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毅夫:中国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未来潜力很大
【1月19日,中信出版集团联合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特邀林毅夫教授、余永定教授、王勇副教授就中国经济的未来与挑战进行对谈,赵秋运研究员进行评述主持。四位见对于大众关心的“十四五”发展重点、共同富裕、2035年远景目标、“卡脖子”问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等具体问题给出相应的观点,并带来《中国经济的前景》和《论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两本新书内容的精彩分享。
《中国经济的前景》这本书主要解答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展望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而《论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高质量发展进行论述,理清中国经济发展的逻辑,总结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以下内容摘编自本次活动中林毅夫教授的主旨演讲。】
林毅夫:
今年是我国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二十大即将召开的一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我想利用这个机会,结合这两本书的观点,来谈谈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挑战、机遇以及应对之策。
因为时间有限,我主要谈三个观点。
外部充满挑战
第一个观点,在今年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会充满挑战。
首先,以今年来说,新冠肺炎疫情进入第三年,世界可能会出现分化。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其疫苗接种率已经很高,同时也有不少人得了新冠肺炎,所以存在一定程度的群体免疫,很可能到今年下半年,新冠肺炎在发达国家可能就变成大号流感,发达国家的生活与生产会恢复,从疫情当中复苏。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疫苗普及率非常低,在发展中国家可能还会出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给发展中国家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挑战。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可能会因疫情冲击而继续出现经济衰退。
一旦发达国家的生产、生活恢复正常,对中国的依赖可能会减少;而发展中国家则可能还在疫情的冲击当中,生产、生活、收入、就业受冲击,进口会减少。总的来讲,2022年外需可能会相当疲软,2021年中国出口增长很高,这种增长可能今年出现下滑,会对中国经济有影响。
其次,我们现在正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生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美国觉得自己本来在整个20世纪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最强的国家,主导整个20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但是在2014年,中国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经济总量超过了美国,中国的影响逐渐上升,所以美国就想利用自身科技、军事、意识形态方面的霸权来阻挡中国发展。
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的在贸易方面制造各种障碍、在技术上卡中国脖子的政策,在美国两党中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了,可能会继续一段时间,而且还可能组成根据意识形态组织起来的民主同盟、反华同盟,像澳大利亚或立陶宛这样以意识形态来干预经济的情形,可能会此起彼伏,对中国的外部经济环境会带来挑战。这种情形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能会持续,我们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保经济增速大局
第二个观点,在今年以及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是政治,是大局。
首先,今年是政治年——二十大要召开,根据我刚才的分析,美国可能会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复苏,美国很可能会出现一两年经济的增长在5%左右,如果这两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低于美国的经济增长,懂经济的人知道,这是因为美国刚开始复苏,而我们在2020年就控制住疫情了,2021年就已经复苏了。我们复苏开始得比较早,我们从复苏初期的高增长回到比较常规的增长,这是正常的。但要是美国的经济增长一两年比中国的增长速度高的话,可能会引起一些不懂经济规律的人的过度解读,影响到国际、国内对我们自己的信心。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我们要克服这种可能性,只能保持比较高的增长。必须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避免美国因为处于复苏初期而增长率比我们高,从而带来的过度解读。
其次,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提出了新发展格局,其内容有两部分: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二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主体地位实际上取决于两点,一个是国内经济体量的大小,一个是服务业在经济当中占比的大小。现在制造业的规模经济很大,如果国内的经济体量越大,国内生产在国内消化的比重就会越大。如果国内经济体量越小,要实现制造业的规模经济,就必须更多的依靠出口,所以,国内循环的比重跟经济体量有关。同时,现代服务业当中,尤其生活服务业,许多是不可贸易,如果服务业的占比越高,国内循环的比重也会越高,这是经济规律。不管是要扩大经济体量,还是要提高服务业占比,都需要靠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增长越快,收入水平提高得就越快,经济体量就扩大得越快,同时服务业的占比也会提高得越快,这样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就会越强,所以,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来讲,也必须保持经济比较快速的增长。
再次就是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生主要原因之一是整个20世纪美国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第一大强国,2014年我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经济规模超过了美国。美国有失落感,就采取各种措施想来抑制中国的发展。这种政策实际上从奥巴马时代就开始了,当时美国提出重返亚太,把军事力量从地中海、中东部署到东亚来,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后,特朗普发起贸易战、科技战等,现在拜登萧规曹随,有地方甚至变本加厉,比如组织民主同盟等来围堵中国。这种情形在国际上被称为修昔底德陷阱。一个守成大国跟新兴大国之间的竞争,引起的两国之间的摩擦,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所以称之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个大变局什么时候会结束?大概只有中国的人均GDP达到美国一半的时候。如果中国的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中国内部收入水平比较高的北京、天津、上海三市以及东部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五省,加起来的人口有4亿多,人均GDP大概会跟美国达到同样水平。现在美国3亿多人,将来也会逐渐接近4亿。这两者的体量相当,人均GDP相当。人均GDP代表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平均产业技术水平,到那时候,三市五省的体量跟美国一样大,产业技术水平跟美国同样高,美国现在可以卡我们脖子的技术优势就没有了。
同时,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如果人均GDP是美国的一半,我们的经济体量就是美国的两倍,美国再不高兴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
并且,当时中国会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比美国大两倍,而且中国还有中西部10亿人口,他们的人均GDP大概只有美国的1/3,应该可以保持比较快速的发展,所以中国整体还会保持比美国更快速的发展。在那种状况之下,中国是第一大经济体,比美国大两倍,而且发展比较快速。从2008年开始,全世界30%的经济体量和市场的扩张来自中国,到那时候也会是这样的情形。
所以到那时,美国财富500强的企业,如果想继续保持财富500强的地位,不能没有中国的市场,失掉了中国市场,就要退出财富500强。不仅大企业,美国如果要就业,要经济增长,不能没有中国的市场。国际贸易是互惠双赢的,但是小经济体所得到的好处远远大于大经济体,如果中国的经济体量是美国的两倍,在国际贸易当中,美国和中国贸易得到的好处是远比我们大的。美国为了自己国内经济的需要,为了保持其一些大企业在国际的领先地位,不能没有中国市场。到那时,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国际经济、政治格局。
如果中国到2049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发展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到那时候我国的人均GDP应该要达到美国的一半。现在我国的人均GDP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大约是美国的25%;按照市场汇率计算,大概是美国的18%。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要达到美国的一半,从现在到2049年,平均每年的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速度必须比美国高2.5个百分点。
美国每年的人均GDP长期以来的增长率为2%,我们每年人均GDP增长率要比美国高2.5个百分点,在人口老龄化、人口不增长的前提下,从现在开始到2049年,每年的经济增长率应该达到4.5%,才能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进入到一个新的国际政治格局。
最后,就是美国想构建所谓的民主同盟围堵中国,让其他国家跟中国减少贸易往来,但是贸易是双赢的,其他国家并没有跟美国一样宁可牺牲经济利益,也要维持霸权或争霸世界的野心。其他国家的政策主要是维护自己的就业和发展。中国如果发展得越快,市场规模扩张就越快,其他国家与我国贸易得到的好处就越多。我们只要发展得越快,发展得越好,美国实现构建所谓民主同盟等想法的可能性就会越低,所以化解美国想围堵我国的最好方法,还是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和较快的发展。
从上述四个方面来讲,保持一个比较高的经济增速,是政治是大局。
《中国经济的前景》,林毅夫著,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出版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黄言元植  黄言元植 
-
历史首次!以色列总统宣布将访问阿联酋
2022-01-26 07:25 -
美国新增确诊56万例、死亡3360例
2022-01-26 07:20 美国一梦 -
奥运倒计时:美国上届金牌选手全出战,俄罗斯誓拿奖牌前三
2022-01-25 22:55 北京冬奥会 -
俄驻华大使:中俄形成“能源联盟”
2022-01-25 22:37 中俄关系 -
基辅市长:德国“背叛”了乌克兰
2022-01-25 22:30 乌克兰之殇 -
美国准备用对付华为那套,制裁俄罗斯
2022-01-25 21:55 乌克兰之殇 -
“中国变了,澳大利亚换总理也没用”
2022-01-25 21:54 -
新公寓均价348万/套,东京都市圈房价超泡沫时代历史高点
2022-01-25 21:52 日本 -
CNN:中俄这是趁拜登病,要拜登命
2022-01-25 21:35 美国政治 -
鸠山由纪夫:衷心祝愿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
2022-01-25 20:49 中日关系 -
美国都“发紫”了 美媒却忽悠中国说…
2022-01-25 20:36 -
俄提议亚投行投资其近120亿美元项目,包括中欧“子午线”高速
2022-01-25 20:03 俄罗斯之声 -
中方是否考虑从布基纳法索撤侨?外交部回应
2022-01-25 19:45 非洲之窗 -
布林肯又扯上中国:不为刀俎,即为鱼肉
2022-01-25 19:35 中美关系 -
间谍指控被撤销,华裔教授首发声:原本“还相信美国政府”
2022-01-25 18:37 美国一梦 -
中亚五国领导人热切期待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2022-01-25 18:35 北京冬奥会 -
习近平主持中国同中亚五国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
2022-01-25 18:06 中国外交 -
乌方回应“美撤离外交人员”:基辅比美国更安全
2022-01-25 16:57 乌克兰之殇 -
柬埔寨国王将出席冬奥开幕式
2022-01-25 16:28 北京冬奥会 -
外交部回应德国海军总监涉华言论:典型的宗教极端言论
2022-01-25 15:54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159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55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99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53最新闻 Hot
-
“MAGA巨星”唱反调,“中国制造真的很棒”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