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稻葵:警惕西方炒作“中美经济差距拉大”
最后更新: 2022-07-18 09:11:26【导读】 2022宏观形势年度论坛·夏季年会16日-1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巨丰金融研究院承办。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做了主题发言。以下是发言实录。
【文/李稻葵】
一、如何判断当下经济形势
首先我想讲,如何判断当下的经济形势?
王文院长刚刚讲得特别好,当下的宏观形势应该被放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整体大环境中来考量。我的观点是,过去常说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恐怕已经变成了“治理与发展”。当下,全世界面临国与国之间的治理失序,很多问题必须从这个地方找根源、从这个角度来看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目前,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两难,根本原因在于其在应对百年大疫情的过程中采取了非常简单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没有治本的方针。
在治理赤字的情况下,西方国家积极扩大货币发行,以美国为例,美国在近三个月内的新印钞票力度远远超过了2008年到2009年的操作,带来了持续一年半的股市大涨。在财政政策上,美国直接给很多家庭发支票,但在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家庭手中的现金量是很少的,一旦有支票会马上转化为消费。这一轮美国经济简单来讲是过热,过热的来源是在没有治本的情况下简单地扩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关于国际形势,刚刚朱光耀部长谈得非常好,我补充一下我的一点观察。我判断,包含美国、欧洲和日本在内的全球主要央行会加息,收紧货币政策,但这一次的力度会相对温和。因此,高通胀的态势在发达国家可能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不会像1980年代里根时期那样快速抑制住。同时,他们的财政压力还会持续上升,经济将会有低迷表现,但不至于像80年代初那样进入一个阵痛的短暂衰退期。
换句话说,西方国家可能会进入到一个比较长的低增长、高通胀的时期,而不是因控制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在短期内巨幅下滑、然后较快的反弹。对此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
为什么有这个判断?
基本理由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是债台高企,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新兴市场国家是他们的债权国,作为债务国的西方主要国家对高通胀的态度是复杂的。对债务国而言,高通胀并不是坏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提出,发达国家应把通胀的基本标准从2%提升到6%。
其次,从个人背景、个性和研究经历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几大央行的掌门人都是鸽派,没有沃克尔那样的鹰派了。面对保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冲突,他们会倾向于保增长,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二、当下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那么,这样的国际形势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正面也有负面。
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到了今年年底的时候,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可能会炒作一个话题:尽管今年中国的增长速度超过美国,但以美元计价的中国经济总规模与美国的差距可能会拉大。2021年中国经济中国与美国按市场汇率计算相差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在今年可能会拉大。
为什么呢?因为美国以美元计价的GDP包括了通货膨胀的因素,全年平均通胀至少在8%以上,而中国经济通货膨胀率远低于美国,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可能略有贬值。因此,在这个背景下,以现价美元计算的中国GDP总量与美国的差距可能会拉大,将会成为西方媒体的炒作点。
但无所谓,因为经济增长说到底还是各国算各国的账,要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计算而不是按现价美元计算,我们的基本面仍是好的。
另外,我不认为今年人民币会因为美元加息而大幅度贬值,因为我们的贸易顺差保持得很好,其中一个因素是服务贸易逆差大幅下降,今年的经常账户余额可能会创纪录。
演讲现场
三、中国经济怎么样
中国怎么样?刚刚时建中校长讲得非常好,坦率地讲,当下中国经济确实是遇到了疫情的冲击,经济运行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和面对。
该怎么应对呢?我认为,我们正在三管齐下来应对当下的困难。
第一只手抓宏观政策。
说得更具体一点,今年的财政政策恐怕还会更加地积极,远比名义的财政赤字量要来的大很多。政府的实际开支会较大上升,里面有很多具体的细节,财政刺激宏观经济发展的力度恐怕是近几年少有的。
同时,货币政策继续发力。
为什么货币政策要发力呢?有人讲,这是不是大水漫灌了?我想应该这么理解,由于经济碰到了下行压力,因此很多企业,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遇到了流动性的困难,历史上商业经营的困难和当下的宏观经济下行碰头,产生流动性危机。在这种情况下,扩张型的货币政策反而是稳定性的政策。所以,我理解今年的货币政策导向是用扩张来求稳定,防止地产企业和其他一些行业大型企业的财务困难传递。
有人说这是不是要走凯恩斯主义的回头路?疫情是一场寒风感冒,导致我们发烧,发烧了以后人会烧出毛病的。中国人讲急症治标,短期在疫情情况下宏观政策是治标。所以,今年第一只手是抓宏观政策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广西新增本土59+53,其中北海59+51
2022-07-18 08:58 抗疫进行时 -
安徽新增本土3+52,均在蚌埠市
2022-07-18 08:41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新增本土3+14,均在隔离管控中发现
2022-07-18 07:53 抗疫进行时 -
6天超500人感染,2000多名游客滞留广西北海
2022-07-18 07:34 抗疫进行时 -
广西北海2名官员被免职:疫情防控工作履职不力
2022-07-17 20:58 抗疫进行时 -
河南夏季治安“百日行动”:已抓获犯罪嫌疑人5010人
2022-07-17 20:50 扫黑除恶 -
宁波一护士抢救病人时看手机?官方通报
2022-07-17 19:26 -
成都新增本土5+2,多区临时管控
2022-07-17 18:40 抗疫进行时 -
沈阳警方通报“王澄澄事件”
2022-07-17 16:33 -
7月来国内12地现9种奥密克戎亚分支,有何不同?
2022-07-17 13:17 抗疫进行时 -
天舟三号已撤离空间站组合体,将择机再入大气层
2022-07-17 11:50 航空航天 -
全国早稻收获已过四成
2022-07-17 11:12 聚焦三农 -
四川北川突发山洪,造成6人死亡12人失联
2022-07-17 11:07 极端天气 -
易烊千玺发长文:放弃入职国家话剧院
2022-07-17 10:16 观察者头条 -
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鄂州花湖机场今天正式投运
2022-07-17 09:38 -
31省份新增本土106+474,其中甘肃53+105
2022-07-17 09:08 抗疫进行时 -
广西新增本土9+235
2022-07-17 08:49 抗疫进行时 -
如果俄乌战争久拖不决,“一带一路”布局将如何调整?
2022-07-17 08:26 这就是中国 -
安徽新增本土5+42,均在蚌埠市
2022-07-17 08:23 抗疫进行时 -
栗战书在西藏调研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
2022-07-17 08:1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相关推荐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86“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37“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7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4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82最新闻 Hot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他遭到“心怀不满的员工”攻击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
“美国牛肉太贵,换澳牛,味道一样”
-
特朗普、普京、泽连斯基等发文哀悼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