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网“中国经济季度观察·圆桌纵横谈”(2024三季度)下篇:房地产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还是结果?
最后更新: 2024-10-22 07:51:17房地产“止跌企稳”,不是全国同步的过程
王慧:对于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说,可能现在大家更想知道的是政治局会议在用了“止跌企稳”四个字之后,房地产还需要哪些政策或者工具,能让市场平稳发展,重新回到正轨?我们该怎么判断今后的走向?
盛松成:我补充一下,很多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对土地财政“出手”。2020年8月和2020年12月,中央政府分别出台房企融资“三道红线”新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现在已经不谈这些了,但也没有否认。为什么不谈了?因为现在不需要了,“三道红线”是针对房企的,但现在房企连贷款都贷不到,更不用说“红线”了。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在座从事银行业的最清楚,2020年12月的政策是对着银行来的,规定银行给房地产的贷款不能突破多少上限。我给大家报几个数据,最高的时候,100块钱的贷款里面,有29块钱贷到房地产,这其中包括房企贷款、个人按揭贷款,还有土地储备贷款,就是地方政府拆房子需要的钱。这些全部加在一起,占我们全部贷款的29%,而且这还不包括建筑业,如果加上建筑业、装修等等之类的,就更不得了。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是53.1万亿元,占所有信贷余额比重已经下降到21%了。
2003年非典、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我们都是通过土地财政来拉动的,按理说现在也可以用,经历这么严重的疫情冲击,怎么还调控呢?因为房地产价格太高了。这也是我对前面老师观点存在不同意之处,因为我们现在不得不调控。
我之前就发表过文章,我说如果我们早两年调控就好了。2015、2016年房地产去库存,在这之后又放了一波,到了2019、2020年房价又起来了。如果当时这一波不放,我们就不至于到今天这样。
所以在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调控。房地产有一个特点,它会在两年内扩张50%;一线城市拿不到土地,就到二三线城市去拿,把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从诸如500-1000炒到3000-4000。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调控,问题就会非常严重。
那么,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答案是想办法止跌回稳。回答前面其他老师讲的问题,我觉得要分开来讲,为什么我说我同意这些观点的相当大一部分,但不是完全同意,因为我们国家太大了。
中国有北上广深这样的超大城市,也有很多相对落后的城市。而且即便在北上广深内部,比如上海偏远郊区的房价跌了30%,到现在还没起来;但在黄浦区一平米17万到20万的房子,一个小时200套,一抢而空,所以我们不能用一样的政策来处理问题。止跌回稳,一定要分成一线、二线、三四线城市,区别对待,因城施策。
我想今年一线城差不多可以止跌,回稳慢慢也快了。二线城市大概还有1到2年的时间,三四线城市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大概3到5年。这是现在房地产调控必须要做的。
另外,刚才提到房地产行业对我们TFP的贡献没有太大,我觉得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如果没有当年的城镇化,没有20年前的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就没有我们今天,也不可能有城镇化。我们现在的城镇化率是66.16%(至2023年末),相比之下,美国3.3亿人口,农村人口只有300万,其他全都是城市人口。当然,我们的问题还涉及到户籍、医疗、养老等制度,但目前在城市的流动打工人口约3亿,这些是将来的发展潜力,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城镇化还没有停止,还会继续朝前走。
图表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还想对张燕生老师说的也做一点补充,就是您说到县域经济、县城怎么办。我认为将来会形成一系列城市群都市圈,比如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等,此外每一个中心城区,比如武汉、长沙周边都会发展。但是远离核心城市的三四线城市,我们会想办法让它逐渐不像现在这样“全面开花”,所有的县城全都发展,绝对是不经济的。
只要把二十几个大中城市都发展好,再形成像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这类区域发展模式,我相信这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而且这也有利于人才集聚,有利于年轻人就业,有利于创新。
最后,我特别要强调一下服务业,现在中国的服务业占比特别低,和美国是不能比的。服务业很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就业,比如现在大家经常讲人口红利,有人觉得随着我们人口数量的下降,将来国家发展会很困难,对此我是有不同意见的,因为以后有AI、机器人替代等等。
但我们一定要发展服务业,我举个例子,比如理发,谁敢让机器人来替你理发?20年以后应该都不可能,50年以后我不知道。所以如果我们把服务业发展起来,就业也能解决,城镇化问题也能解决,TFP也能解决,这些都是当下特别需要的。
美国过去这六七十年来始终依靠的是服务业,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是10.3%,而我们是27%,所以我们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我们要想办法朝制造强国发展,这里面就包括创新,而创新也和城镇化等一系列问题连在一起。
2024年9月20日,在2024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一款机器人抓取橙子递给参观者。新华社
一揽子增量政策来了,资本市场准备好了吗?
李世默:我有一个问题,不管是讨论一揽子增量政策,还是讲新质生产力、土地、城镇化等等,这些跟资本市场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接下来,从政策角度、市场角度,资本市场会是什么走向?我们应该怎么做?
张燕生:另一个问题是,中国资本市场在哪些方面没有准备好?
彭文生:我的看法是,到目前为止市场有明显的反弹,这种反弹是有基本面因素的支持的,在这之前,股票的估值被低估。最近的政策宣示起到了提振投资者信心、催化这个转折的作用。下一步怎么看?
第二,这里面就涉及资产究竟是怎么定价的。有两派理论,一派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基本面理论,估值多高,盈利怎么样等等。还有一派理论,根本不相信前一派,他们认为资产价格就是两个因素:第一,乐观者多还是悲观者多?第二,加杠杆的能力有多强?一般来讲,乐观者加杠杆、悲观者降杠杆。
如果乐观者增加,加杠杆的成本又下降比如利率下降,短期而言对资产价格就有促进作用。如果都是按照基本面来的话,市场就大起大落了,所以某一个时间点,投资者的情绪对短期的市场波动影响比较大,但看远一点,基本面是根本,还是要看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张燕生:我再接着问一句,9月24日以来,央行、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每个部门都走到前台来和市场、和投资人对话,通过这种对话其实可以看到政府在学习怎么管理预期。这些对话和后续加杠杆结合,会不会出现你刚才讲的资本市场的预期会一步一步改善?
彭文生:最近政府相关部门的一系列新闻发布会确实起到提振信心的作用,尤其是央行和财政这两个管钱的部门。另外就是央行的结构性工具,是针对资本市场的,让投资者看到政府政策层面特别重视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前面的估值比较低,然后政策给出的信号是提振信心,这些都有帮助。现在估值已经有了明显的纠正,沪深300的市盈率(PE)大概是11点多,和历史平均的12点多相比,还是稍微低一点,但差别已经不是那么大了。
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要看经济基本面的改善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地,尤其是财政政策怎么走。
李世默:最近两三年新公司上市比较困难,之后这个口子会不会逐渐打开,另外像注册制讨论这么久也一直没有落地,各位怎么看这些情况?
彭文生:我觉得市场好了,流动性交易量增加了,自然是整个市场从上游到下游的链条会理得更顺一点,包括对上市、IPO这些,也会提供一个好的市场环境。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郑乐欢 
-
“东西越卖越便宜,但TFP却没增长,怎么办?”
2024-10-21 21:30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从包邮进村到兜底偏远物流中转费,拼多多助推西部电商大变局
2024-10-21 21:1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整合机器人资产,上海电气30亿收购发那科合资公司
2024-10-21 18:13 -
天猫双11今晚现货开卖,iPhone 16系列罕见降价
2024-10-21 17:48 观网财经-消费 -
“监管进驻京东金融”?接近京东人士:毫无根据的谣言
2024-10-21 17:4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光伏龙头海外融资加速,扩大市场、减少内耗是当务之急
2024-10-21 17:47 观网财经-海外 -
科技进步是否必然导致失业?听听诺奖得主怎么说
2024-10-21 17:46 观网财经-宏观 -
央行开展互换便利首次操作,金额500亿元
2024-10-21 17:44 金融观察 -
三大股指集体收涨,北证50指数涨超16%创历史新高
2024-10-21 16:41 金融观察 -
一线员工平均涨薪超20%,北京永辉首家“胖东来”调改店开业
2024-10-21 16:01 -
强推“印度制造”,印政府明年起限制笔记本和手机进口
2024-10-21 14:05 -
业绩不达预期,三星全面退出LED业务
2024-10-21 13:06 -
“为什么我认为2025年理想的经济增速应高于5%?”
2024-10-21 11:54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苹果内部承认:AI技术落后竞争对手至少两年
2024-10-21 11:31 -
央行:1年期和5年期LPR均下调25个基点
2024-10-21 09:16 金融观察 -
习近平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24-10-20 18:19 中国经济 -
吴清:欢迎专家学者记者向证监会反映市场呼声、建言献策、开展监督
2024-10-20 16:45 金融观察 -
恢复房地产市场的目标不是卖更多的房子,而是要让它流动起来
2024-10-20 09:20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建议设立国家住房银行,腾出增量财政空间
2024-10-19 22:31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盛松成:当前需要通过促消费稳就业、稳增长
2024-10-19 21:28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相关推荐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18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50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14印巴停火,特朗普邀功 评论 595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98最新闻 Hot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