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树东:中国绝非全球化天然受益者
关键字: 中美贸易战全球化中国黄树东《制度与繁荣》国产芯片中兴二、管理好开放中的风险
贸易摩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会停滞我们开放的脚步,却提醒我们要管控开放中的风险。管控好了风险,开放就能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经济发展。
未来几年我们的制造业将更加开放,外资将来可以独立设厂。在看到它带来的种种机遇的同时,也要思考它可能给我们产业进步带来的种种压力。思考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进一步开放。
美国制造业是非常先进的,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许多年以来非常依赖中国市场。5年以后,我们可能需要很好的管理下面这些风险:
(1)以后美国那些芯片商,可以直接在中国开工厂,以更加低廉的本土价格进行竞争,给中国自主技术和产业的起步带来更多的困难。
(2)西方那些高科技产品由于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有非常丰厚的利润,可以给开发人员开出非常高的薪水。可以设想,为了维持它们在高价值产业的垄断地位,它们会在中国开厂,用高薪水吸纳中国优秀的科研人才,掏空中国自主技术的人才基础。比如,中国普通芯片开发人员的工资大约一年10万元人民币,而美国企业给一个普通研发人员开出大约100万人民币的薪水。这种薪水差,不仅可能导致我们自主创新人才的流失,甚至可能导致我们国防科研人员的大规模流失。
(3)它们可能在中国大量收购自主创新的企业,收购它们的IP等等。
(4)恶意收购。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品牌、民族品牌以及IP可能出现新一轮沦陷——被大规模收购,然后被迫退出市场——收购的目的单纯是为了淘汰竞争对手。
(5)在制造业完全开放以后,中外合资企业,可能会面临许多困难。在可以独资以后,外资为什么还要合资呢,为什么要与中方分享利润?极大的可能是:收购中方的合资;退出合资;让合资企业的利润逐步转移到独资企业里。合资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必将大大下降。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中国完全开放制造业市场后,由于外资市场占有率的上升,中国政府组织市场、克服市场短板、支持自主创新、进行供给侧管理的能力会不会下降?
工业革命以后,大国崛起都要争夺海外市场,甚至为了海外市场而大打出手。为什么?因为生产过剩,必须有海外市场。
中国可能是唯一一个在崛起过程中,不断大幅度开放自己市场的国家。我们在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既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可能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
今天世界和中国都出现全面过剩。在目前这种世界全面过剩的情况下,我们要防止发达国家利用我们的大幅度开放让其过剩大规模流入中国,加剧中国自己的过剩,影响中国自己的制造业和其他产业。
我们相信:中国在进一步的开放中,一定能避免让自己变成发达国家剩余产品的倾销市场;我们相信:中国能够避免大幅度压缩自己的过剩的同时眼睁睁看到别人把过剩倾泻到中国;我们也相信:中国有管控种种风险的预案。
开放是历史的潮流。管理好相应的风险,我们就能更好更大地开放。
资料图来源:视觉中国
三、管理好全球化中的风险
经济发展要讲政治,而这个最大的政治就是经济安全,就是国家的安全。
针对中国单个企业的打击还不是最糟的。美国还可以动用国内法律,从安全角度对中国实施更严格的、更精确的技术打击,对中国的高科技乃至其他领域带来更大的灾难。
在美国已经完成对华战略转变的历史大环境下,无论这场贸易战结果如何,都表明,建立在依赖其他国家核心技术基础上的现代化是难以经受历史检验的,这种大国繁荣是不安全的、难以持续的。这种一剑封喉的风险,需要警惕。
全球化是一种潮流。不过全球化理论不能轻视了经济独立和经济安全。某些全球化理论把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从模型中拿掉了。
现在西方那些全球化模型,讨论的是:在没有民族国家、没有国家利益和矛盾、没有国家间竞争和冲突的抽象试验室里,全球资源配置和产业价值链配置的可能趋势。
《大国政治的悲剧》认为,国家的基本关系就是利益矛盾。这是美国从立国以来的基本原则。美国是讲这个政治的。汉密尔顿在200多年以前就讲过,没有经济独立和技术独立,就没有完全的政治独立。这一直是美国的一条戒律。
毛泽东主席一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在真实的世界里面,我们是无法把国家利益、国家矛盾从全球资源配置的模型中拿掉的。在坚持全球化的时候,我们需要把不同国家的利益和矛盾放回模型中去。让全球化模型客观准确地反映我们所处的世界,还原真实的世界。
在全球化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希望和追求全球资源和价值链配置;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产业的极致境界,就是一个国家不需要基本完整的产业体系,完全融入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世界经济体系。这是一种世界大同的理想的美好的境界。
如果没有国家矛盾,这是惠及全人类的经济体系。一个国家发展了高科技,就可以通过全球化配置惠及全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国家有什么理由再搞它呢?那不是对人类资源的重复建设和重复浪费吗?但是,这个模型忽视了一个基本现实。我们现在还是民族国家体系,国家之间的利益矛盾、政府的政策选择可能导致全球产业链条和资源配置的断裂,使这种全球配置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当下这种不确定性已经暴露出来。
中国既需要全球化,也需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是认识到了全球化的弱点的。中国的2025战略产业规划,其实就是强调要独立自主,就是决定了在这些关键的产业里面,我们不能简单依赖现有的全球价值链。我们要改变和超越现有价值链。如果完全相信全球资源的市场配置,我们就不需要2025战略规划了。
在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今天,控制好全球化的风险,我们就能更好地运用全球化。
- 原标题:黄树东:中国绝非全球化天然受益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泠
- 最后更新: 2018-06-03 08:33:52
-
长三角三省一市领导为何考察这家医院?这里有“杀癌利剑”
2018-06-02 20:11 上海观察 -
重大突破,3D打印眼角膜问世!
2018-06-02 16:11 -
“整个产业是中间强两端弱,核心技术被日企垄断”
2018-05-31 10:43 科技前沿 -
袁隆平团队迪拜沙漠种“海水稻” 最高亩产超500公斤
2018-05-30 22:57 -
京东8月要推无人餐厅,盒马高层称其抄袭概念
2018-05-30 19:45 -
银隆为何载不动“董小姐”造车梦?媒体称多地园区现反常
2018-05-30 13:20 科技前沿 -
美媒:中国学生赴美学高科技,怕要一年一签了
2018-05-30 09:00 留学潮 -
曾遭美国封杀,如今中国空间站广邀各国参与
2018-05-29 14:03 航空航天 -
小米时尚低价手机征服中印 在欧洲能成功吗?
2018-05-29 13:15 IT新浪潮 -
受深圳刺激,默克尔一回国即召开AI峰会
2018-05-29 11:32 人工智能 -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2018-05-28 19:49 观察者头条 -
中科院院士:60万元“土豪保鲜针”扎出无知和愚昧
2018-05-28 09:42 科技前沿 -
液压工业的“心脏” 中国只能“神似”不能“形似”
2018-05-28 08:20 -
北斗导航增强卫星投入商业化运行 可以实现厘米级定位
2018-05-26 19:36 科技前沿 -
这家深圳公司福利让默克尔连问:真的?
2018-05-26 08:57 -
又一架ARJ21完成首次生产试飞,已有5架交付使用
2018-05-25 09:24 中国大飞机 -
“没有好钢,永远造不出高端轴承”
2018-05-25 07:37 科技前沿 -
联想研发费用持续三年走低:不足华为十分之一
2018-05-24 19:52 富豪榜 -
为高铁钢轨“整容”,国产铣刀难堪重任
2018-05-24 07:24 科技前沿 -
我国新型磁浮列车试验成功 时速超160公里
2018-05-23 21:26 超级工程
相关推荐 -
“中国打样后,印度突然硬气了” 评论 139“中国在南美建巨型码头,确保替代美国粮食” 评论 88政策突转,特朗普中东行大撒先进AI芯片 评论 147“英美贸易协议这项‘毒丸’条款,中方狠批” 评论 146“不被特朗普唬住,中国打了个样” 评论 126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