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网:又是一年高考时,我们找一线老师聊聊新高考
关键字:H:综合素质打分就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对于一般学生的高考影响其实不大,主要是对一些参加“三位一体”考试和自主招生的学生有影响。“三位一体”考试不是所有高校都有,也不是所有学生都需要考,一般是学校公布“三位一体”考试要求,学生申请,如符合申请要求,再参加学校组织的笔试面试,通过后,最后还要再看高考成绩录取。(注:“三位一体”指包括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三方面评价要素为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
各高校的要求也不太一样,一般学业水平考试等第占百分之十五,面试占百分之三十五,高考分占比百分之五十,看各校具体要求。所以,参加“三位一体”考试的学生,如果到分数线就录取,没到就正常填志愿,这种一般对重点高中的好学生可能有用一点吧。
我们学校的实践活动,一种是学生可以自己组织出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用打卡的形式,还有一种就是学校安排值周形式,进行那实践活动。
观察者网:高校招生中,有的需要面试,面试具体流程如何?一般面试会注重哪些方面因素?最后录取结果与学生实际高考成绩关联度大吗?
S:自主招生和综合素质评价都是需要面试的,根据学生选择专业组的不同,面试官和内容也不同,面试官主要是高校教授。面试偏向于对知识面、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考察。据参加过的学生说,面试不太按套路出牌,录取结果其实和高考分数关联度还是比较大的。
H:关于面试环节,不是所有学校都需要,具体流程不是特别清楚。据我所知,自主招生面试比较注重个人介绍,还有一些相关问题讨论,综合素质及时政问题会稍多一点。“三位一体”考试中,面试占总分比重大概是35%。自主招生的话,除了学业水平等第占50%,面试分会占到50%,但有些学校也会另行组织本校笔试,所以各个学校情况不一。
观察者网:学生平时参加校内或校外课题等因素在面试中起得作用大不大?据你了解,学生在校外参加课题的情况普遍吗?
S:对如今上海高中生来说,参加课题研究是人人都需要完成的,校内研究型课题要求人人参与,校外的也会有,但不算普遍。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该怎么做、也存在很多无意义研究课题的情况,但学校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平台,比如我们学校有双新平台课程,就有比较专业的指导,学生课题出成果的几率还是比较大。
H:不是非常普遍,一般如果有选修课程要设置课题,学生才会做相关事情。
观察者网:现在的综合素质评价面试与过去自主招生有重复吗?
S:自主招生还有的,是最高级别的招生,开放的学校不多,对报名资格审查要求非常严格,基本上要省部级获奖的学生才能报名,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有十几所学校,基本上是以往的“一本”院校,最终留给“裸考”录取的名额就更少了。
观察者网:去年浙江高考英语因为临时采取赋分制导致严重后果,最后学生成绩怎么计分?对学生影响大吗?
Z:去年浙江英语高考赋分事件,只知道最后结果是改回原始分,本来浙江高考英语是直接使用原始分的,不实行赋分。
H:去年浙江英语高考作了处理,采用原始分,最后对学生的影响不是很大。
观察者网:去年以来,教育部一直在推行学生减负,在您所在地,相关政策的实际落实情况如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S:说实话,高考“3+3”肯定不是减负,而是把考试常态化了,从高一开始每年都有市级考试,学生的负担并没有减轻。
H:关于减负政策,杭州市区主要对周六、周日补课的管理比较严格,不允许学校进行补课。但我个人觉得实际效果不大,反而有可能增加学生、家长负担。学生不在学校上课并不代表不去外面上课,原本他们在学校里可以上课,家长可能会减少校外辅导费用。现在学校不上课,很多家长要在学校外面给他们找辅导班,杭州这边辅导课程的话,收费是非常高的,所以这样看来也并没有达到真正减负的目的。
L:教育部门在推进减负的力度上是不遗余力的,但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和淘汰性的考试选拔制度,减负要实事求是,不能脱离我国发展阶段提出过高减负目标。否则,不仅会事与愿违,还会导致阳奉阴违。上海加三科目折合成卷面成绩100分,加权计分只有30分分差,就是尝试给学生减负的政策尝试,但推行效果却有待调查研究。
观察者网:其实,外界关心高考改革归根结底是关心高考公平问题,你觉得新高考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会增加外界的担忧?作为一线高中教师,您对这轮高考改革有什么体会?
S:改革后,评价标准更多元化,让学生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确实符合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从选科来说,文理打通后学生能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要说教育公平方面,就我接触的情况,似乎与以往没有太大变化,考试成绩依然是最重要的评判标准,至于综评和面试,相对也较为公开公平,学生基本都能接受最终录取的结果。
L:其实高考公平问题是相对的,公平要和国情相适应。现在,高考加分项也在“瘦身”,比如竞赛、特长等,这是好事情,可以防止功利化和暗箱操作,但这还是初级的公平。高级的公平是在低级公平基础上,不同的人供给最合适的教育。上海3+3模式是对3+1模式的超越,希望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是对更高一层公平的追求。虽然还有一些问题,但出发点是好的。
Z:对于高考改革,我觉得不能老是说一些改革初衷是好的或是诸如此类的话,毕竟谁不希望高考改革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感觉有点过于自信了。不管是对学生还是老师,新高考完全是增加了学生和老师的负担。
就以考试的次数来看,选三科目再加上英语这四门科目,一年考两次,然后还有学业水平考试,一年考试次数不下于四五次。学校每次都要安排考试场所、监考老师。对学生也是,每增加一次考试就是增加了一次考试负担,压力也相对增多。
高考改革的初衷是,考两次可以减少学生的失误率。但问题在于,还是有学生考两次,两次机会都把握不了的,那怎么办,难道要考三次四次吗?所以,最公平的方法还是一年一次。再退一步讲,为什么只有“七选三”的科目和英语是考两次,语文数学只考一次呢?难道语文数学就不会有失误了吗?所以,就我身边的整体情况来看,大多数一线老师对高考改革并不欢迎,都能吐槽一堆。
无论是学生、家长、老师还是学校都不会认为这次考了95分就不考下次了,不可能的,都会想着下一次可能考得更好、可以考满分,所以都不会放弃第二次机会。对学生而言,肯定会两次考满,考试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以今年情况来说,四月份我们的选考科目都考完了,接着四月到六月这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只剩下语文、数学和英语,然后学生一天到晚就学这三门课,语数外老师几乎每天都是上四到六节课的高强度工作量。
我现在是带高二,按照新高考改革,已提前进入高三,因为明年一月就要第一次选考。我们学校学生的时间安排是这样的:早上6点20起床,7点早自习,上午课时到11点20,午休,下午从1点15到5点10,晚上6点开始晚自习,到9点20结束;周六照常上课,周日早上休息半天,下午开始上课,晚自习照常。清明、端午、中秋等国定假日,通常高一高二补一天,高三补二天。高三寒假休息10天左右,暑假休息不到一个月,仅有的休息时间内,还有很多学生要在外面补课,按此情况,学生也没有时间可以搞课题什么的。
H:关于考高考公平问题,以英语为例,可以考两次,但两次试卷的难度系其实很难把控的。再比如,这届高三学生中有一批是复读生,他们去年的英语试卷比较简单,这届试题难度系数比去年有所增加,但现在英语成绩具有两年有效期,这样就可能会有点问题;但目前我们学校没有复读生,所以具体如何操作也并不是非常清楚。第二是“七选三”,比如说选择理化的学生会偏少,虽然利用赋分制度进行调整,但还是会带来一定影响。
要说改革的好处,可能就是对比较综合性的学生有利,比如在高校“三位一体”招生面试中,综合素质会有影响,优秀班干部、区优秀三好学生等会有一点加分,不过具体面试环节倒不是很清楚,不是所有高校都“三位一体”招生,可能大学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有一定了解,选择更贴合自己学校、专业要求的人才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朱敏洁
- 最后更新: 2019-06-07 13:24:07
-
南部战区海军某登陆舰支队2艘巨舰同时现身南海
2019-06-07 12:54 中国海军 -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汇总
2019-06-07 11:36 高考 -
2019全国高考作文汇总
2019-06-07 11:34 高考 -
林志玲结婚,这里有一波"林志玲概念股"
2019-06-07 11:27 商业 -
这次拿错的不是准考证,是…监考证
2019-06-07 11:06 高考 -
听说东北人高考爱穿紫内裤,因为“紫腚行”
2019-06-07 10:44 高考 -
把“恶月”过成“端午”,就是中国人对困难最硬核的表达
2019-06-07 10:34 -
论文盲审之后,她患上“翟天临风波后遗症”
2019-06-07 10:27 -
百度网盘回应非会员用户限速:为了活下去
2019-06-07 10:25 BAT -
到底谁是端午一哥?屈原伍子胥曹娥在微信群里吵起来了
2019-06-07 10:22 节日谈 -
莫言赢了!获赔210万元创纪录
2019-06-07 09:51 莫言 -
你好老朋友!开启新时代!
2019-06-07 09:41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这是全国唯一一趟“高考专列”,17年来运送近4万名学子
2019-06-07 08:59 异地高考 -
高考生最讨厌听到的话,这些句子果然上榜!
2019-06-07 08:50 高考 -
又可以水果自由了?这些水果降价一半
2019-06-07 08:42 吃货俱乐部 -
娶走林志玲的日本艺人是谁?
2019-06-07 08:34 明星那点事儿 -
东莞卖地取消"价高者得":最接近均价房企才能拿地
2019-06-07 08:29 中国房市 -
-
三大运营商首批5G城市名单出炉,有你家乡吗?
2019-06-07 08:22 5G -
纪委通报正厅级“伞上之伞”:妻子洗赃款,儿子持枪支
2019-06-07 08:12 依法治国
相关推荐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