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报告引发20位学者大讨论 林毅夫首发声:学问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关键字: 林毅夫东北林毅夫吉林林毅夫吉林报告林毅夫吉林比较优势林毅夫吉林药方林毅夫:
@李系 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来自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发展经验的总结,所以,当然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主张的正反两面都在现实世界中被践行过。
然而,这不是只有新结构经济学是这样,是从亚当斯密以来的任何总结于经验现象的理论都是这样。另外,如果一个经济学家相信一个运行良好的经济体,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如果因为现实生活中政府有乱为的情形,这个经济学家就只强调市场的作用而反对政府的作用,这样的经济学家就更像是政治家而不是经济学家了,作为学者,应该是什么就说什么。
最后,你认为按照比较优势美国在汉密尔顿时期就只能发展农业,这是把产业升级应该进入到符合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和现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产业是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的两种概念搞混了。
如果一个经济体现有的产业符合比较优势,在软硬基础设施合适的情况下,会有最大竞争优势,会创造最大的剩余和资本的积累,这样就要升级到新的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所以,称为“潜在比较优势”是因为其要素生产成本已经最低。
但是,软硬基础设施还不见得完善,交易成本太高,而无法成为竞争优势,此时,政府应该在先行者外部性补偿和软硬基础设施的完善上发挥积极有为的因势利导的作用,使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变为新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如此,反复进行。
香港科技大学会计系 教授 李系:
@林毅夫 林老师,所以我们同意这个理论已经被美国财长200年前就提出了,被过去两百年的美国这样一个西方政府实践了?所以我上面想了解现在的理论的新的方面。比较优势是对于吉林报告而言,吉林报告建议发展轻工业,因为比较优势,但是这是跟以上你的总结相反的吧?也是跟美国当年的措施相反吧?
林毅夫:
@李系 我在上面的回答中已经说明了,汉密尔顿只提政府有为的作用,没有提政府作用的边界,也没有提市场的作用。吉林报告和我提的观点相反在哪里,请明示。
香港科技大学会计系 教授 李系:
@林毅夫 在西方经济学,当时的起点是亚当斯密,能够提出政府作用是一个伟大理论,而且当然是跟自由市场作用相对的,难道还要说吗?而且政府的作用肯定不是无边的,否则美国早就是计划经济了吧?如果要明确研究政府作用边界,凯恩斯以来无数经济学家没有任何人研究过这个问题啊?
林毅夫:
@李系 我说的政府作用的边界指的是政府在支持产业升级上的边界,也就是政府支持升级产业必须具有潜在比较优势。抱歉!而这个边界正是新结构经济学和结构主义的差异之所在之一。
(补注:汉密尔顿,1755-1804,亚当斯密,1723-1790,两人是同一时代的人。在汉密尔顿工作的时候,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才刚刚发表,主张政府干预的重商主义的影响可能大于古典经济学的自由市场理论。另,他提出的由国家扶持制造业发展的想法受到他的同时代人的忽视,他向国会提出的《关于制造业的报告》并没有被国会采纳。直到19世纪30年代,当美国工业革命开始起飞的时候,这个报告才成为美国人热切研究的文件。)
香港科技大学会计系 教授 李系:
吉林报告建议按照比较优势发展轻工业,但是你的建议或者美国经验会建议政府发展现在最尖端制造业和创新科技。
中央党校 教授 郭强:
@李系 很有意思的数据,吉林人均GDP达到广东的70%,按照美国经验应该“追赶的产业是广东最先进的产业”,而不是承接广东要淘汰的产业。
何国俊:
我感觉很多争论都是因为"比较优势+产业升级+有为政府"这一系列概念虽然总是在一起被提出,但没有看到恰当的模型去刻画这些想法。如果说新结构经济学是个新的理论体系,那我们至少应该知道它有哪些假设,什么假设是最关键的,某些关键的假设不成立的时候,结论会有如何变化。
比如,规模经济和要素流动是否会影响比较优势自己进一步的产业政策?比如政府作用在这个理论体系下,刻画起来用税收补贴还是价格管制准入限制还是限制要素流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如果有个基础的模型,让大家可以拓展在不同假设条件下可能会发生的事,很多争论就没有必要了。毕竟假设变了,结论也会随之改变。
付才辉:
新结构目前的模型化进展确实才刚刚开始,但是我觉得林老师的思想框架还是比较丰满和自洽的,根据自己的学习理解,之前的一篇小文章供参考!NSE新观点 | 付才辉: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及其在转型升级中的应用
- 原标题:由《吉林报告》引发的关于方法论的讨论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吴娅坤
-
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评论 173“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评论 165“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48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评论 107最新闻 Hot
-
义乌有信心挺过去,心疼美国一秒:他们上哪儿找袜子?
-
恐遭监视,欧盟为赴美出差高官发放一次性手机
-
美财长:第一个采取行动的人可以得到“最好的协议”
-
“美军挣扎过,但就是绕不过中国”
-
特朗普想几乎全砍联合国、北约经费,有人急了:中俄要填补
-
开幕首日就翻车:大阪世博会标志性建筑漏雨,2亿日元厕所用不了
-
“你不该向一个比你强大20倍的国家开战,然后希望别人给你导弹”
-
哈佛“硬刚”特朗普
-
特朗普自夸上了,“我灵活得很,还帮了库克”
-
“特朗普考虑暂停汽车关税”
-
美国加州突发5.2级地震
-
“人人都想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没多少人想自己下工厂”
-
欧盟警告欧洲领导人:不准去!
-
为筹钱暗杀特朗普,美国一青少年枪杀父母,还打算逃到乌克兰
-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略萨去世,曾表示“美国将让位给中俄”
-
“美国,下三流做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