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毓海:时代呼唤《创业史》中的梁生宝
关键字: 柳青柳青《创业史》农村合作社农业互助组什么叫:“心地一平原”呢?捷克作家昆德拉曾经说过:当伟大作家写作的时候,世界如同大道一样向他们敞开。
而我们的古人说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就是鲁迅的胸怀,也是柳青的胸怀。
我想,正是为了呼唤这样的襟怀,习近平总书记方才与我们讲到了柳青,正是为了开启这样的襟怀,他方才与作家们谈起了自己的文学观和心路历程,奔向高天厚土的襟怀,与天下苍生同心同德的襟怀——这就是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黄土高坡上,向作家们呼唤的东西,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上的文学课所讲述的精髓。
而我们的这期节目,就从这里出发。
二、柳青
1916年,柳青诞生于陕西省吴堡,因为家境尚可,他八岁开始上学,中学时代的柳青,喜欢外语和经济学,那个时候,他把一本英文的《纳氏文法》背了下来,并刻苦研究政治经济学,1937年,柳青考入西安的平津联合大学,学习俄文,在刻苦学习外文的过程中,柳青读了大量的西方文学经典,而当学校准备迁往汉中时,柳青决定离开大学,奔赴延安。
柳青的大哥毕业于北京大学,他希望弟弟能够成为经济学家并出国留学,他万万没有想到,柳青准备献身文学,并到延安去“闹”革命。
1943年,柳青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鼓舞下,到米脂县一个贫穷的村子里当文书,在那里,他脱下西装,与农民吃住在一起,并写下了长篇小书《种谷记》,三年驻村生活彻底改变了柳青,三年后,当他背着破铺盖卷出现在家乡榆林时,他的哥哥伤心地说:你咋革命把自己革成了这幅模样啦!
柳青(视频截图)
1947年,柳青奉命去大连创办群众书店,在那里,柳青与苏联红军和苏方工作人员有很多接触,他一方面为苏联现代化的经验所鼓舞,同时,他也注意到,在“老大哥”眼里,中国革命就是农民革命,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道路不纯粹,苏联人普遍认为,中国搞的是“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在大连,他主持出版了东北第一套《毛泽东选集》,向中国和世界介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道路。
1948年柳青在炮火中跨越华北平原,回到陕北参加人民解放战争,并随同解放大军进入北京。
1951年,柳青参加中国青年作家代表团到苏联访问了三个月,当时他只有36岁,是九级干部,他的长篇小说《种谷记》初版发行70万册,创造了中国长篇小说的发行记录,随即被改成电影《沙家店粮站》,引起轰动。但是,在上海举行的《种谷记》讨论会上,一批现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老作家,却对这部作品评价很低,批评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点:第一,用西方文学的心理描写写农民,是否可行?有着丰富心理活动的农民是否真实?柳青笔下的农民,是否背离了鲁迅所写的阿Q这样的典型?第二,一部文学作品,是否能够承担复杂的经济学和经济史的思考?
这种批评,折射出解放初期,城里的作家,对于解放区来的作家的一种情绪,对延安所走出来的中国道路的怀疑。而在与会作家中,只有巴金肯定说:这部小说是全新的,在文学史上有开创意义。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作者将开辟一条全新的文学道路。
1952年5月,柳青做出了一个决绝的决定,他放弃了在北京的领导职务,踏着最后一场潇潇春雨中的泥泞路,到陕西省长安县的皇甫村落户,做出这样的决定出于两个原因:第一就是专心写作,而且是像巴金所期望的那样,走一条全新的文学道路。第二,在现实调查研究中,思考他自己所关心的中国经济发展问题。
在中国作家中,柳青是最有政治经济学研究素养的一位,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由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三个主要方面构成,而在解放初期的中国农村,虽然实行了土改,广大的贫困户分得了土地,但是由于贫困户往往由老弱病残构成,在畜力和劳力方面均不占优势,更缺乏生产资金,因此在农村社会依然处于弱势。
仅凭土改不能改变广大农村贫困户的弱势地位,于是,在当时的中国基层农村,出现了贫困户把劳动力、土地和资金组织起来,办互助组的尝试。从理论上说,这种尝试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数千年来,中国农村都是一家一户的单干,这样的尝试是否符合中国的积习,是否能为广大农民所接受,在实践中是否可行——这便是摆在全党和全中国面前的重要问题。
柳青就是带着这样深深的疑问和渴望来到皇甫村的,而当时的皇甫村有一个六户人家组成的互助组,但是,当柳青到来时,他却发现这个互助组“烂包”了,临到区委开会时,互助组的召集人郭远彤却在家里蒙头大睡,怎么叫他,他再也不肯出山了。当时的西北局领导请柳青去调查另一位互助组的带头人时,柳青通过深入考察,发现那个带头人是个土改时的轰炸机,以好吹牛著称,在群众中缺乏威信。
初到长安,柳青发现:把劳动力、土地、有限的资本组织起来,有利于发展生产力,这在理论上固然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在现实中国农村缺乏这样的组织者,这条道路很难走通,因为这里的核心在于信任,即这样的组织者必须信任党的政策,同时,他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信任。但在基层农村,一家一户的农民之间所最为缺乏的就是这种信任。
也就是在那时,有人告诉柳青说,就在皇甫村的一河之隔,有一个叫王家斌的农民领导的互助组不但办成了,而且还创造了水稻亩产千斤的成绩,柳青听到这个消息的几天后,就趟着河水到了对岸,在王家斌家的草棚前,柳青遇到了正端着碗吃饭的王家斌,他和王家斌一气聊了一上午,柳青回来后,一夜难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118“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91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6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51“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1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江苏、湖北等多地公告:发射火箭弹
-
特朗普政府:移民自愿遣返,奖1000美元
-
“非洲民间兴起人民币支付网络,减少美元依赖”
-
就中俄关系,普京最新表态
-
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
“经济好的归我,坏的全怪拜登”
-
罗马尼亚大选重选:85后“极右翼”领先,反对援乌
-
文旅局局长回应“游客住家里”
-
大米、铁锅、足球……中国使馆为南苏丹2.2万流离失所者提供援助
-
针对贸易保护主义,中日韩东盟一致发声
-
护士论文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通报来了
-
野外烧烤遇卡式炉爆炸!7人受伤画面上热搜,回应来了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