本书《中国的奇迹》。在书中,我们做了一个预测:到2015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会超过美国。到2030年,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也会超过美国。当时中国还是世界上最贫穷的低收入国家之一。而且当时国际上的普遍看法是中国有很多体制、结构问题,“中国崩溃论”此起彼伏。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论断显得太乐观。但现在回头来看,1994年至今28年,我们的第一个预测早已实现。2014年时,中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经济规模超过美国,比我们原来的预测提早一年。到2030年左右,中国的经济规模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会超过美国,基本上已经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机构的共识。
上面关于经济学研究中心和世界最大经济体的论断高度相关。为什么中国经济学的教育才刚刚开始,我就认为21世纪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会在中国,引领世界理论思潮的大师会在中国辈出?为什么在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不久,而且还有那么多问题时,我就论断中国的经济规模会超过美国,变成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这跟我研究问题的方法有关,我一般是从所观察到的现象探究其本质和根本决定因素。
经济学是在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以后才从哲学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科学。从1776年的亚当∙斯密到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世界上大师级的经济学家基本上不是英国人,就是在英国工作的外国人(包括马克思)。世界上其他地方不能说没有,但凤毛麟角。二战至今,世界上大师级的经济学家不是美国人,就是在美国工作的外国人。其他地方凤毛麟角。
为什么大师级经济学家的产生,会有时空的相对集中性?这个现象何以产生?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我们知道,实际上经济学的理论以及任何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都是一个简单的因果逻辑。理论用以解释现象,通过了解现象背后的决定因素,构建一个简洁的因果逻辑,以解释现象,这个因果逻辑就是理论。
既然理论是一个很简单的因果逻辑,怎么判断一个理论是重要的理论,提出这个理论的经济学家是大师级的经济学家?我们没有办法比较逻辑本身的重要性或水平高低,因为能构成理论的逻辑都很简明,也往往能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因此,理论或逻辑的重要性主要就决定于其所解释的现象本身的重要性。被解释的现象越重要,这一现象在世界上的影响越大,解释这个现象的理论就越重要。
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时,英国工业革命已开始,从经济上看,英国当时已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英国的经济现象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现象,对此怎么才能了解其本质?并且,在众多社会经济变量中,怎么才能了解哪个变量是这个现象背后的根本决定因素?这时英国的经济学家就会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优势,所以,当英国是世界经济中心时,世界上大师级的经济学家大多出自于英国,其他地方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
一战后,世界经济中心逐渐从英国转移到美国。二战后,美国经济占到全世界将近一半,美国的经济现象就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现象。在解释美国的经济现象时,美国的经济学家同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优势。所以在这一阶段,世界上大师级的经济学家绝大多数来自美国,其他地方凤毛麟角。
- 原标题:林毅夫:经济学家的时代机遇和授人以渔的经济学教与学之道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受俄导弹打击,乌宣布自11日起将停止电力出口
2022-10-11 07:47 乌克兰之殇 -
美国新增感染病例18530例、死亡病例108例
2022-10-11 07:25 美国一梦 -
瑞典拒绝俄参与调查“北溪”事件
2022-10-11 07:12 -
空袭已致乌14死97伤,美德将提供防空系统
2022-10-11 06:53 乌克兰之殇 -
“西方评估俄乌冲突不顾常识,世界将发生激进政治变革”
2022-10-10 23:55 乌克兰之殇 -
“第一集结束,未来目标应是…”
2022-10-10 22:15 乌克兰之殇 -
“我会吃印第安人,完全没问题”
2022-10-10 22:13 -
泽连斯基:跟这些人紧急通了电话
2022-10-10 21:02 乌克兰之殇 -
美国大使馆敦促美公民离乌
2022-10-10 20:38 乌克兰之殇 -
普京:若乌方继续在俄领土实施“恐袭”,将强硬回击
2022-10-10 20:33 乌克兰之殇 -
卢卡申科:俄白将组建联合地区部队
2022-10-10 19:47 -
普京证实:对乌实施远程导弹打击
2022-10-10 19:20 乌克兰之殇 -
集会上,特朗普播了段拜登尴尬视频合集…
2022-10-10 18:37 -
乌克兰多地发生强烈爆炸 外交部回应
2022-10-10 18:23 中国外交 -
“油箱不够空?对不起,不能加油”
2022-10-10 18:16 -
泽连斯基发视频讲话:这是个艰难的早晨
2022-10-10 17:57 乌克兰之殇 -
美升级对华出口管制并调整出口管制“清单”,商务部回应
2022-10-10 17:01 中美关系 -
这次轮到了摩尔多瓦
2022-10-10 16:35 -
外交部:中方在半岛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变化
2022-10-10 16:07 中国外交 -
美国高铁梦是如何在政治妥协中“脱轨”的?
2022-10-10 15:23 美国一梦
相关推荐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3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288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91商务部:中方决定同意与美方接触 评论 42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