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网:又是一年高考时,我们找一线老师聊聊新高考
关键字:2014年9月4日,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正式发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被外界认为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意见提出,上海、浙江2014年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并于2017年全面推进。
2014年9月19日,上海、浙江公布高考改革方案;2017年6月,两地迎来试点改革后的第一次“新高考”。但是,第一次新高考结束后面临了一系列问题,如高考赋分制的客观缺憾,物理选科人数下降, “走班制”管理问题,学生自由选科使师资、硬件难以均衡、综合素质评价争议大,高校招录挑战大等等,将高考改革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2018年,原定秋季启动的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从18个减至8个,原本试点地区也已陆续针对细节进行局部微调。今年4月23日,广东、湖北、江苏等8省同日发布各省改革方案,与之前新高考改革6省所实行的“3+3”科目组合不同,这次高考改革的8省市将采用“3+1+2”模式。
“3+3”,即语数外加文理六科/七科任选三门;“3+1+2”模式则是,除语、数、外三门全国科目外,必须在物理和历史中选1门为首选科目,再在思政、地理、化学和生物中选择两门为再选科目。
2019年,新高考改革后将迎来第三次高考。观察者网就此采访了作为最初试点的上海、浙江两地的一线高中教师,听他们讲述这五年来经历的改革过程和心路体验。
采访对象随机选取,应被采访者要求,均为匿名,文中以英文字母代替:S,上海某区重点高中;L,上海某市重点高中;Z,浙江省某市高中;H,杭州某民办非重点高中。
学校周边考试“祈福”文具 图片来自IC Photo
【采访/观察者网 朱敏洁】
观察者网:新高考改革至今,将迎来第三次高考。外界围绕新改革的评价不绝于耳,期间也因为各种情况而有过几次微调,首先能否先介绍一下各自所在地目前的情况?
S:上海高考改革后,采用3+3模式,语数英三门各150分,英语可以考两次,“小三门”从物、化、生、史、地、政中任选三门,每门总分70分,总分是660分。小三门通过合格考(即学业水平考)后得40分,另30分为不同等级(A+到E),每个等级计3分,所以学生要参加等级考试,考试卷面分为100分,等级是根据考分所在的全市百分位分档计算,等级再折算成0分-30分计入高考总分。
H:目前浙江高考改革的情况是,语数外三科跟以前没有变化,最大的改变是“七选三”,即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计算机这七科中选择三门作为高考科目;改革前,是语数外加理综或文综。至于计分模式,语数外按实际得分计分,“七选三”科目是采用赋分制,改革后赋分制形式一直施行至今。
观察者网:高考改革最早试点的两个地方是上海、浙江,第一届考试时,出现物理选科人数急剧下降,引发赋分制争议,所以后来有进行调整吗?
S:有出现过类似情况,尤其是上海高中名校的学生选物理的很多,对一般普通高中学生的冲击比较大,但有些大学专业也规定必须要有物理,所以学生也不敢放弃物理,不过“劝退”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后来颁布了“保底”机制,大概意思就是,选物理的人数达到某个数量后会对整体成绩进行调整,保证不会有太多低分情况出现。
L:说到赋分制,不得不先提到地理和生物学科放到高二进行考核。由于地理、生物在高二就考掉,直接导致后果就是选修地理和生物的学生比例明显上升,最起码占全校人数一半;因为从策略上而言,学生可以在高三少考一门或两门,节省时间放到其他科目,这就导致所谓的“3+3”自由选课并不特别自由。通常而言,学生对物理、化学、政治和历史的选择,主要是基于个人兴趣、实力和大学专业要求。之前有学生因物理学科太难而放弃选择的案例,但现在科技强国背景下,各高校强制某些学科必须具备物理选科要求,使得学生选科无法一味回避难度。
赋分制的出发点是为了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比较不同学科成绩,但问题是,六选三科目的高考分数降低到70分,且通过合格考后最低分还有40分,这就意味着这么多学生的分差只有30分,导致学生相比于语数英(高考总分各150分)的学习动力下降,进而使得学科素养下降,既不利于理工类学科的培养,也弱化了历史、政治学科立德树人的作用。
H:针对物理选科人数减少问题,浙江实行物理赋分保护制度,设置一个6万人的底数以此增加赋分段的人数比例,也就是说如果物理实际报考人数不足6万,但按6万人进行赋分,如果超过6万,那就按照实际人数进行赋分。因为采取赋分制后,报考人数的多少会影响学生最终的赋分成绩。就目前七选三来看,选择物理、化学的学生人数偏少,其他科目则和以前相差不多。
Z:目前物理选科人数还是比其他科目的选考人数少很多,所以现在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实际考40分,但赋分后能到六七十分的情况,上一年高考的物理最低赋分好像是67分,远比文科类科目的最低赋分要高。
观察者网:目前学生选科情况如何?学生自主选科会出现很多组合,对学校管理有影响吗?比如,硬件设施安排、教师人员变动等。您自己所教科目情况如何,影响大吗?
S:目前我们学校是完全不采取导向,学生都是自主选择,所以出现20种排列组合,对学校的师资、教室等都产生一些挑战,学校会请人专门排课,目前所有走班需求还是可以满足的。就我所任教的历史学科来说,选择人数比过去的“3+1”高考要多,但普遍后进生比较多,也存在实在不知道怎么选择就选历史的情况,教学难度比较大。
L:为应对新高考,实行走班制后,生物、地理师资需求量大增。这两个学科新入职教师增加,学校也因此加强了教师专业培养的力度,确保两个学科的教师尽快挑起大梁。此外,学校的师资安排能够满足学生多种多样的选科安排并通过走班制确保一人一课表的同时保持教学秩序的井然有序。硬件方面,学校设施完备,不存在问题。
Z:虽然学生可以自主选科,但是学校一般会提前做调查,先设置几种学生选择较多的组合,然后再让学生在这几种组合中选择,如果有个别学生的选科不在这些组合内的话,再个别走班。其他组合固定的话,班级也固定,比如政史地,政史生,物化生,物化技等。浙江实行“七选三”,如果任由学生自选,学校师资力量肯定没办法在短时间内跟上的,只能是让学生做有限选择。
改革前,一般学校以10个班为例,文科和理科比例大概是四六开。改革后,大多数学校,除省级重点学校外,选择科目中包含政史地这三门课的学生较多,所以这三科老师负担较重,最近三年,每年都招文科老师,但很多仍无法满足。
H:新高考改革对学校的管理也有一定影响,比如校园硬件设施,如果按照学生选科情况全部开课的话,教室不够用。至于教师人数变化,与过去相比,理科老师会有多余情况,其他像政史地老师就比较缺乏。我自己教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影响不是很大,跟以前差不多,可能就是选择的学生比以前稍微多一些。
观察者网:新高考改革对英语考试方式做了调整,对学校的英语教育情况有影响吗?
S:英语考试最大的变化就是能参加两次考试,取成绩较好的一次。春考结束后,会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不上英语课,经过申请后学校审核,会在英语课时间专门安排自修教室给这些同学自学,但一考结束后不修英语的还是少数,所以整体上对英语课没有太大影响。至于新增加的英语听说环节,对课堂整体影响不大,会加听说课,一周1-2节,还是由本班英语老师承担。
H:浙江高考改革后,虽然英语考试方式变了,但对学校英语教学影响不是很大,和以前差不多。
观察者网:新高考改革中纳入综合素质测评,此前外界有声音认为,将综测作为高考计分的一部分可能会导致灰色空间。目前你所在地的高考改革中,综测打分是如何操作的?对高考招生有影响吗?例如一些实践活动,学生一般通过什么方式完成?
S:在高考录取时,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成为许多较为优秀的高校招生的主要途径。综合素质评价的分数会占一定的比例,具体多少,每所高校好像不同的。综评平台数据的录入是有一套规范流程的,比如志愿服务40小时,必须是平台认可的基地开设岗位,学校录入名单,服务结束后,经过基地、学校、学生三方确认才能生效。此外,研究型课题、个人荣誉、实践活动等也都是要学校把关审核的。目前操作流程已经比较成熟,但打分标准还是取决于高校。
L: 从大学录取角度来看,综合素质评价只对市重点高中有价值,或者说对比较优秀的学生有价值。因为学生只有分数线达到了综合素质评价线,大学方才会看高三学生的综评表现。在面试中,学生综合素质确实会对录取产生影响;同等成绩下,有课题研究经历、综合素质表达更好的学生占优。
这也倒逼学校进一步通过改革供给多样化资源,推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志愿服务通过博雅网计入和进行,由校团委负责组织和协调校外场馆资源和校内学生的供需关系,确保每位学生都至少做满60学时。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朱敏洁
- 最后更新: 2019-06-07 13:24:07
-
南部战区海军某登陆舰支队2艘巨舰同时现身南海
2019-06-07 12:54 中国海军 -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题汇总
2019-06-07 11:36 高考 -
2019全国高考作文汇总
2019-06-07 11:34 高考 -
林志玲结婚,这里有一波"林志玲概念股"
2019-06-07 11:27 商业 -
这次拿错的不是准考证,是…监考证
2019-06-07 11:06 高考 -
听说东北人高考爱穿紫内裤,因为“紫腚行”
2019-06-07 10:44 高考 -
把“恶月”过成“端午”,就是中国人对困难最硬核的表达
2019-06-07 10:34 -
论文盲审之后,她患上“翟天临风波后遗症”
2019-06-07 10:27 -
百度网盘回应非会员用户限速:为了活下去
2019-06-07 10:25 BAT -
到底谁是端午一哥?屈原伍子胥曹娥在微信群里吵起来了
2019-06-07 10:22 节日谈 -
莫言赢了!获赔210万元创纪录
2019-06-07 09:51 莫言 -
你好老朋友!开启新时代!
2019-06-07 09:41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这是全国唯一一趟“高考专列”,17年来运送近4万名学子
2019-06-07 08:59 异地高考 -
高考生最讨厌听到的话,这些句子果然上榜!
2019-06-07 08:50 高考 -
又可以水果自由了?这些水果降价一半
2019-06-07 08:42 吃货俱乐部 -
娶走林志玲的日本艺人是谁?
2019-06-07 08:34 明星那点事儿 -
东莞卖地取消"价高者得":最接近均价房企才能拿地
2019-06-07 08:29 中国房市 -
-
三大运营商首批5G城市名单出炉,有你家乡吗?
2019-06-07 08:22 5G -
纪委通报正厅级“伞上之伞”:妻子洗赃款,儿子持枪支
2019-06-07 08:12 依法治国
相关推荐 -
“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34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03“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4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1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评论 229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