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兆光:十七世纪以后,“东亚认同”还存在吗?
从万历皇帝说起:朝鲜人对大明帝国的认同
也许中国历史视野里面,那个葬在定陵的明神宗也就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并不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君主,很多现代的历史书,包括牟复礼等合编的《剑桥中国明代史》和黄仁宇那部风靡一时的《万历十五年》,都不曾给他多高的评价。但是,在朝鲜李朝的历史记载中,万历皇帝却享有极为崇高的声誉。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明朝第十三位皇帝,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10岁的朱翊钧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明神宗在位之初十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张居正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期间主持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巩固了汉家疆土,但也耗费了大量帑银。明神宗执政后期荒于政事,因缺乏张居正这样的贤士应对督导、国本之争等问题而倦于朝政,自此二十多年不再上朝,国家运转几乎停摆。明神宗执政晚期,党争长期持续,导致朝政日益腐败。
在从万历二十年(1592)到二十六年(1598)的战争中,他派出军队使朝鲜免于被日本丰臣秀吉所占领,他的举措挽救了朝鲜王朝,因此一直到丁卯(1627)、壬申(1632)朝鲜被迫尊奉清朝之后,朝鲜的朝臣还是自称“神宗皇帝再造之国”和“神宗皇帝所活之民”,并且始终坚持明朝的纪年。一直到很多年以后,万历皇帝在朝鲜仍然被隆重地祭祀。
丰臣秀吉(日语: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著名政治家,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战国三杰之一。丰臣秀吉的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幕藩体制转化有一定成就。
康熙四十三年(1704)即朝鲜肃宗三十年三月,那时,清统一中国已经六十年,在朝鲜却仍然记得“甲申之岁,回于今日,而又逢三月之朔,今三月十九日,即皇都沦陷之日也”,所以,在这个改朝换代一甲子的时候,朝鲜官方依然要举行祭祀,祭祀逝去的旧王朝,而且国王还特意说,明神宗即万历的祭祀“是早晚必行之盛礼”,表示“空望故国,朝宗无地,追天朝不世之殊渥,念列圣服事之至诚,只自呜咽,流涕无从也。昔我仁祖大王当天翻地覆之日,不废焚香望阙之礼,则今丁皇朝沦陷之日,岂可遣官设祭而已耶”。于是,他三月亲自去祭崇祯,九月特地筑坛以祀大明神宗皇帝,以尽古代诸侯祭天子之义。
对于明代的眷念之情,并不止于对神宗再造之恩的感谢,万历皇帝的这一举措只是加深了这种感恩而已。对于大明王朝,朝鲜士人一直有一种广泛的认同,这种认同不仅把自己的国家和明帝国联系起来,而且相当深地把朝鲜王国的文化与大明帝国象征的文化联系在一起。
曾经在明初洪武年间到中国朝见明太祖的权近所作的《应制诗》二十四首中,就有:
愿言修朝贡,万世奉皇明。
圣主龙兴抚万方,远人来贡有梯航。
万里梯航常入贡,三韩疆域永为藩。
海国千年遇圣明,我王归附贡丹诚。
这绝不仅仅是一种“事大”的权宜之策,当时,朝鲜人对于中华确实是有一种相当仰慕的心情,我们看明代一次次到中国来朝觐的使臣和他们的随从的记载,通常被叫做《朝天录》,在“朝天”这两个字中,不仅有政治上的臣服、经济上的朝贡,还有文化上的向心。郑世龙《朝天录》中有《初入北京》一首,记载了他刚刚到北京时的文化震撼:“皇居气象偏知异,苍翠常浮万岁山。华盖共瞻天帝座,清都元隔软尘寰。茫茫人海流车马,井井官街画阓阛。领略也饶方寸在,只应蛙坎若为颜。”
《太平城市图》(局部一)
那个时候,李朝的合法性,是需要明帝国来确认的,连他们皇室的系谱也不例外。嘉靖十八年(1539)到达北京的权拨,就特别到礼部申诉,明朝对于朝鲜宗系的确认,自从永乐元年(1403)、正德十三年(1518)到嘉靖八年(1529),虽然累次上奏,但至今没有成文进入《明会典》,这使他们很是“闵郁罔极”。就连那个由于漂海无意中到了中国的朝鲜读书人崔溥,在回答中国官员的询问时,也再三再四地申明,朝鲜真正以明帝国为自己的宗主国,《漂海录》中有这样一段对话:“问曰:‘你国王称皇帝否?’臣答曰:‘天无二日,安有一天之下有二皇帝乎?我王心诚事大而已。’”“问曰:‘汝国用何法度?别有年号乎?’臣曰:‘年号、法度一遵大明。’”并且严肃地申明:
我朝鲜地虽海外,衣冠文物悉同中国,则不可以外国视也。况今大明一统,胡越为家,则一天之下皆吾兄弟,岂以地之远近分内外哉?况又我国恪事天朝,贡献不怠,故天子以礼以待之,仁以扶之,怀绥之化,至矣,尽矣。
崔溥《漂海录》,是15世纪朝鲜人用汉文撰写的中国见闻录,记述明弘治初年中国国情,堪称“摹写中原之巨笔”。
这在当时大概是朝鲜的共识,尽管“尊明事大”也有策略上的考虑,尽管一些使者也看到明帝国的种种弊病,甚至深受其害不胜困扰,但是从上到下,仍然还是以明为尊。所以,在万历皇帝倾全力支持朝鲜抵抗丰臣秀吉的侵略之后,这种从政治到文化的全方位认同就更加牢固。
举两个例子,天启四五年间(1624—1625),洪翼汉(1586—1637)出使明帝国,曾经看到过明帝国魏忠贤和客氏弄权,天子昏愦而忠良被逐,朝政上下一团糟,而千辛万苦从海上绕道到北京朝觐的朝鲜使者,也被腐败的达官小吏反复勒索刁难;崇祯九年(1636)出使北京的金堉,也同样一次次地被看守朝阳门的宦者、守东长安门的火者敲诈,让他觉得“朝廷大官只是爱钱,天朝之事亦可忧也”,有着很不愉快的经验。可是,尽管如此,他们对华夏文化和政治的认同却始终没有改变,洪翼汉见到能理解他的中国人,还是真心地说:“小国岂不知事大之义,而终忘大国之恩哉?向在壬丁两年,几尽没于倭寇,幸赖神宗皇帝字小兴灭之德,再造藩邦,至今动植飞走,咸被其泽。”金堉在回去以后写了《朝天日录》,申翊圣在这部书后的识语中就大大回忆了一番明神宗对朝鲜的恩德,并且感叹对明代朝贡已经到了最后一页,“冠盖结轸于幽燕,文章被服,彬彬华制。岂期贽币止于丙子,而使休止于伯厚已也,此东方百六之会,人之观此录者,宁不泚颡而酿涕也乎”。
正因为如此,在明清易代之际,他们面对过去曾是蛮夷,而现实中极其强大的清朝时,虽然有些畏惧,但心底里总是有些不屑。尽管 1627年朝鲜已经与后金签立城下之盟,但是,文士大臣仍然很坚持对于明帝国的认同和对后金的鄙夷。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位之后进行大刀阔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在战略上定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崇德元年(1636年),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并且迫使李氏朝鲜臣服于清朝。在崇德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生俘洪承畴,自此明朝关外精锐丧失殆尽,宁锦防线彻底崩溃,清军入关已成必然之势。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1636年,皇太极建大清,改元崇德,四月十一日在太庙的典礼上“群臣皆行三跪九叩礼”,但是朝鲜春信使罗德宪和李廓,却坚持不拜太庙,弄得皇太极也无可奈何。同一年,在大清使臣的要挟和大清军队的压力下,就是上面提到的这个洪翼汉,以及李圣求、李景奭等等,先后上疏说:“臣堕地之初,只闻有大明天子耳。”他们觉得,如果承认大清的名号,使得清人向外宣布“朝鲜尊我为天子”,朝鲜国王将“何面目立天下”,他们反对在国书外面改称“金国”为“清国”,因为“金是称汗时号,清是僭号后号”,表明朝鲜士人的认同所在。
但是,就因为这种态度,使得朝鲜人奉行的原来就很脆弱的平衡外交政策被打破,“大清”终于兵戎相向,而朝鲜在满清大军面前,被迫再次签订“丁丑约条”,同意“去明国之年号,绝明国之交往”,并且改“奉大清国之正朔”,“每年进贡一次”。八年以后,原来的宗主国明帝国又在“乱民”和“蛮夷”的双重打击下轰然崩溃,原来朝鲜与大明之间的实际政治和经济关系荡然无存,仅仅剩下文化上的历史记忆。
清崇德二年正月(1637年,明崇祯十年,朝鲜仁祖十五年),清太宗亲率大军兵临南汉山城,朝鲜出降,双方签订“丁丑约条”。此盟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朝取代明朝与朝鲜正式建立了宗藩关系。双方筑坛盟誓,朝鲜去除明朝的年号,缴纳明朝所赐诰命敕印,奉清朝正朔,定时贡献,并送质子二人。此外,朝鲜朝廷中主战最坚决的洪翼汉、尹集、吴达济三人被清军索要,在沈阳就义,号称“三学士”。
但是,仅仅就是那些历史记忆,也使得很多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全面服膺明帝国的人,在很长的时间里仍然痛心疾首,觉得“天朝”的崩溃仿佛是“文明”的消失。为了表示这种文化的传承和认同,在崇祯皇帝尚未自缢,明朝还残存的时候,朝鲜“不忍背弃大明,凡祭祝之文及公家藏置文书皆书崇祯年号”,青原府院君沈器远准备起事反清,试图事成后“用崇祯年号,书示八方”,但事败被杀。其中另一个为首的权斗昌被捕受刑后说,“国事艰危,为清国所侵辱,百姓皆思中国,欲趁此时内清朝廷,外攘夷虏”。
- 原标题:十七世纪以后,“东亚认同”还存在吗?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古装剧里“刘海儿”泛滥,历史上到底什么样
2019-12-20 07:46 -
薛绍墓找到了,你还记得昆仑奴的梗吗?
2019-12-19 08:03 -
历朝历代都禁酒,想要畅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
200余件七三一部队罪行新史料首次公开
2019-12-13 20:55 国家公祭日 -
在今天的台湾,“统左派”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2019-12-11 07:16 台湾 -
日本二战航母“赤城”“加贺”号残骸被确认
2019-10-22 10:27 -
4K修复版《开国大典》10月18日全国上映
2019-10-12 22:41 中国电影 -
反击“中国人种西来说”,他找到了良渚
2019-10-06 15:13 文化 -
关于这支军队的史料甚少,但英雄与牺牲的故事动人心魄
2019-09-24 10:50 -
沈阳首次公布“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历史档案
2019-09-19 07:42 国家公祭日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放预约参观,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9-07-19 21:12 文化 -
这位“老地下党”,94岁才恢复党员身份
2019-07-01 22:01 -
扒一扒炎黄传说背后的上古史实
2019-06-12 10:50 考古 -
余则成已经牺牲!
2019-06-11 22:49 -
升温10度曾灭绝95%的物种,我们在十字路口上
2019-06-11 08:00 -
前方高甜!七旬奶奶抽血 老伴这个动作羡煞网友
2019-06-03 13:46 暖心闻 -
《切尔诺贝利》热播,中国女生走进了真实的辐射无人区…
2019-06-02 14:10 -
“我是毒贩!”姐姐收到弟弟一段骇人视频,真相更可怕
2019-05-30 10:38 禁毒战争 -
70周年,你不知道的上海丨那些激荡人心的“第一”
2019-05-24 11:16 上海新高度 -
揭秘“解放军露宿街头”照片拍摄始末
2019-05-22 18:57
相关推荐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2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