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亨利·基辛格:中美文化差异是两国间的一个大问题
关键字: 美国中国美国大选特朗普中美关系基辛格的教诲——对大选前几次访谈的背景介绍
亨利·基辛格的教诲:这位充满传奇与争议的政治家批评了“奥巴马主义”,谈到了下一任总统面临的主要挑战,还阐释了该如何避免与中国之间的战争
今年春天,我在《大西洋月刊》上围绕总统的外交政策发表了一篇名为《奥巴马主义》(The Obama Doctrine)的文章。随后我获悉基辛格对此文中的某些引起他共鸣之处以及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基辛格是前国务卿,在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他堪称是在过去几十年里(或自美国建国至今)最为重要而且最具争议的人物。我很想听听他的上述看法以及他对这场荒诞的大选有何评价,因此我给他打了电话。当时他正在几次竞选活动中客串出场,在希拉里与桑德斯的民主党内辩论中,希拉里因寻求基辛格的支持而受到了桑德斯的攻击。
基辛格确实有许多想法。我提议我们进行一次谈话,并把谈话的内容公开发表。即便已经93岁高龄,他仍然有很强的表达欲望,他马上就答应了我的提议。但基辛格毕竟是基辛格,他对发表谈话内容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他甚至还曾问我谈话的公开版本是否会有之前奥巴马访谈稿一样的长度(奥巴马访谈稿大约有1.9万个单词)。我回复他说:“基辛格博士,那篇稿件可是集合了与奥巴马总统几次谈话的内容啊”。
他顿了一下,接着说:“请记下这句话,并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在文中:尽管基辛格离开政界已经几十年了,但他的自大狂倾向(egomania)丝毫未减”。
不过,他也注意到了我面对他刁钻要求时的挫败感。他说:“如果想就我的神经质(paranoia)写点东西,我可以给你更多的料。”最后我们达成了协议,我会将我们对话的内容记录下来,然后进行编辑,并把编辑好的文稿给他过目。他承诺只会在需要澄清或细化自己的论述时才会做些改动(他并未食言)。
他跟我讲,我可以选择5月的一个周末到他在康涅狄格州的住所去见他。我说那很方便,因为我那时一定在康涅狄格州,因为我要去大学接女儿。他说:“那你带女儿一起来吃午饭吧”。在我驾车去基辛格家的路上,女儿在我的耳畔一直念叨着基辛格的主要成就。“他参与了中美建交谈判,主张缓和美苏关系,还推动了中东地区的停火,对吗?我遗漏了什么吗?”我说:“还有秘密轰炸柬埔寨”。女儿不解,“那也是他干的?”
我从来没有见过基辛格那样的人,93岁了还那么热衷于给陌生人(而且是年仅19岁的陌生人)留下好印象。午餐时,他不遗余力地试图将他对世界的理解,以及他在其中的角色介绍给我的女儿。这种性格特质有时使得他有点令人厌烦,而又有些令人着迷。轰炸柬埔寨、在智利和阿根廷的活动、在巴基斯坦内战中的角色(这场内战导致了孟加拉国的独立和大量平民死亡),他毫不避讳提及这些历史事件。此外,我们详细地讨论了奥巴马,基辛格对他处理对华关系提出了批评。基辛格强调,中美关系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过去的五十几年里,中国一直是他关注的重点。他说:“在二战结束美国成为全球强权后,美国从未被迫对付一个与自己平起平坐的地缘政治敌手,而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上,从未给予其他国家比朝贡国更高的地位。”
基辛格的孙女和我女儿成了他长篇大论的忠实听众,他认为美国历史的教学方式是今天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基辛格难过地说,现在历史的教学缺乏系统性,对某些重要事件的解释往往脱离了历史背景。他的的论述很有说服力,但是也夹带些自己的私人看法,他的核心观点是:如果脱离相应的历史语境和西方话语,去看待战后美国对反共盟友的支持,是不可能获得正确、合理的解释的。这个观点也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具争议的部分。基辛格说,“美国大学的历史教学只是罗列一个个相互独立的史实,他们根本不想教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历史。他们认为西方犯了太多太多罪过,不配被拔高出来大书特书,而中国人对自己的历史就从不会有这种观念(They believe that the West has committed so many crimes that they are not entitled to single it out.That is a thought that would never occur to a Chinese)。大学应该在学术上实现真正的百家争鸣,即使那些传统上被否定的观点也要了解研究,但目前还没有做到,这已经成为美国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我问基辛格中国是否有自我质疑(self-doubting)的传统。他说“中国即使有某种自我质疑的情况,也不至于妨碍其实施必要的行动”。
那天基辛格还就美国与世界的日益疏离(disengagement)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之后我还去了他在纽约的办公室,并通过电话与他继续探讨这一问题。他认为美国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这个国家是否还能继续发挥它自1945年以来所发挥的作用全看当下如何抉择。“目前,关于外交政策我们并没有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讨论,人们只是在提出各种空洞的口号而已。我认为,美国恢复全球战略视角对外交政策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基辛格对奥巴马的批评大多是比较克制的,但我可以感觉到他觉得奥巴马不像前几任总统那样经常主动征求他的建议,这让他感到被冒犯了。我也能从他的话里听出,他认为奥巴马总统对前任总统外交决策的评价有些出于是奥巴马个人的好恶。在这一点上,他并没有错。之前我采访奥巴马总统的时候,我好几次都察觉到了基辛格对他的影响。尤其是在奥巴马对追求国家安全目标时“可信度”的价值不屑一顾的时候,以及奥巴马公开就冷战时期美国所犯错误道歉的时候。最让基辛格感到难以忍受的是奥巴马谈到其他大国领袖时的态度,“让人感到费解的是,在你那篇访谈稿里,像奥巴马这么聪明的人竟然在谈到他国领袖时如此轻浮。身居高位的人通常都是非常谦虚稳重的。”
我也问了他对特朗普和希拉里的看法。他表示自己与希拉里关系更密切,与特朗普则无甚往来。显然,他是被特朗普出格的言行吓住了,总体上更倾向于希拉里一些。在大选期间人们特别关注希拉里是否会得到基辛格的支持。希拉里阵营里的一些人希望基辛格会支持她,但是据我了解,另一些人担心基辛格的支持只会给桑德斯提供弹药,他曾指责希拉里与某些缺德的人走得太近。基辛格本人对此也十分敏感。我对他提到自己的感受:希拉里在性情和意识形态上更接近基辛格,而非奥巴马。基辛格对此表示:“你这么说,其实对希拉里是不利的。”
我对基辛格说,判断对希拉里是否有利不是我的分内事。“但你这样说会使得桑德斯等激进左翼人士对她进行围攻”,他回应道。基辛格还谈到了若希拉里当选,美国对外政策的可能走向:“希拉里的不确定性在于,民主党内的桑德斯激进派是否会让她按照自己想法实施计划”。
- 原标题:亨利·基辛格:中美文化差异是两国间的一个大问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力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22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13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26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51“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1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